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了2个结构类似的喹啉类单核锰和钴配合物[ML(H2O)3]·H2O,其中M为Mn(1)、Co(2),Na2L为8-(羧基钠甲氧基)喹啉-2-甲酸钠。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及BSA的键合作用及配合物对DNA的切割作用。晶体解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同构结构,配合物中心均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结构。钴配合物2与CT-DNA的键合能力强于锰配合物1,两者与BSA的作用机理为静态淬灭机理,而键合常数值大小为1>2。在以H2O2作为诱导剂时,在同等条件下,2切割DNA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入自由基捕获剂证明了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为OH·。  相似文献   
2.
铜(Cu)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命体的正常运转和自然体系的平衡.检测铜离子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较高敏感度和选择性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应用更加广泛.综述了以Cu^2+为基的荧光化学传感器通过"替换"法实现了对阴离子S^2-, CN^-, H2PO4^-, PPi和I^-以及中性分子ATP、ADP和生物硫醇等的连续识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以dpa衍生配体合成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NO32](1)和[CuL(OAc)(H2O)]ClO4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中的Cu中心可以描述为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而2的Cu中心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运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均为部分插入模式。通过改变浓度、时间进一步检测配合物切割DNA的能力,以及验证其切割机理,结果表明在外界诱导剂存在下,2个配合物均表现出强的切割DNA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可能为·OH和1O2。利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体外HeLa、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2个相似的多吡啶类双核镍配合物[Ni_2(L)_2Cl_2](ClO_4)_2·3H_2O (1)和[Ni_2(L)_2Cl_2](PF_6)_2 (2)(L=N,N-bis(pyridin-2-ylmethyl)-4-(4-((pyridin-2-ylmethyl)amino)benzyl)aniline),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测定并解析,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另外,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检验了 2个配合物对HeLa细胞、BGC-823细胞、NCI-H460细胞以及HepG-2细胞的体外毒性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均对NCI-H460细胞表现出良好的毒性作用,IC_(50)值分别为(26.0±2.2)μmol·L~(-1)(1)和(31.3±2.7) μmol·L-~1 (2)。进一步通过Hoechst 33342染色、活性氧水平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和分析探究了配合物1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对癌细胞产生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dpa衍生配体4-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aniline(L)合成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NO32](1)和[CuL(OAc)(H2O)]ClO4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中的Cu中心可以描述为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而2的Cu中心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运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均为部分插入模式。通过改变浓度、时间进一步检测配合物切割DNA的能力,以及验证其切割机理,结果表明在外界诱导剂存在下,2个配合物均表现出强的切割DNA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可能为·OH和1O2。利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体外HeLa、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甘露糖和鼠李糖为原料,经羟基保护和溴代制得溴代糖(2a~2e);2在氟化钾催化下与醇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单糖原酸酯(5a~5c), 6-O-Ms-单糖原酸酯(5d)和6-O-Ts-单糖原酸酯(5e).2与由半乳糖制得的糖基受体反应合成了糖-糖原酸酯(5a-Ⅵ, 5b-Ⅵ).5的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苯甲醛和2,4,6-三羟基苯乙酮一水合物为起始原料,经C-异戊烯基化、氧化环化、碘甲烷保护羟基、羟醛缩合反应以及催化关环等步骤,以7.2%和5.7%的总收率实现了两个天然吡喃类黄酮obovatachalcone和(±)obovatin methyl ether的全合成,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IR和HR-MS(ESI)确证。  相似文献   
8.
赵晋忠  邵华武 《合成化学》2011,19(3):397-399,427
在超声波促进下,未保护的吡喃糖依次与乙酸酐(或苯甲酸酐),乙酰溴,锌粉和PEG-600反应,"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乙酰化烯糖(或苯甲酰化烯糖).收率46%~89%,其结构经1H NMR确认.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个结构类似的喹啉类单核锰和钴配合物[ML(H2O)3]·H2O,其中M为Mn(1)、Co(2),Na2L为8-(羧基钠甲氧基)喹啉-2-甲酸钠。运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及BSA的键合作用及配合物对DNA的切割作用。晶体解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为同构结构,配合物中心均为七配位的畸变五角双锥结构。钴配合物2与CT-DNA的键合能力强于锰配合物1,两者与BSA的作用机理为静态淬灭机理,而键合常数值大小为1>2。在以H2O2作为诱导剂时,在同等条件下,2切割DNA的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加入自由基捕获剂证明了配合物对DNA的切割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为OH·。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有机染料夜蓝(N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后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NB对BSA的荧光产生了有规律的猝灭,并且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二者相互作用后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数大约为1,说明二者为1:1结合;经计算得到了二者反应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判断得NB与BSA之间主要靠静电和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了NB更接近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结合;又按照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的理论,得到了授体(BSA)-受体(NB)的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0.270和2.75 nm,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