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FeCl3和2, 4, 6-三巯基三嗪(TMT)溶液分别清洗再生砷(As)中毒商业V2O5-WO3/TiO2催化剂,通过BET、XRD、XRF、in situ DRIFTS以及H2-TPR等表征方法对清洗再生前后催化剂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清洗后催化剂脱硝活性有极大地恢复,20 mg/ml FeCl3和0.5%TMT溶液再生30 min时最佳As去除率分别为83.67%和94.57%。清洗后,阻塞在催化剂微孔和中孔中的AsOx被清除,因此再生后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有所增大而平均孔径略有减小。同时,FeCl3和2,4,6-TMT溶液清洗再生后催化剂表面Br?nsted和Lewis酸强度均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再生催化剂催化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3种不同的浸渍过程制备了系列WO3改性MnOx/TiO2催化剂,并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高分辨扫描电镜和原位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一步浸渍法和先钨后锰的分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Mn和W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并阻止了钛载体的转晶;在所有的Mn基催化剂中,Mn物种主要以Mn2O3形式存在,但在15%MnOx-5%WO3/TiO2中出现了少量的MnO2;WO3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催化剂的还原能力,提高了其表面酸位尤其是B酸的数量与强度,并促进了活性中间物(NH2)的生成.表面Lewis酸在低温SCR反应起主要作用,并且发现NH2也是活性很高的物种.在NH3低温催化还原NO的反应中,一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作为极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其热解制油技术备受关注,副产物残渣炭的高值化利用是当下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脱硅处理不仅可实现硅的资源化利用,同时可以实现炭材料的结构改性。本文开展了残渣炭煮溶脱硅研究,并基于最佳脱硅方式,探究不同金属M(M:Ho、Sb、La、Nd)对无硅残渣炭(FRB)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煅烧预处理结合煮溶脱硅可以脱除99%以上的SiO2,脱硅的同时理化性质显著改善,表现出较大的比表面积(1923 m2/g)、丰富的介/微孔结构以及表面含氧官能团,并促进了催化剂的SCR反应活性(250℃时NOx脱除率可达100%)。此外,Ho改性无硅残渣炭脱硝催化剂具有最好的低温脱硝活性,在200~300℃范围内保持80%以上的脱硝效率。表征结果显示,MnCeHo/FRB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表面酸性和氧化还原性,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均匀分散,且表面化学吸附氧较为丰富。此外,In-situ DRIFTs实验表明MnCe/FRB催化剂表面同时存在E-R和L-H机理,但E-R机理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富碳炸药在爆轰过程中可产生团簇分子,而现有的实验手段不能直接观测团簇分子的形成过程.本文采用ReaxFF/lg力场对梯恩梯(TNT)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团簇分子在反应初始阶段形成缓慢,大约一次增加一个TNT相对分子质量.随着反应进行,团簇分子迅速增大,最大团簇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可达8000~10000,约占体系质量的18%.分析团簇分子的结构发现,团簇分子中一部分苯环被破坏,形成五元环和夹杂N、O原子的六元环,在3500 K条件下还形成了更为复杂的七元环等结构.通过体积膨胀和直接降温的方法,研究了团簇分子的稳定性:体积膨胀使得团簇分子迅速分解;而直接降温,团簇分子又聚合成更大的团簇.分析类石墨结构的产生过程,发现先膨胀然后降温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比较团簇分子和TNT分子中各原子质量所占比,团簇分子中C原子质量比始终在增加.  相似文献   
5.
低温SCR脱硝技术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很有前途的脱硝净化技术.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多活性位点催化剂(PdxVy/TiO2),并对其NH3-SCR脱硝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d0.12V4/TiO2催化剂在250℃时可达到接近100%的NOx转化率和N2选择性.结合XRD、TEM、XPS、H2-TPR、in situ DRIFT和DFT分析,考察了催化剂表面NOx催化脱除机理.所得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对NH3、O2和NOx等反应气体分子表现出强烈的吸附性能,且均为化学吸附,所有组分(Pd Ox和VOx)在NOx的催化脱除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氧化还原循环(2V4+(Ti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重金属(Pb, Cu和Zn)中毒商业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并对催化活性进行评估,重金属可明显导致催化活性降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加剧,而Cu和Zn的中毒效应低于Pb.结合XRD、 BET、 SEM、 NO-TPD、 NH_3-TPD、 H_2-TPR和in situ DRIFTS等方法对重金属中毒前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失活是由化学和物理中毒的耦合作用引起的.相比于Fresh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微孔和中孔有明显堵塞现象, BET比表面积减小,而中毒前后催化剂结晶度几乎没有变化,而中毒催化剂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晶体,这可能导致活性位点被占据并阻碍NH_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in situ DRIFTS结果表明,重金属中毒后Br?nsted和Lewis酸位点的强度减弱,尤其是Br?nsted酸位点.此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中毒催化剂表面NO_2吸附量逐渐增加,从而促进N_2O的形成. H_2-TPR结果显示,还原峰的强度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重金属导致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更难以参与SCR反应.  相似文献   
7.
制备红色硅氮化物发光材料的专利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亚平 《发光学报》2015,36(2):135-140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红色硅氮化合物M2Si5N8(M=Ca,Sr,Ba)发光材料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三基色发光材料,有关M2Si5N8发光材料的专利申请逐渐增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国内外极大的关注。为了更全面地把握M2Si5N8发光材料的专利申请态势,有利于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本文首次综述了M2Si5N8发光材料的专利申请量和重要申请人,以及该材料的制备工艺方面的基础发明专利的技术演进。从改善红色硅氮化合物M2Si5N8发光性能的角度,对该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归纳了有关该材料制备方面的发明点。该综述有助于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发光材料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进行专利的有效开发和保护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采用3种不同的浸渍过程制备了系列WO3改性MnOx/TiO2催化剂,并采用BET比表面积测试、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高分辨扫描电镜和原位红外光谱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一步浸渍法和先钨后锰的分布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Mn和W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并阻止了钛载体的转晶;在所有的Mn基催化剂中,Mn物种主要以Mn2O3形式存在,但在15%MnOx-5%WO3/TiO2中出现了少量的MnO2;WO3的加入大大增强了催化剂的还原能力,提高了其表面酸位尤其是B酸的数量与强度,并促进了活性中间物(NH2)的生成.表面Lewis酸在低温SCR反应起主要作用,并且发现NH2也是活性很高的物种.在NH3低温催化还原NO的反应中,一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商业V_2O_5-WO_3/TiO_2脱硝催化剂,通过将催化剂浸渍在砷标准溶液中,制备了砷中毒催化剂。用不同浓度FeCl_3溶液清洗,通过活性测试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BET)、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n situ DRIFTS)的表征技术对As中毒催化剂再生前后的微观结构、表面酸性变化、脱硝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探索FeCl_3对砷中毒催化剂的再生效果与机理。结果表明,20 mg/mL的FeCl_3溶液对催化剂的再生效果较好,恢复了催化剂被砷堵塞的小孔,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了平均孔径,同时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Bronsted酸和Lewis酸酸位的强度和酸量,延长了催化剂的吸附饱和时间,350-400℃时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恢复到80.07%以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压法制备了蜂窝状Ho改性的Fe-Mn/TiO_2催化剂,研究了结构助剂、黏合剂和造孔剂等对成型催化剂低温选择催化还原(SCR)脱硝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一套理想的成型参数:水粉质量比为40%且逐次分批加入;结构助剂玻璃纤维的用量为10%(质量分数);黏合剂羧甲基纤维素的用量为5%(质量分数);助挤剂甘油的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且分批加入;造孔剂活性炭粉的用量为2%(质量分数)。该蜂窝状催化剂在120℃下脱硝率维持在90%以上,并且在SO_2体积分数低于0.02%时具有一定的抗硫抗水性。表征结果表明,成型后蜂窝状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颗粒分散程度明显减弱,并且表面酸量和表面Mn~(4+)含量下降,对催化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