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用程序升温反应原位红外跟踪法(TPR-IR),程序升温表面反应法(TPSR)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原位红外跟踪法(TPSR-IR)研究了Ni/Al_2O_3,Ni/MgO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发现Ni/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高于Ni/MgO催化剂,而后者的CO_2选择性远高于前者。通过观察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CO吸附态的动态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种类和性质,从表面键的角度分析了表面碳物种与活性中心的关系,认为担体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在于改变了催化剂活性中心的种类和性质,担体改变CO_2产物的选择性可能是担体影响了金属中心上的两个竞争反应,其微观机制可能与CO_2由镍中心向MgO担体上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量史料說明,中国在紀元之初就已經发現了石油,石油在照明、潤滑、葯物、炭黑等等方面的应用在中国也有近千年历史。而且,早在1521年(明朝正德末年)就在四川嘉州开凿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事实証明,中国劳动人民在石油工业技术的首創上有着很大的貢献。但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和近百年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长期持續,生产力发展极  相似文献   
3.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法研究对比了在工业甲烷化镍催化剂上纯CO吸附,CO+H_2共吸附及CO+H_2在反应过程中的吸附。纯CO吸附态和CO+H_2共吸附态的TPSR谱较相似,都只有高温(350℃以上)和低温(约200℃)两个峰。而反应定态吸附态的TPSR谱有三个峰,发现其中温峰(300℃)与反应活性物种有联系。用D_2同位素研究了定态吸附态的组成,发现TPSR的三个峰的吸附态组成中都含有大量碳物种,少量的CH和CH_2物种;而且不同温度下出现的三个TPSR谱峰都含有大致接近的C,CH和CH_2物种,反映了同一物种的反应能力的差别,而不同的物种出现在同一温区内,意味着吸附物种的反应能力主要决定于金属—碳键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各种不同钴硅表面复合物含量的钴催化剂的等温吸附线上,滞后环有特殊的现象.对於複合物含量高的催化剂,滞后环在p/p0为0.48,附近有一刀形的陡坡,表示21A半径的孔隙很多.如催化剂复合物含量在25.1%以下,这种刀形陡坡可在还原时消除.复合物含量愈多,催化剂中细孔愈多,而其合成的活性亦较差。  相似文献   
5.
氢气是合成氨、人造石油以及其它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气体,約占其成本費的50%以上。因此,如何設法降低制造氢气的成本,对于促进上述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在工业上已实現的制氢的方法有下列五种: (1) 水煤气轉化法; (2) 烴类气体的裂解、轉化以及部分氧化法;  相似文献   
6.
催化研究是一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的综合性学科。过去研究催化多凭经验,所得多为宏观规律。近十余年来,运用当代理论和实验新成就对典型多相催化体系在原子水平上的考察进入新高涨时期,人们对催化的理解大为深入,也揭示了很多新的问题。一些新的表面探测技术崭露头角,使多年前基本用体相组  相似文献   
7.
用原位红外光谱法研究了氧化铝载镍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条件下的表面吸附态的特征,观察到在H_2气氛中或是在CO H_2气氛中,线式和桥式CO吸附态具有大致相同的转化能力。它们都可能是生成甲烷的过渡态,但不太可能是直接形成甲烷的活性物种。用溢流和逆溢流的观点,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在Ni/Al_2O_3表面上形成的甲酸根离子的行为。红外光谱结果说明,甲酸根离子不可能是甲烷化反应的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8.
熔铁催化剂是工业上很重要的催化剂,它不仅在合成氨工业中已广泛采用,并且在近年来,在水煤气合成中应用熔铁催化剂的研究工作也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合成氨或是合成油的过程中,催化剂的还原都被认为是关键性的步骤.这不仅因为还原是使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因而产生活性,并且还原的条件也影响到催化剂的活性表面的性质,如结晶大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