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见光响应Gd-N-TiO2纳米光催化剂的溶胶-水热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溶胶-水热法制备了未掺杂、N掺杂、Gd掺杂和Gd-N共掺杂TiO2纳米光催化剂,以甲基橙(MO)溶液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脱色评价其光活性;采用XRD、XPS、BET、UV-Vis和PL分析技术表征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探讨Gd-N共掺杂对TiO2光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Gd掺杂能有效抑制光生e-/h+的复合,提高光量子效率;抑制TiO2晶粒生长,改善样品表面织构特性,明显提高紫外光活性。N掺杂窄化TiO2带隙,拓宽光吸收范围至可见光区,从而提高了可见光活性。Gd-N共掺杂进一步窄化带隙增加可见光吸收,减小晶粒尺寸,改善样品的表面织构特性,增强织构的热稳定性。与单掺杂样品相比,Gd-N-TiO2在可见光照射下对MO的光催化脱色活性进一步提高,这归因于Gd-N共掺杂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
以尿素和磷酸为掺杂剂、冰醋酸为抑制剂,利用溶胶-水热技术制备了介孔锐钛矿型N-P-TiO2片状纳米粒子;以4-氯酚溶液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降解评价其光活性;结合XRD,TEM,BET,XPS,DRS,PL和ζ-电位分析,探讨了N和P掺杂对TiO2光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未掺杂、N或P单掺杂TiO2相比,N-P共掺杂TiO2具有更高的光催化降解4-氯酚活性.N-P共掺杂TiO2的可见光响应是由N 2p,P 3p分别与O 2p轨道杂化导致带隙窄化引起的.N-P共掺杂产生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TiO2的表面织构特性,增加表面羟基,抑制光生e-/h+复合,增强表面酸性提高其水分散性,导致N-P共掺杂TiO2的光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溶胶-溶剂热技术制备了锐钛矿型Yb掺杂和未掺杂TiO2纳米粒子,以亚甲基蓝(MB)溶液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脱色率评价其光活性,考察了溶剂热温度、Yb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光活性的影响;结合XRD,BET,XPS,FT-IR,DRS和PL表征手段,探讨了Yb掺杂对TiO2光活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低量Yb掺杂不仅显著提高TiO2的紫外光活性,也明显提高其可见光活性.Yb掺杂调整TiO2带隙内部电子分布状态,有效抑制光生e-/h+复合,提高量子效率;并且增加表面羟基,增大比表面积,改善表面织构特性,致使紫外光活性提高.然而Yb掺杂并未引起紫外吸收带边红移,其可见光活性的提高应归因于Yb掺杂强化了表面吸附染料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低量Tm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光致发光特性及光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及不同温度焙烧的Tm掺杂TiO2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谱(DRS)和光致发光光谱(PL)技术研究了Tm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其相结构、晶粒尺寸、光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评价其光活性。结果表明:低量Tm掺杂强烈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减小晶粒尺寸;然而,Tm掺杂量增加,抑制相变作用减弱。Tm掺杂导致样品的紫外吸收能力略有降低,光吸收带边蓝移。Tm掺杂导致样品的PL谱强度降低(0.05%0.075%0.025%≈0.1%0%),光活性升高(0.075%0.05%0.1%0.025%0%),但二者顺序并不完全一致。低量Tm掺杂能有效提高纳米TiO2的光活性;当Tm掺杂量为0.075%(质量分数)、焙烧温度为550℃时,制得样品呈双相结构,锐钛矿相占91%,晶粒尺寸为24.48 nm,其光活性最佳。光活性提高的主要根源是Tm掺杂能有效促进纳米TiO2表面光生e-/h+分离,提高量子化效率。  相似文献   
5.
低量Yb3+掺杂的TiO2复合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姜洪泉  王鹏  线恒泽 《化学学报》2006,64(2):145-150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纯TiO2和低量Yb3 (w=0.125%)掺杂的TiO2复合纳米粉体,采用XRD,BET,XPS,DRS和SPS等技术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为探针反应,评价了其光催化活性,探讨了低量Yb3 掺杂对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0.125%Yb3 掺杂可以显著提高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低量Yb3 掺杂可以抑制TiO2由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阻碍TiO2晶粒的生长,改善粉体的表面织构特性,提高高温组织稳定性.XPS分析表明,Yb3 掺杂可以导致粉体的表面羟基含量增加.SPS分析表明,Yb3 掺杂能够抑制光生e-/h 复合,改善粒子表面的光吸收性能.与纯TiO2相比,Yb3 掺杂TiO2纳米粒子光催化氧化活性的提高应归因于Yb3 掺杂抑制了e-/h 复合,增加了表面羟基含量,增大了比表面积,增强了样品表面的光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6.
7.
张微  姜洪泉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9):1591-1599
以水热法制备的Ta_2O_5纳米粒子为前驱体,利用高温氮化技术成功制备了核壳异质结构的Ta_3N_5@Ta_2O_5纳米光催化剂。采用XRD、XPS、TEM、N_2吸附-脱附测试、DRS及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考察了氮化温度和氮化时间对样品的表面组成、晶粒尺寸、晶面结构、能带结构及载流子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在NH_3气流量50 mL·min~(-1)的条件下,当氮化温度为750℃,控制氮化时间能够对纳米Ta_2O_5样品的带隙结构在3.86~2.08 eV间有效调控,相应地样品逐渐从Ta_2O_5经TaON@Ta_2O_5转化为Ta_3N_5@Ta_2O_5;当氮化时间为3 h,氮化温度由750℃升高到900℃,Ta_3N_5@Ta_2O_5样品的带隙窄化至2.04 eV;当氮化温度为850℃,氮化时间延长至12 h,Ta_2O_5完全氮化为Ta_3N_5,带隙进一步窄化至2.02 eV。经850℃氮化3 h样品,壳层Ta_3N_5界面转化为高活性(110)晶面,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最大,在可见光(λ420 nm)照射下光解水析氢活性最高,达21.75μmol·g~(-1)·h~(-1)。  相似文献   
8.
利用溶胶-凝胶和溶剂热联合技术制备了Pr-N-P三元掺杂锐钛矿TiO2(PrNPTO)纳米片,并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N2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UV-vis吸收谱和光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当Pr掺杂量为1.75wt%,焙烧温度为550℃时,制得的PrNPTO在可见和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活性最佳.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PrNPTO也表现出优越的光催化降解4-氯酚性能(kapp=3.90×10-2min-1),优于未掺杂、单掺杂和双掺杂TiO2样品,其光活性是P25TiO2的3.33倍(kapp=1.17×10-2min-1).PrNPTO光活性的提高归因于Pr-N-P三元掺杂增强了紫外和可见光吸收,降低了光生载流子复合,增加了表面羟基以及改善了表面织构特性.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PrNPTO光催化效率高且光催化性能稳定,适合于环境净化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溶胶-水热技术,制备了新型高性能Sm-N-P-TiO2纳米光催化剂。考察了条件因素对4-氯酚(4-CP)溶液在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的影响规律,并对不同催化剂的光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4-CP光催化降解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随着4-CP溶液浓度增大,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不断降低。在4-CP溶液初始浓度40 mg/L、催化剂用量1.5 g/L、溶液pH=5.2、溶液温度36℃、500 W氙灯照射2 h条件下,4-CP完全分解,表观速率常数Kapp为5.32×10-2min-1,Sm-N-P-TiO2的光催化活性是混晶型纳米TiO2(P25)的3.49倍;TOC去除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0.
TiO_(2-y)N_x纳米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以尿素为氮源,采用原位掺杂方式制备了TiO2-yNx纳米粉体;以亚甲基蓝(MB)溶液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降解评价其可见光催化活性;考察了体系初始pH值、N的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样品可见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合XRD、XPS、ESR和DRS测试技术,研究了N掺杂纳米TiO2的可见光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TiO2-yNx纳米粉体的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为:体系初始pH=0.52,掺杂比n(N)∶n(Ti)=1∶6,焙烧温度为440℃。此条件下制备的样品N含量为0.77%,为单一的锐钛矿相,平均粒径为19.0nm,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N掺杂导致TiO2纳米粉体的表面羟基含量增加,形成了大量束缚单电子的氧空位;N取代晶格O形成了N—Ti—O和O—N—Ti键合结构。N掺杂导致TiO2纳米粒子的吸收带边红移,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强,这表明N掺杂改变TiO2电子结构,使带隙窄化,降低光响应阈值。N掺杂TiO2纳米粒子的可见光响应归因于N取代掺杂形成的掺杂能级与氧空位形成的缺陷能级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