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12篇
物理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杨醛和铜离子为改性剂,通过后嫁接法制得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Cu-SBA-15),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利用TEM、SEM、XRD、N2吸附-脱附、TG、FTIR和XPS对SBA-15、氨基改性SBA-15(NH2-SBA-15)、水杨醛希夫碱改性SBA-15(SA-SBA-15)的形貌、结构和Cu-SBA-15的配位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BA-15在改性前后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APTES和水杨醛能够通过后嫁接法修饰于SBA-15,修饰后仍保持十分有序的孔道结构。SBA-15通过改性后,其对毒死蜱的吸附量由100 mg·g-1增加至195 mg·g-1,且其对药物的缓释性能也得到改善。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显示出明显的pH值响应性,pH=3时的释药速率大于pH=11时,而在中性条件下的缓释效果相对最好。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Ri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药物释放由Fick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pH电位滴定法,于温度25℃条件下,获取半胱胺盐酸盐的各级加质子常数(lgK_1~H=10.92,lgK_2~H=8.25)、离解常数(K_(a1)=5.62E-09,K_(a2)=1.20E-11)及其与Zn(Ⅱ)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k5=36.74)、热力学函数(△rHm=-157.14kJ/mol,△rSm=176.74J/(mol·K),△_rGm=-209.60kJ/mol),并计算各pH条件下半胱胺盐酸盐与Zn(Ⅱ)配合的条件稳定常数。计算得Zn(Ⅱ)与半胱胺盐酸盐配位反应的热力学函数△rGm0、△rHm0、△rSm0,证明反应过程为自发放热。半胱胺盐酸盐与Zn(Ⅱ)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均很大,表明形成的半胱胺锌很稳定。  相似文献   
3.
明胶/羟基磷灰石复合物微球中明胶对无机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油包水的乳液体系中,通过原位合成的方法使羟基磷灰石(HAP)在明胶链上化学沉积,改变明胶溶液的浓度,制得了一系列的明胶/HAP复合物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失重分析仪(TGA)等对产物的组成、形貌以及热失重情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明胶用量对复合物微球中HAP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在明胶溶液浓度为0.025 g/mL时,明胶分子链提供的结合位点恰好与溶液中游离的Ca2+、PO43-等离子达到平衡状态,复合物微球中无机相含量达40%,这是明胶与HAP以化学键合的形式结合所能得到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酰胺(AM)为单体,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CMC-g-AM)。以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模型药物,以羽毛蛋白(FK)为共混改性剂,采用挤压法制备了CMC-g-AM/海藻酸钠(SA)/羽毛蛋白载药微球。利用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分别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载药微球的形貌以及粒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不同的接枝共聚物、羽毛蛋白用量、交联剂浓度和交联时间对缓释微球的载药量和缓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当CMC-g-AM的合成单体比AM:CMC为3:1,羽毛蛋白用量为30%,交联剂浓度为0.7 mol·L-1,交联时间为1 h,载药微球的载药量较高,为16.7%。复合微球平均粒径为1.6 mm。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释药曲线符合Higuchi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以介孔硅MCM-41为载体,Al Cl_3为促进剂,制备了负载型Pt-Al/MCM-41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_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金属间作用力进行了表征,着重探讨了不同Al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和金属间作用力的影响,系统考察了Pt-Al/MCM-41用于催化聚乙二醇烯丙基醚和七甲基三硅氧烷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结果表明,Al的加入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有序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有序度随着Al用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此外,加入一定量的Al有利于提高Pt晶粒的分散度,减小其粒径。Pt_1Al_2/MCM-4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使用6次无明显失活,其转化率仍大于90%。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的最佳工艺为:n_(PGAE)/n_(MDHM)=1.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0.5%,其转化率达94.1%。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嵌段共聚物F127/CTAB为共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traethyl orthosilicate)为硅源,以水热法制备模板剂不同配比下的多级介孔硅。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分光光度计(UV)、氮吸附脱附(N_2 adsorption desorption)、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镜(SEM)对介孔硅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就其对农药三唑酮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C-MCM-48较MCM-48有更多的微孔结构。其中FC-MCM-48-1出现了较宽的孔径分布,但多级孔道不明显;FC-MCM-48-2和FC-MCM-48-3出现了间层-介孔的结构。与其他样品相比FC-MCM-48-3对三唑酮的负载量保有较高的水平,而其间层-介孔结构有利于三唑酮的分级释放。  相似文献   
7.
以介孔硅MCM-41为载体,AlCl3为促进剂,制备了负载型Pt-Al/MCM-41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以及金属间作用力进行了表征,着重探讨了不同Al加入量对催化剂结构和金属间作用力的影响,系统考察了Pt-Al/MCM-41用于催化聚乙二醇烯丙基醚和七甲基三硅氧烷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结果表明,Al的加入量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有序度有一定的影响,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有序度随着Al用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此外,加入一定量的Al有利于提高Pt晶粒的分散度,减小其粒径。Pt1Al2/MCM-41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使用6次无明显失活,其转化率仍大于90%。合成有机硅增效剂的最佳工艺为:nPGAE/nMDHM=1.1,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100℃,催化剂用量为0.5%,其转化率达94.1%。  相似文献   
8.
功能化金属有机骨架负载铂高效催化硅氢加成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后修饰法合成MIL-101-791,并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Pt/MIL-101-791催化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氮气吸附脱附(BET)、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催化材料进行表征.采用硅氢加成反应作为Pt/MIL-101-791催化性能的探针.结果表明:Pt成功的分散在MIL-101-791上,并体现出了高效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循环使用5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转化率能保持在85%以上.通过优化该反应的生产条件,得出最佳催化工艺:3%催化剂用量占总底物用量的0.24%,n(APEG)/n(MDHM)=1.1/1,催化时间为3 h,催化温度为90℃下,MDHM的转化率高达94%,生成的产品色泽纯净,且在植物表面具备良好的铺展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杨醛和铜离子为改性剂,通过后嫁接法制得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Cu-SBA-15),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利用TEM、SEM、XRD、N2吸附-脱附、TG、FTIR和XPS对SBA-15、氨基改性SBA-15(NH_2-SBA-15)、水杨醛希夫碱改性SBA-15(SA-SBA-15)的形貌、结构和Cu-SBA-15的配位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SBA-15在改性前后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和缓释性能,并着重探究了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载药体系在不同pH值下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APTES和水杨醛能够通过后嫁接法修饰于SBA-15,修饰后仍保持十分有序的孔道结构。SBA-15通过改性后,其对毒死蜱的吸附量由100 mg·g~(-1)增加至195 mg·g~(-1),且其对药物的缓释性能也得到改善。毒死蜱/铜席夫碱配合物改性SBA-15缓释体系显示出明显的pH值响应性,pH=3时的释药速率大于pH=11时,而在中性条件下的缓释效果相对最好。载药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Ri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药物释放由Fick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SN-1催化剂进行乙烯常压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催化剂高效的主要原因是活性中心浓度明显增大、表观活化能△E较低。研究了ZnCl_2对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ZnCl_2能有效地降低聚乙烯的分子量,并能显著地提高催化效率,当ZnCl_2浓度过大时,则对聚合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