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1篇
化学   102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传统暂堵酸化用暂堵剂颗粒耐酸性差、降解性差和除堵工艺复杂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降解暂堵剂CQZDJ。考察了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对CQZDJ凝胶强度和降解性的影响;通过FT-IR、TGA、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在长8区块的环平81-8实验井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CQZDJ凝胶强度及降解时间与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成正比关系,且降解时间可控;降解性实验表明CQZDJ在(1%~10%)HCl溶液、水、(2%~10%)NaCl溶液中均可在4 d内完全降解,具备良好的降解性能,对地层伤害小;SEM照片显示CQZDJ的降解过程是从初始三维网状结构逐渐崩解为层状结构,最终降解为无规则线性小分子链的过程;暂堵后现场流压上升6.3 MPa,日产油由3.87 t/d增产至5.22 t/d,实现了储层的有效改造,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UHPC试件惯性效应对SHPB加载过程的影响,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从试件直径、长径比以及恒应变率加载等角度出发,开展了相应的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对软件中Karagozian-Case-Concrete (KCC)损伤模型参数取值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SHPB技术的UHPC材料冲击压缩数值模型并与试验验证。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UHPC试件直径、长径比以及有无整形器下的参数分析,探讨其对SHPB试验中径向惯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为实现加载过程中一维应力传播和UHPC试件应力平衡,试件直径建议按0.90~0.95倍杆件直径取值;(2) UHPC试件长径比对试件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平衡影响较小,但综合试件中钢纤维分布均匀性以及破坏前一维应力传播,建议按0.35~0.45取值;(3)实现恒应变率加载是UHPC材料在SHPB冲击试验中消除径向惯性效应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设计搭建了端部周期加热时管内气体热声对流的实验平台,对端部周期加热引起的气体热声对流作用下管内气体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该实验以氩气为工质,利用三极管控制加热电路实现周期性加热;测量了不同加热频率下管内的气体温度,并与常热流加热时的温度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端部周期加热时管内气体的温度分布与同功率下常热流加热时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在某些测点出现了温度的奇异分布。本实验验证了超温现象的存在,为管内气体热声对流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苯乙酮和呋喃甲醛为原料,采用新的路线,6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萘并吡喃类化合物,借助核磁共振、质谱等检测手段对最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了反应收率,最后应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目标产物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质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5.
王凯  韦翊  徐婷  林先耀  陈东 《应用数学》2016,38(3):183-185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与一氧化碳(CO)在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血清中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2例4岁以下喘息患儿,根据《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3修订)》分为重症组(存在低氧血症)49例和轻症组(无低氧血症)63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急性支气管炎患儿58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测定患儿血清HO-1含量,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患儿血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急性期(入院时)3组间HO-1和COH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仅重症组(2577.01±879.47)ng/L、(3.84±0.87)%明显高于轻症组(1382.90±731.80)ng/L、(1.17±0.60)%和对照组(1113.73±606.25)ng/L、(1.01±0.54)%(均P<0.01)。重症组HO-1和COHb含量,均为急性期高于恢复期(均P<0.01)。急性期重症组HO-1与COHb含量呈正相关(r=0.340,P<0.05)。结论HO-1和CO可能参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发展过程,急性重症期两者呈正相关,具有诊断疾病、判断严重程度与预后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凯  杨海宽  刘慧兰  路嘉敏  张晨 《应用化学》2022,39(9):1453-1463
设计合成出两种含有不同结构单元的新型豆甾醇衍生物凝胶因子(化合物1和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技术手段对形成凝胶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凝胶因子可分别在二甲基亚砜及甲醇溶剂中形成稳定的凝胶。其中化合物1还可在二甲基亚砜/水混合溶液体积比分别为9∶1、8∶2和7∶3中形成稳定的凝胶。当化合物1和2在DMSO溶剂中以质量浓度均为12 mg/mL形成凝胶时,二者的凝胶-溶胶相转变温度(Tgel)分别为51和46 ℃,表明随着凝胶因子中甾体结构单元的增加,其形成凝胶的热稳定性显著下降。在此基础上,以化合物1制备的凝胶为载体,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对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阿霉素的包封与释放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凝胶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并在240 min时在水中达到的最大释放值为84%。本文为豆甾醇衍生物凝胶的制备,及将其作为药物载体在药物输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玲  王娟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2):34-39
基于本校无机化学的课程特色,拟定课程思政目标,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对应。在无机化学课程的资源端(MOOC平台)、教学端(超星学习通)、服务端(微信公众号)等均融入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三端合一”显隐结合的课程思政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雪平  叶勇  文为  陈怀侠  王凯 《化学教育》2022,43(10):74-79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指导思想,结合“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与实验课堂的优势,设计了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预习自测-讲授讨论-自主实践-总结反思”的四段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化学与化工类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该实验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为高等院校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空分系统中,利用各级空压机出口的低品位余热,经热驱动制冷循环转换后反馈用于冷却各级入口,可使实际过程进一步趋近于理想的等温压缩过程,实现压缩余热自利用和压缩过程自增效的目的。以10万规模空分中空压系统的余热回收为例,基于气体压缩和热功转换基础理论,构建理想情况下压缩余热反馈增效的热力学模型,分析该方法对压缩过程的理论增效极限。进一步,研究了压缩机级数、环境温度等关键因素对于压缩效率提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热机循环冷端温度和制冷循环热端温度为40°C的条件下,当环境温度为20°C时,四级自增效流程的理想节能率可达5.39%。此外,节能率与压缩机级数和环境温度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整体而言,此方法理论上可达到的节能效果显著,具有较大的发展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G-M制冷机在一定的氦气循环压力下提升制冷速度,通过对G-M制冷机(CTI-350C型)进行分析,运用变频和移相手段,设计并研制了低成本、便携的小型制冷机驱动,在输出频率为50 Hz时,制冷机空载条件下降温时间与M600压缩机驱动时降温时间相同;在60 Hz和70 Hz时,缩短了制冷机在空载条件下的降温时间20%以上,并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