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化学   3篇
力学   1篇
数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带磁场的一维Schr?dinger方程的逆散射问题.利用其散射矩阵的有关性质以及函数变换的方法,获得位势p可以被散射系数决定的结果,并推广了迹公式的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关系,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四种不同晶体结构的MnO2纳米催化剂(α-MnO2、β-MnO2、γ-MnO2和δ-MnO2),并考察了其低温NH3-SCR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晶体结构催化剂的活性不同,依次为γ-MnO2 > α-MnO2 > β-MnO2 > δ-MnO2,γ-MnO2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NOx转化率在150-260℃超过90%。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热重(TG)、红外光谱(FT-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及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FTIR)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MnO2和β-MnO2为纳米棒,γ-MnO2和δ-MnO2为纳米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并不是影响低温NH3-SCR活性的主导因素。γ-MnO2具有适宜的孔道结构、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丰富的化学氧含量和Lewis酸酸性位点,是其具有最高低温NH3-SCR活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定了在4.05mol/L硫酸介质中,0.5mol/L碘化铵存在下,以甲基异丁基酮(MIBK)萃取钢铁中铅、砷、锑、铋、锡。然后以4mol/L硝酸反萃取,水相经浓缩定容后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进行同时测定的新方法。铜同时被萃取,对铋的测定产生光谱干扰,输入干扰系数加以修正。该方法已应用于我厂日常生产的各类合金钢及高温合金中。站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胡振宇  黄华  段志文 《应用数学》2019,32(2):319-326
本文研究带磁场的一维Schr\"{o}dinger方程的逆散射问题. 利用其散射矩阵的有关性质以及函数变换的方法, 获得位势$p$可以被散射系数决定的结果, 并推广了迹公式的成立范围.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水中放电气泡与水面浮体流固耦合作用开展实验和数值研究, 采用边界积分法对气泡运动进行数值模拟, 利用辅助函数法提高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的计算精度, 同时运用双节点法保证气-液-固三相交界线的计算稳定性. 实验中, 采用水下放电技术生成气泡, 使用高速摄影捕捉气泡动力学行为与浮体运动响应. 首先对比数值与实验结果, 二者吻合良好, 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然后通过对气泡与浮体的无量纲距离$\gamma_{s} $ (气泡最大半径为特征长度)进行系统研究发现: (1) $\gamma_{s} $从0.2增大至2时, 气泡在坍塌阶段分别形成了颈缩型环状射流(本文针对水中放电气泡与水面浮体流固耦合作用开展实验和数值研究,采用边界积分法对气泡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利用辅助函数法提高非线性流固耦合问题的计算精度,同时运用双节点法保证气-液-固三相交界线的计算稳定性.实验中,采用水下放电技术生成气泡,使用高速摄影捕捉气泡动力学行为与浮体运动响应.首先对比数值与实验结果,二者吻合良好,验证了数值计算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然后通过对气泡与浮体的无量纲距离γ_s(气泡最大半径为特征长度)进行系统研究发现:(1)γ_s从0.2增大至2时,气泡在坍塌阶段分别形成了颈缩型环状射流(0.2≤γ_s≤0.3)、接触射流(0.4≤γ_s≤0.6)、非接触射流(0.7≤γ_s≤1)、对射流(1.1≤γ_s≤1.3)和反射流(1.4≤γ_s≤2)等5种典型射流模式;(2)正射流速度随γ_s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并且当0.7≤γ_s≤0.9时,速度可达约1000 m/s;反射流速度随γ_s增大而增大;(3)在本文实验条件下,γ_s1.5时浮体对气泡的Bjerknes吸引力强于自由液面的Bjerknes排斥力导致气泡在坍塌阶段向浮体迁移;当γ_s≥1.5时自由液面对气泡的排斥作用更强,气泡在坍塌阶段远离自由液面.  相似文献   
6.
在水杨酸-苯酚-甲醛(122)树脂合成中加入马来酸二丁酯(DBM),研究了其用量对树脂强度、交换容量、形貌等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树脂进行分析,探讨加入DBM引起强度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合成中加入4wt%DBM,最终所得到的树脂交换容量不变,强度可由47%提高至94%;虽然添加的DBM部分存在于树脂内部,但提升强度的主要原因是其使树脂出现大孔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