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81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4篇
物理学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 Zhang 《中国物理 B》2022,31(7):77501-077501
HoBi single crystal and polycrystalline compounds with NaCl-type structure a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and their magnetic and magnetocaloric properties are studied in detail.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HoBi compound undergoes two magnetic transitions at 3.7 K and 6 K, respectively.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t 6 K is recognized as an antiferromagnetic-to-paramagnetic (AFM-PM) transi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first-order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 (FOM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the HoBi compound with FOMT exhibits good thermal and magnetic reversibility. Furthermore, a large inverse and normal magnetocaloric effect (MCE) is found in HoBi single crystal in the $H|| [100]$ direction, and the positive $\Delta S_{\rm M}$ peak reaches 13.1 J/kg$\cdot$K under a low field change of 2 T and the negative $\Delta S_{\rm M}$ peak arrives at $-18 $ J/kg$\cdot$K under a field change of 5 T. These excellent properties are expected to be applied to some magnetic refrigerators with special designs and functions.  相似文献   
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从HCN氧化和水解两个方面研究了HCN消除反应机理,并考虑了HCN的直接消除反应(途径Ⅰ和途径Ⅱ)和CuO上的HCN消除反应(途径Ⅲ和途径Ⅳ)。途径Ⅰ为HCN与2个O2分子生成CO2、NO和H原子;途径Ⅱ为HCN与1个O2分子和1个H2O分子生成 CO2和NH3;途径Ⅲ为CuO上HNCO水解为CO2和NH3;途径Ⅳ为CuO上HCN水解为CO和NH3。研究发现,途径III速控步骤的活化自由能垒为157.32 kJ/mol,比途径Ⅱ中HNCO水解降低12.34 kJ/mol;比途径Ⅳ降低了63.8 kJ/mol。可见,HNCO是HCN净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CuO的加入降低了反应能垒,促进了HCN消除。  相似文献   
3.
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吡啶-2-甲醛肟(HPycox)和Ti(OiPr)4合成了双核钛配合物[Ti2μ2-O)(Pycox)2(OiPr)4] (1)。通过结构分析,分别使用二苯基膦酸和苯基膦酸对其进行结构调控,成功制备了三核钛配合物[Ti3μ2-O)2(Pycox)2(Ph2PO22(OiPr)4] (2)和六核钛配合物[Ti6μ2-O)2μ3-O)2(Pycox)2(PhPO34(OiPr)6]·2CH3CN (3)。配合物1~3的光学带隙分别为2.89、3.00和2.87 eV,其中配合物2的光电流密度可达0.1 μA·cm-2。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快光谱技术系统研究了在丁胺包裹的CdSe量子点敏化的TiO2纳米晶薄膜起始时刻界面间电子转移动力学。与之前的报道不同,该实验结果表明:CdSe量子点经过表面修饰后,两相电子注入机制--热电子和冷电子注入得以被证实,即:电子能分别从CdSe量子点导带中高的振动能级和导带底转移到TiO2的导带。该机制详细描绘了电子在纳米界面间转移的图景。进一步研究发现:热电子注入的电子耦合强度(3.6±0.1 meV)比弛豫后的基态电子注入高两个数量级,基于Marcus理论,伴随着0.083 eV的重组能,冷电子注入的耦合强度值为~50 μeV。  相似文献   
5.
基于RXTE卫星天基数据,建立了时空坐标系转换、时间修正及历元折叠方法,构建了用于提取导航信息的Crab脉冲星轮廓,剖析了该天基载荷结构及特性,对卫星运行空间背景辐射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设定导航条件下,空间弥散X射线对航天器单星定轨及多星定位影响在km量级以上。同时阐述了实用化脉冲星导航探测中,改进导航定位精度急需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莠去津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对5种三嗪类农药及其3种主要代谢物选择性好、吸附能力强的类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建立了玉米、小麦及棉花样品中该8种农药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MISPE/HPLCMS/MS)检测方法。筛选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配比,表征了印迹聚合物的形态,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及以其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柱对三嗪类农药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与类特异性,其固相萃取小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净化能力。在玉米、小麦及棉花等实际样品中8种三嗪类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61.1%~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1%,检出限(S/N=3)为0.4~8.1μg/kg。此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的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一个导数值等式的证明谈起,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能激起学生新异感的问题情景,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散思考,类比、联想、猜想,探索和发现新问题并给出解答.使学生思维不断攀升,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碳黑为第二模板剂在氟离子体系中一步水热合成了多级结构MCM-22分子筛组装体(简称为MCM-22-FC)。考察了碳黑和氟离子对MCM-22分子筛形貌和催化性能的影响。MCM-22-FC分子筛是由大量片状晶体交错生长形成的组装体结构,其中MCM-22的片层结构更薄,在其固有的微孔中存在的晶间孔呈现大孔和介孔的特征。MCM-22-FC负载Mo后得到的Mo/MCM-22-FC催化剂在甲烷无氧芳构化反应(MDA)中提高了苯收率和芳烃选择性,并且提高了催化剂的寿命。通过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表征,吡啶红外(Py-IR)表征,结合热重(TG)分析,得出的结论是Mo/MCM-22-FC在MDA中优越的催化性能是由于氟离子进入到分子筛骨架当中,形成具有拉电子效应的结构单元,从而提高了分子筛的Brönsted酸量,较多的Brönsted酸性位将更多的Mo物种迁移至分子筛孔道内部,形成更多的MoCx或MoOxCy活性物种以及更有利于大分子产物扩散的MCM-22薄片层的结构。少量过剩的Brönsted酸性位在成型后保留在Mo/HMCM-22-FC催化剂活性中心抑制了积碳的形成,也有助于改善芳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张新  张艳  金春凤 《应用声学》2016,24(7):215-218
为了解决LTE-A系统下两层异构网络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问题,提出了在增强小区中调度几乎空白子帧的干扰方案。为了降低干扰和进一步提高信道利用率,设计了一种动态分配几乎空白子帧的算法。该算法基于小区增强覆盖技术,指出由增强小区用户与总用户的比例来动态的调整几乎空白子帧比例。仿真结果对比了固定比例的几乎空白子帧和动态设定几乎空白子帧的算法,表明动态配置几乎空白子帧的算法,提高了系统容量,改善了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建立漂移-扩散模型来模拟敏化电池的电荷分离过程.该模型能够计算在稳态和非稳态条件下光生电子的多步受限扩散及其与电子受体的复合反应.通过对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的数值模拟,优化了电池的薄膜厚度并获得了最大的光电转换效率.发现膜厚的增加降低了电荷收集效率,但有利于提高电子注入流率,光电流的输出正是受控于这两个因素.复合速率常数严重影响了膜厚优化的结果.较厚的薄膜适合于电子复合被充分抑制的电池,而较薄的薄膜有利于降低快复合电池的电子复合损失.在开路条件下,膜厚的提高会减小电子浓度,在造成光电压的降低的同时会提高电子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