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5篇
物理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在弱还原气氛下制备了Ca2Y7.9(SiO4)6O2-0.5xFx:Eu(2+,3+)0.1(x=0~4)系列荧光粉。晶胞参数a,c和晶胞体积V均随着F-置换量的增加呈线性减小,晶胞参数a和c的变化率相近。荧光体中Eu2+和Eu3+共存,Eu2+3d5/2与Eu3+3d5/2电子结合能分别为1128.4和1136.3 eV,Eu2+的3d5/2与3d3/2的电子结合能差为28.4 eV。Eu2+和Eu3+的3d5/2态XPS峰面积比为6.9∶1。激发光谱由Eu3+的两个电荷迁移(CTS)带和f-f跃迁激发线组成,x=0,1的试样中出现了Eu2+的f-d跃迁强激发谱带。激发到Eu3+的电荷迁移态或激发Eu2+,除了来自Eu3+的5D0能级的发射之外,还观察到了5D1能级的强发射和5D2能级的弱发射,并且激发Eu2+时5D1→7F4发射强度超过5D0→7F2,没有出现Eu2+的明显发射,Eu2+对Eu3+发光起到很好的敏化作用。5DJ(J>0)高能级发射来自4f格位的Eu3+发光中心,Eu2+的敏化起关键作用。Eu3+在4f和6h两种格位的分布比为4∶6。  相似文献   
2.
冷森林  石维  龙禹  李国荣 《物理学报》2014,63(4):47102-047102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Y2O3施主掺杂的92 mol%BaTiO3-8 mol%(Bi1/2Na1/2)TiO3(BBNT8)高温无铅正温度系数电阻(positive temperature coe?cient resistivity,PTCR)陶瓷.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材料的显微结构,发现陶瓷的显微结构主要包括晶粒和晶界两部分,观察不到明显的壳层结构.进一步利用交流阻抗谱研究了陶瓷的宏观电学性能,发现陶瓷的总电阻是晶粒和晶界两部分的贡献,而晶粒电阻很小,在居里温度以上变化不大,材料的PTCR效应主要是晶界部分的贡献.当温度高于居里温度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界介电常数逐渐减小,导致势垒增加,晶界电阻增大,从而产生正温度系数效应.最后,通过测试材料的介电频谱特性,研究计算了陶瓷的室温电阻率.  相似文献   
3.
4.
基于电化学噪声研究缓蚀剂对AA6063铝合金点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A6063 铝合金在3% (w) NaCl 溶液中的亚稳态点蚀萌发和稳态点蚀生长特征, 着重探讨了CeCl3、Na2CrO4、8-羟基喹啉(8-HQ)等三种不同类型缓蚀剂对亚稳态和稳态点蚀的抑制机理. 结果表明: 当铝合金表面阴极相(Al-Si-Fe)周边的Al 基体发生局部溶解后,会导致邻近区域pH值升高(>8.4), 引起Ce(OH)3在蚀点中心区的阴极相表面优先沉积, 从而抑制局部腐蚀的阴极去极化过程. 随着缓蚀剂浓度的提高, 亚稳态噪声峰的平均积分电量(q)随之递减, 但噪声峰的平均寿命几乎没有变化, 表明Ce3+并不能直接加速亚稳态蚀点的修复, 但可降低蚀点内金属Al 的溶解速率. CrO42-不但可加速蚀点修复, 还可降低亚稳态蚀点的形核速率. 8-HQ主要与Al3+、Mg2+等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并沉积在铝合金表面,提高了铝基体的全面抗腐蚀能力, 但并不能显著提高其耐点蚀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化学噪声(ECN)、电化学阻抗(EIS)及极化曲线研究了四乙烯五胺(TEPA)在碳化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对Q345B碳钢点蚀的抑制机理. 结果表明: 通过吸附成膜和隔离Cl-离子对钝化膜的侵蚀, TEPA浓度升高导致碳钢点蚀电位正移. 低浓度的TEPA会造成亚稳态蚀点形核速率略微增加, 但会降低其寿命. 随着TEPA浓度增加, 噪声电阻上升, 而亚稳态蚀点寿命和平均点蚀电量则迅速下降, 表明其明显加速了亚稳态蚀点修复, 当TEPA浓度达0.10 mol·L-1时, 噪声峰消失, 基底电流趋于零, 蚀点全面钝化. TEPA不仅能抑制Cl-离子引起的亚稳态和稳态蚀点生长, 还可吸附于钝化膜表面, 抑制膜的均匀溶解. 形貌观察表明, 亚稳态蚀点主要在稳态蚀点周围形核和生长, 并不断为稳态蚀点所吞并, 造成碳钢表面蚀坑一般沿平面而不是垂直方式扩展.  相似文献   
6.
石维  韩巧  何菱 《合成化学》2018,26(8):577-581
以2-溴-1-苯乙酮和吲哚类化合物为原料,碘化亚铜为催化剂,合成了12个新型的3-吲哚烷酮衍生物,产率65%~88%,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氘标记和动力学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推测该方法为区域选择性Friedel-Crafts烷化联C-H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丝束电极(WBE)的电位/电流扫描技术, 研究了含Cl-的模拟碳化混凝土孔隙液中, Q345B碳钢局部腐蚀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发生和发展特征, 同时比较了四乙烯五胺(TEPA)和亚硝酸钠缓蚀剂对局部腐蚀抑制能力的差异. 结果表明NO-2离子能快速渗透腐蚀产物层, 并抑制锈层下的碳钢活性溶解, 而乙烯胺由于在锈蚀层内的扩散速率低, 初期反而会促进锈层下的局部腐蚀, 随着烯胺分子扩散并吸附于锈蚀层/金属界面处, 碳钢活性溶解才受到抑制. 电化学阻抗谱(EIS)可反映局部腐蚀的萌发, 但难以表征缓蚀剂在碳钢表面的不均匀吸附特征. 基于丝束电极表面电位/电流分布所提出的局部腐蚀因子(LF), 可定量表征腐蚀的不均匀特征以及缓蚀剂对局部腐蚀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