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   6篇
物理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陕西杨凌、陕西安康和河南灵宝产杜仲叶中Fe、Cu、Mg、Ca、Mn、Zn 6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其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杜仲叶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金属元素,且不同产地来源的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尤以Fe、Zn、Mn和Mg含量差异最大,Cu和Ca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板栗壳中Fe、Cu、Mg、Ca、Mn、Zn6种微量元素,板栗壳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回收率在98.2%—102.0%之间。本法简单、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常规回流提取法、石油醚脱脂-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辅助萃取法对中药菟丝子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提取液中金属元素锌的含量,以总黄酮的含量和金属元素锌的含量为考察指标,明确金属元素锌的提取与黄酮类总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中,微波辅助萃取法具有高效、省时等优点,提取效果最好,锌元素的含量与总黄酮的含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采用微波快速反应系统对菟丝子进行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菟丝子中总黄酮的含量,以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及料液比对总黄酮提取量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法提取菟丝子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0min、料液比1∶20(g/mL)。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复方制剂清开灵分散片中有效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1100ZORBAXEclipse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乙腈-水(15∶85,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nm,流速1.0mL/min,柱温25℃。栀子苷在0.0593—1.4825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3%(n=6),RSD=1.21%。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稳定性高,可有效控制清开灵分散片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6.
用浓硝酸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鼠曲草全草及花中Fe、Cu、Mg、Ca、Mn、Zn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鼠曲草全草及花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各元素的回收率在98.9%-104.0%之间。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是鼠曲草中微量元素测定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生姜、大蒜和辣椒中六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硝酸和双氧水微波消解处理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生姜、大蒜和辣椒中Fe、Cu、Mg、Ca、Mn、Zn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样品回收率在94.O%~101.8%之间。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实验研究各因素的影响大小确定玻璃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乙醇浓度对玻璃苣中总黄酮的提取影响作用最大,玻璃苣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温度90℃、提取次数为4次、料液比为1:6、提取时间为1.5h·次~(-1)。本研究可为玻璃苣总黄酮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分别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5种中草药中铜元素的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测定铜元素的优劣。浓硝酸和双氧水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其吸光度,校准曲线法计算元素含量。两种方法对于铜元素的检测有一定的差异,火焰法回收率在92.0%—102.0%之间,石墨炉法回收率在92.0%—110.0%。两种方法都能满足实验要求,但各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山绿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α-香树脂素(Ⅰ),乌索酸(Ⅱ),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4,28-二酸(Ⅳ),2α,3β,23-三羟基乌索-12-烯-28-羧酸(),3β,19α,20β-三羟基乌索-12-烯-24,28-二羧酸(V),3β,19α-二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Ⅲ)。化合物Ⅰ,Ⅲ,Ⅳ,Ⅴ,Ⅵ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