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7篇
化学   2篇
物理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传统的激光诱导损伤阈值测试中存在的耗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发次、大口径光束的介质膜损伤阈值的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以图像处理为基础,通过坐标变换和栅格压缩,建立了样品辐照区域内损伤分布与光斑强度分布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基于对大口径光斑辐照区域内损伤信息的快速提取和统计方法,通过单次激光辐照,获取了待测区域的损伤阈值。根据此方法搭建了单发大口径光束损伤阈值测试平台,并对HfO2/SiO2高反射膜损伤阈值进行了单发次测定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熔石英紫外激光初始损伤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355 nm激光脉冲辐照熔石英样品,利用Nomarski微分干涉差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手段对前后表面产生的损伤点进行了观察分析。对前后表面损伤形态做出详细的描述和分类,从理论上对每种损伤类型产生的条件与机理做出推测。实验结果表明:熔石英前表面存在小麻点群损伤和星状裂纹损伤两种损伤形态,横向尺寸分别为0.8~2.5和1.0~5.5 μm;后表面存在小麻点群损伤、壳状剥离损伤和火山口3种损伤形态,损伤横向尺寸分别为0.48~1.33,4~20和12~30 μm。实验证明了1 μm尺度损伤点的产生与再沉积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制备紫锥菊花色苷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所获得的2个花色苷单体进行了体外抗氧化性实验。以新鲜紫锥菊花瓣为原料,含0.1%HCl的60%乙醇为溶剂避光冷浸提取,经乙酸乙酯萃取和D101大孔吸附树脂(100 mL,2 cm×30 cm)纯化后,得2.1 g紫锥菊花色苷提取物干粉样品。以水-正丁醇-甲基叔丁基甲醚-乙腈-三氟乙酸(6∶3∶2∶1∶0.001)为HSCCC分离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进样量160 mg,通过一次分离得到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经HPLC检测其纯度分别达95.1%(9.8 mg)、98.2%(14.3 mg),MS及NMR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矢车菊素-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1)和矢车菊素-3-O-(6″-O-丙二酰-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以Vc为对照组,对所获得的2种花色苷单体化合物进行了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体外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显示2种花色苷对DPPH.的半清除率(EC50)均小于10 mg/L,小于对照样Vc,表明2种花色苷均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且化合物1的清除能力强于化合物2。  相似文献   
4.
针对纳秒脉冲和飞秒脉冲不同的损伤机制,分别建立了两种多脉冲激光损伤模型。脉宽小于10 ps时,损伤是由于等离子体形成造成介质发生烧蚀所致,对此建立了基于电子密度演化方程的介质击穿模型;脉宽大于100 ps时,损伤是由于热沉积造成介质发生熔融所致,对此建立了基于傅里叶热传导方程的介质热损伤模型。通过计算两种模型下激光参数和材料参数对多脉冲损伤的影响,发现由于损伤机理不同,不同参数对单脉冲损伤阈值和多脉冲损伤阈值的影响趋势不完全一致,敏感程度也不同。通过计算得到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多脉冲损伤阈值与脉冲数间关系,使定量预估多脉冲损伤阈值和元件使用寿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全内反射显微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有效检测已成为高阈值抗激光损伤光学元件制造的迫切要求。基于全内反射照明原理开展了全内反射显微技术检测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全内反射显微技术可有效检测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入射光偏振态和入射角度会影响元件内界面下不同深度处驻波形式照明强度的分布,对于可见度发生明显改变的微小缺陷点能衡量出其一定的深度尺寸范围;利用显微镜精密调焦对界面下一定深度处缺陷成像,可知缺陷点的位置深度。  相似文献   
6.
针对航空激光防护技术研究需求,开展了复合涂层材料的激光烧蚀效应综合研究。采用圆棒固体激光器作为测试光源,搭建了具有在线温度测量功能的烧蚀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对聚碳硅烷(PCS)涂层样品开展了激光烧蚀实验。通过对烧蚀区域形貌和温度数据的对比分析,证明了PCS复合材料具备显著的激光防护作用。同时,从理论方面对涂层的激光防护机理进行了研究,基于材料热传导方程,建立了激光烧蚀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温度场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涂层的保护下,kW级激光仅产生百℃的金属基底升温。  相似文献   
7.
高速逆流色谱制备分离紫甘薯花色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紫甘薯花色苷.以正丁醇-乙酸乙酯-0.5%乙酸(3:1:4,V/V)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流速2mL/min,进样量300mg,分离得到两种花色苷的混合物;混合物再以0.2%三氟乙酸-正丁醇-甲基叔丁基醚-乙腈(6:5:2:1,V/V)为溶剂体系,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  相似文献   
8.
单晶铜在动态加载下空洞增长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击载荷下延性材料的损伤是材料中微空洞的产生和长大演化的结果.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 方法对延性金属单晶铜中单个空洞在动态加载下的演化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空洞增长过 程中的应力分布及空洞增长演化随冲击强度变化的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动态加载下的前期 压缩过程对后期拉伸应力场作用下的空洞增长演化特征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微空洞增长的阈 值则与单晶实验中层裂强度随拉伸应力作用时间减少而增加的趋势相一致. 关键词: 层裂 分子动力学 动态加载 空洞  相似文献   
9.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在初始温度为0 K时单晶铜中的冲击波结构,相互作用势采用铜的嵌入原子势(EAM),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即使是在初始温度为0 K的FCC晶体中,冲击波波阵面后的区域也会向平衡态演化。局域分析表明冲击波阵面后区域的压力、粒子速度、应变和温度随时间逐步变化到稳定态,在所研究的冲击波强度(约262 GPa)下,波后区域的平均压力、粒子速度、应变均在约1 ps内逐渐上升并达到稳定值。动能温度在波阵面处始终为最大值,随着冲击波的传播,波后非零温度区域逐渐扩大,不同时刻的粒子速度分布函数说明波后区域逐渐向热力学平衡态演化,并最终达到热力学平衡,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局域平衡是系统向平衡态演化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0.
结合XRD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方法,利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了单层SiO2薄膜(K9基片)和单层HfO2薄膜(K9基片)的椭偏参数,并用Sellmeier模型和Cauchy模型对两种薄膜进行拟合,获得了SiO2薄膜和HfO2薄膜在300-800nm波段内的色散关系。用X射线衍射仪确定薄膜结构,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的微观形貌,分析表明:SiO2薄膜晶相结构呈现无定型结构,HfO2薄膜的晶相结构呈现单斜相结构;薄膜光学常数的大小和薄膜的表面形貌有关;Sellmeier和Cauchy模型较好地描述了该波段内薄膜的光学性能,并得到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等光学常数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