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Geldart B 类颗粒气固流化床内的压力波动特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通道压力采集系统测量了Geldart B类颗粒(树脂)矩形流化床(2.000m×0.300m×0.025m)内的压力波动,探索了流化床内的压力波动特征;同时采用标准方差、自相关和互相关函数分析了表观气速和静床高度对压力波动、压力波速度和压力波主频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行为(如:气泡的形成、发展、聚并和破碎)是影响流化床内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密相和稀相界面处的压力波动幅值主要由气泡崩塌决定;压力波在流化床内进行传播,并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此外,压力波动、压力波速度和压力波主频均与表观气速和静床高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介孔分子筛反应精馏催化改性生物质裂解油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采用反应精馏的方法,以含锆介孔分子筛(S042-/Zr-MCM-41)为酸性催化剂,对生物质热解油进行了催化改性.通过XRD、N2吸附脱附及FT-IR表征了介孔分子筛的孔结构和表面基团.对生物油改性的较佳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较佳的催化剂用量为生物油质量的4%,生物油、乙醇及过氧化氢水溶液(30%)的质量比为1:0.5:0.4,回流比1:6.在上述条件下,轻油收率21.4%(以生物油计).改性所得两种改性油与原料油相比,含水量由33%分别降至0.5%和5.0%,黏度由18.5 mm2/s分别降至0.46 mm2/s和3.65 mm2/s(30℃),pH值由2.82分别提升至7.06和5.35,热值由14.3 MJ/kg分别提升至21.5 MJ/kg和24.5 MJ/kg.经过GPC、Fr-IR和1H NMR分析,轻油主要成分是原料油中的轻组分所转化的酯类化合物,重油主要是原料油中难挥发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将水溶性壳聚糖碳化得到多孔碳材料, 然后制备了多孔碳/NiO复合材料.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X射线衍射(XRD)和N2吸-脱附实验等结构表征显示, 材料具有富含介孔的孔道结构. 循环伏安(CV), 恒流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表明, 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其中Ni/C质量比为2:20时, 复合材料在0.1 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达355 F·g-1, 而且经过1500次循环比容量仍保持99%左右, 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甲醇为液化剂、浓硫酸为催化剂,对竹子、杨木、松木和桉木四种生物质原料的加压液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200℃下反应30 min后,这些生物质原料可转化得到气体、固体残渣和液体生物油三种产品,且竹子的液化率最高。将竹子液化产物进一步分级处理,得到烷基多糖苷和木素解离多酚两类化学品。其中,多糖苷产品的主要成分为己糖苷类化合物,占83.38%(质量分数);多酚类产品的主要成分为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丁香酚和3,4-二甲氧基苯酚等,占65.79%(质量分数)。同时,根据原料的物质构成和液化油的组成结构分析,提出了液化反应的机理:纤维类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醇解反应生成甲基糖苷,小部分甲基糖苷进一步转化生成乙酰丙酸甲酯;原料中的木质素在降解过程中,由于酚羟基和甲氧基的供电子效应,使Cα-Caromatic键发生断裂,生成苯酚、愈创木酚等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基于加权密度近似的密度泛函理论,能够获得反映活性炭孔隙结构特点的孔径分布(PSD)。用吸附等温线拟合的平均偏差评价数值方法的计算精度存在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同时考察理论和实验因素的理论误差项。我们还比较了3种吸附积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确定采用B样条函数作为PSD先验函数的P1法解析活性炭吸附CO_2气体的等温线时,不仅拟合吸附等温线的平均偏差最小,也能满足理论误差的要求,这说明该法能更加有效表征活性炭样品的PSD。  相似文献   
6.
甘油三酯裂解制备可再生液体燃料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碳酸钠为碱性催化剂,采用TG、DTG、DSC分析确定大豆油为原料的裂解特性。通过对四种典型裂解产物的跟踪测定,确证碱性催化剂能够改变大豆油裂解时的反应历程。分析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在400℃~500℃,热解方式为快速热解。采用自行研制的小型滴流床反应器催化裂解大豆油。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性能,发现碱性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脱羧能力。在较佳催化裂解工艺条件下,所得燃料油酸值较低(30 mg KOH/g)。通过FT-IR、GC-MS以及燃料性能的分析,其组分和成分与0号柴油相似,热值43 M J/kg,黏度2.6 mm2/s,密度0.84 g/cm3。  相似文献   
7.
制备了不同Pt/Au原子比的活性炭负载Au-Pt催化剂(Au-Pt/C),研究了Au/Pt原子比对Au-Pt/C催化剂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甲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Au/C催化剂相比,Au-Pt/C具有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当Pt/Au原子比从0/50增加到2/48时,Au-Pt/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和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