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5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文通过光谱技术以及分子模拟手段研究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或His91)形成配位。此外,荧光光谱表明CopC与hemin的主要弱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圆二色谱、化学变性、荧光寿命以及同步荧光实验表明hemin与CopC的配位使得CopC的稳定性降低,并且色氨酸周围环境的疏水性减弱。紫外可见及荧光光谱表明,两者结合常数在106左右,结合比为1,hemin与CopC中唯一的色氨酸(Trp83)的距离为1.06 nm。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模拟了CopC与hemin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hemin中Fe3+可能与CopC中的组氨酸(His1)形成与卟啉环平面垂直的轴向配位,并且与Trp83距离为0.96 nm,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2种天然环糊精(β、γ-环糊精)、2种常用的电中性环糊精衍生物(羟丙基-β-环糊精、二甲基-β-环糊精)和3种新型荷电环糊精衍生物(高取代磺酸基α、β、γ-环糊精)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添加剂,研究了环糊精的类型对6种手性药物对映体分离的影响.2种天然环糊精对所研究的手性药物均无手性识别能力,而环糊精经过衍生化后手性识别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高取代磺酸基β-环糊精使6种手性药物均得到了基线分离.还考察了缓冲溶液的pH值和有机添加剂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使用二元环糊精体系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手性药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别以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高磺化-β-环糊精(HS-β-CD)及二者混合物为手性选择剂,研究了5种药物的对映体分离,并取得很好的对映体分离结果。比较了HP-β-CD和HS-β-CD手性识别能力,分析了二元环糊精体系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4.
江正瑾  高如瑜  张锴  张智超  王琴孙  阎超 《色谱》2001,19(3):253-255
 采用微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手性纤维素色谱柱上分离了一系列 1 1,2 ,4 三唑类手性化合物。比较了微径液相色谱与传统液相色谱的分离结果 ,研究了化合物的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及取代基位置对分离的影响 ,并探讨了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5.
1-1 ,2 ,4-三唑类农药是本世纪 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新型杀菌剂 ,具有广谱、高效和内吸等优点 ,一直是农药研究的热门课题 [1] .多年的研究表明 ,其疏水性与活性有很好的相关性 ,因此快速准确地测定其疏水性显得十分重要 .与传统的振荡方法测定化合物的疏水性相比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2~ 4 ] 和反相薄层色谱法 ( RP-TL C) [5,6 ] 简单、快速、经济 ,所需样品量很少 ,对样品纯度要求也不高 .尤其是薄层色谱法所需仪器简单 ,耗时更短 .本文以甲醇 -水混合物为展开剂测定了我们合成的 2 3种新型三唑类化合物在 C2高效薄层板…  相似文献   
6.
表面张力在纳米气溶胶颗粒的吸湿生长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实验方法不能对其准确测量.本文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颗粒吸湿生长形成稳定液滴的动力学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计算了液滴的表面张力,进而探究了温度、粒径和丁二酸浓度对纳米液滴表面张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从260 K升高到320 K,液滴内分子间作用力的减弱导致了液滴表面张力的减小,且表面张力的减小程度随丁二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液滴中丁二酸分子的径向分布随温度和丁二酸浓度变化的差异;随着粒径的增大,液滴表面张力先增大后趋于定值,且粒径对表面张力的显著影响区间随着丁二酸浓度的增大而缩短;研究还发现,丁二酸分子的表面活性导致液滴表面张力随着丁二酸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趋势符合对数函数形式,尤其是在粒径小于6.12 nm时,同时,基于Szyszkowski公式对液滴的表面张力进行了拟合.本文研究成果能为气溶胶颗粒的吸湿生长和相关动力学过程预测理论及模型的改进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巴比妥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具有特定识别性能的巴比妥印迹聚合物.采用电色谱模式考察了该色谱柱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整体柱对模板分子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多肽的反相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C18为固定相,采用电压和压力联合驱动流动相,研究反相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多肽;考察了加压电色谱中,电压对带电和中性物质迁移的影响,实现了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6种多肽;结果表明,加压电色谱可以很好地抑制气泡形成,实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梯度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片段印迹技术, 合成了一系列对7种三唑类农药(三唑酮、烯唑醇、多效唑、烯效唑、戊唑醇、三唑醇和双苯三唑醇)具有识别能力的聚合物. 振荡平衡吸附实验表明, 以邻硝基苯酚为模板的聚合物(M1)对上述7种农药具有最佳的选择性吸附性能. 根据分析物结构对片段印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提出了片段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机理: 三唑类化合物的分子片段末端苯环进入片段印迹聚合物的孔穴中, 同时其羟基与聚合物孔穴外的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上的氮原子形成氢键, 二者的协同作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 其中分析物末端苯环和聚合物孔穴的匹配是影响片段聚合物识别能力的主要因素. 将基质固相分散(MSPD)与以M1为吸附剂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SPE)联用, 用于土壤样品的前处理. 在3种添加水平下, 各分析物的回收率均为75%~102%, 相对标准偏差为3%~9%(n=5), 方法检出限(信噪比等于3)0.9~15 μg/kg. 表明该分析方法结合了MSPD的快速提取和MISPE的高选择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孔宇  郑凝  张智超  高如瑜 《色谱》2003,21(2):135-137
 采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对糖尿病肾病变患者血液内红细胞中参与氧化应激的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进行了测定。对影响分离的条件(缓冲液pH、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和毛细管温度)进行了优化,使用非涂层的毛细管(21 cm×75 μm i.d.)和20 mmol/L pH 6.86的磷酸缓冲液,在25 kV,30 ℃和200 nm条件下,可在3 min内同时对血红细胞中GSSG和GSH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较高的灵敏度(G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