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5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AB水溶液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水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研究了CTAB水溶液表面吸附的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由初始的扩散控制经混合控制过渡到势垒控制。扩散控制吸附速率快,时间短;势垒控制速率慢,时间长,吸附势垒一般为4~10kJ.mol^-^1。温度升高,动态表面张力减小,但吸附机理不变;无机盐或醇类的加入对势垒值影响不大,但对扩散控制步骤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Cu-Ni-Zn三元脂肪醇胺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长链烷基二甲基叔胺是一类重要的有机中间体,目前其主要的制备工艺是由脂肪醇和二甲胺在脱氢-加氢类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胺化反应.改进脂肪醇胺化催化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其选择性.对以Cu和Ni为活性组分,以碳酸钙为载体的催化剂体系中加入Zn助催化剂组分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相同Cu/Ni比的条件下,Zn在Cu-Ni催化剂体系中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能够阻碍氧化态镍的还原,而催化剂的选择性与催化剂中镍的还原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烷基聚葡糖苷溶液的表面吸附平衡与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吊片法和气泡最大压力法分别测定了烷基聚葡糖苷 (APG) C9.6 G1 .3水溶液的平衡和动态表面张力 ,研究了 APG水溶液表面的吸附平衡、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 .测得其 cmc(临界胶束浓度 )为 0 .0 3 2 g /L .吸附过程由初始的扩散控制转变到势垒控制 ,吸附势垒为 4~ 7k J/mol.温度升高 ,平衡和动态表面张力均减小 ,吸附量增加 ;加入无机盐 ,平衡和动态表面张力增大 ,吸附量亦增加 ;醇类的吸附使动态表面张力下降速率加快 ,表明 APG与醇分子间有协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乳中纳米胶囊的复凝聚法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O/W型APG微乳液模板上,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包裹材料, 用复凝聚的方法制备纳米胶囊, 对影响纳米胶囊的合成条件进行了分析. 用粒度仪测定产物的粒径及其分布, 用透射电镜观察产物的形貌. 结果表明, 用复凝聚法在微乳中合成了粒度均匀、粒径30~100 nm的球性纳米胶囊. 考察了微乳液的组成、高分子的浓度和复凝聚的条件对纳米胶囊性质的影响. 纳米胶囊对氯氰菊酯的包裹率较高, 在60%以上. 本方法条件温和, 操作简单, 是一种新型的纳米胶囊合成技术.  相似文献   
5.
可改变DNA构象的非离子糖基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剑  张高勇  谢克昌  敬登伟  程玉梅 《化学学报》2003,61(10):1658-1663
通过Zeta电位及粒径分析考察发现随着体系中辛基葡萄糖多苷表面活性剂质量 农度的增加,DNA分子在溶液中的构趋于缩拢。通过DNA-C_8APG复合物的UV吸收及 CD谱图进一步考察了DNA二级结构变化。随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照片也证实 DNA分子在水溶液中的构象缩拢。通过表面张力UV图谱分析,推测非离子糖基表面 活性剂与DNA分子复合物结合的可能结构是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的疏水作用及 多羟基的糖类的亲水头基结构与DNA带负电的核酸磷酸骨架以氢健的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6.
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中相微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Winsor型相图、δ—γ“鱼状”相图和改进的ε—β“鱼状”相图研究了混合碳链烷基聚葡糖苷(APG:C8/10G1.31和C12/14G1.43)中相微乳液的相行为,结果表明,随醇浓度的增加,微乳液类型发生Winsor Ⅰ→Ⅲ→Ⅱ的转变,从Winsor型相图直接观察到醇浓度增加时,微乳液三种类型的变化、各相体积以及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醇的浓度,从“鱼状”相图除得到中相微乳液形成和消失时的组成,以及单相微乳液形成时的组成外,还可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表面活性剂单体分子和醇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及表面活性剂形成单相微乳液的效能等,在比较上述两种相图优缺点的基础上,我们首次提出了改进的“鱼状”相图,把两者的优点集中于该图中,既能直观地观察出体系相态的变化,又能得到平衡界面膜的组成等其它性质,为理论和实际应用提供更多信息和方便。  相似文献   
7.
催化链转移聚合制备接枝型两亲共聚物及其溶液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分子单体法制备接枝型两亲共聚物, 通过表面张力仪、偏光显微镜、旋转流变仪和小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两亲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及其相结构. 首先末端带有可聚合双键的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大分子单体(PtBMA Macromonomer)通过催化链转移聚合法制备, 所用到的催化链转移剂为二水合双(二氟化硼苯二酮肟)合钴(II) (COPhBF). 然后将所得到的大分子单体与丙烯酸正丁酯(BA)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接枝共聚物PBA-g-PtBMA, PBA-g-PtBMA中PtBMA的侧链部分在酸性条件下定量水解成聚甲基丙烯酸(PMAA)并用NaOH中和得到主链疏水侧链亲水的接枝型两亲共聚物PBA-g-P(MAANa). 用Wilhelmy吊片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两亲共聚物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发现其行为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 同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量了两亲共聚物水溶液中聚集体的粒度, 发现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0.02~10 g/L)聚集体都存在两个粒度分布峰(约30和300 nm). 浓溶液(w=37.5%)的偏光显微照片呈现层状液晶的特征图案, 而流变研究表明此时体系具有明显的粘弹性, 说明体系形成了层状液晶. 并且用小角度X射线衍射测定了层状液晶的层间距, 约为12.6 nm.  相似文献   
8.
DSB显著提高羧酸盐驱油体系抗钙镁离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工业品级的天然混合长链烷基羧酸盐(SDC)以及与3-(N,N-二甲基十二烷基胺)-2-羟基-丙磺酸(DSB)复配驱油体系的界面张力(ITFmin), 分别得出其抗钙镁离子的能力为400和5000 mg/L. 选择试剂级十二烷基羧酸钠与DSB复配, 测定了不同配比溶液的表面张力值和临界胶束浓度cmc, 结合长链烷基脂肪酸与钙离子的溶度积Ksp, 分析了对不溶性长链烷基羧酸盐形成的影响. 根据现场驱油体系配方, 计算了两者在溶液中的摩尔配比为4:1时的十二烷基羧酸盐在胶束中的摩尔分数xm1为0.51, 相互作用参数βm值为-3.11, 反映了两者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采用量子化学方法, 对由1个十二烷基羧酸分子、1个DSB分子及1个二价钙离子组成的模型复合物进行了能量计算和电荷分布计算, 得出在长链烷基羧酸盐和DSB两者混合胶束的界面层中存在负电荷空穴, 提出二价金属离子被络合的模型, 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9.
潘华  张剑  张高勇  孙彦庆 《应用化学》2007,24(11):1250-0
利用相图方法研究了聚胺(PA)与DNA的相互作用,初步考察了NaCl对精胺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胺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强烈的静电作用,同时聚胺与DNA碱基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在较低的精胺(SPM)浓度(0.025mmol/L)时就开始出现浊度,而在相同的条件下,亚精胺(SPD)-DNA体系和盐酸胍(GD)-DNA体系在聚胺浓度高达10mmol/L时浊度曲线仍无明显变化;SPD-DNA体系与GD-DNA体系的A260曲线相比,前者随着聚胺浓度的增加吸光度逐渐下降,说明SPD与DNA作用强于GD;由此可见聚胺所带正电荷越多,其与DNA的作用越强,水溶液条件下亚精胺(SPD)和GD与DNA间有较弱的相互作用,但不能使DNA产生相分离;加入NaCl后,由于外加电解质的静电屏蔽效应,SPM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NaCl浓度越大,二者之间相互作用越弱,SPM-DNA体系相图曲线的线性相关性越低。  相似文献   
10.
积分几何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勇 《数学学报》1991,34(1):72-90
本文研究n维欧氏空间中随机凸集同固定有界凸集相交的体积矩。在运用限弦投影的新方法和对称化原理对凸体内随机线段的运动测度和凸体内随机点偶的分布的极值性质做了深入讨论之后,建立了体积矩同凸集的体积之间的一系列积分几何不等式。经典的等周不等式同时获得新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