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史忠丰  金晶  牛淑云  张丽  李雷  迟玉贤 《化学学报》2009,67(18):2087-2094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得到了3种Co(II)配合物: [Co(μ4-btec)0.5(phen)(H2O)]n (1), [Co2(μ4-btec)(bipy)2(H2O)2]n (2), [Co2(μ2-btec)(phen)2(H2O)4] (3) (phen=1,10-phenanthroline, bipy=2,2’-bipyridine,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3个配合物都是以均苯四甲酸根做为桥, 分别形成了2D, 1D和双核结构. 但在3种配合物中, 均苯四甲酸根的配位模式各不相同, 分别采用了μ4-η1η2η1η2, μ4-η1η1η1η1, μ2-η1η1η1η1配位模式. 此外, 分子间大量氢键的存在和π-π堆积作用又将3个配合物网成了3D无限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IR)、电子吸收光谱(UV-Vis-NIR)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3种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谱研究表明: 它们在300~600 nm范围内均有正的光伏响应. 将SPS与其电子吸收光谱进行关联, 发现它们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金晶  李丹  李雷  史忠丰  刘东伟  牛淑云  张广宁 《化学学报》2011,69(18):2108-2116
以不同的刚性有机羧酸衍生物为配体,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4个Ni(Ⅱ)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Ni(bipy)(H2O)4](bdc)}(1),[Ni(PhCOO)(phen)(H2O)3](PhCOO)(2),[Ni(dcpz)(H2O)4](3),[Ni(pic)2(H2O)2](4)(H2bdc=间苯二甲酸,PhCO...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Ni(II)配合物[Ni3(btc)2(H2O)14]·4H2O(1)和[Ni2(btec)(bipy)2(H2O)6]·2H2O(2), (H3btc=1,3,5-benzenetricarboxylic acid,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bipy=2,2'-bipyridyl).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是由2个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三核Ni(II)离子的化合物, 而化合物(2)是由1个均苯四甲酸根桥连的双核化合物, 分子中bipy分子作为端基配体. 分子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羧酸根的存在使2个化合物分别被连成具有三维(3D)和二维(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着重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 并将其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 发现SPS 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NIR 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是一一对应的. 此外, 对比2个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可以看出,配合物的结构及中心金属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伏响应带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例新Co(Ⅱ)基配位聚合物{[Co(H3bcba)(bdmi)]·H2O}n1),其中H3bcba为4,4''-二羧基N,N-二苄胺,bdmi为4,4''-二(2-甲基-1H-咪唑基)联苯。对它的结构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Hirshfeld表面分析。X射线衍射晶体学分析表明,部分去质子化的H3bcba配体的2个羧基采取弯曲的双齿螯合模式配位2个钴(Ⅱ)离子,而中性配体bdmi在1中充当μ2桥连配体,形成二维4-连接(4,4)聚合网格框架拓扑结构。在晶体结构中,由O-H…O和N-H…O氢键、C-H…O和C-H…N相互作用以及C-H…π堆积的共同作用进一步构筑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在常温下,1表现出强的固态荧光性能。在水溶液中,1通过荧光猝灭效应,展现出对Fe3+离子的高选择性和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Ni(Ⅱ)配合物[Ni3(btc)2(H3O)14]·4H2O(1)和[Ni2(btec)(bipy)2(H2O)6]·2H2O(2),(H2btc=1,3,5-benzenelxicarboxylic acid,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bipy=2,2'bipyridy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RD)、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是由2个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三核Ni(Ⅱ)离子的化合物,而化合物(2)是由1个均苯四甲酸根桥连的双核化合物,分子中bipy分子作为端基配体.分子中大量的水分子和羧酸根的存在使2个化合物分别被连成具有三维(3D)和二维(2D)结构的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着重研究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并将其与UV-Vis-NIR吸收光谱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发现SPS中表面光伏响应带与UV-Vis-NIR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在数量和位置上都是一一对应的.此外,对比2个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可以看出,配合物的结构及中心金属的配位微环境对其表面光伏响应带的强度、位置和形状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2种结构新颖的Mn(Ⅱ)配位聚合物,[Mn(m-tpha)(phen)]n(1),{[Mn3(m-tpha)2(m-Htpha)2(bipy)2]·3H2O}n (2),(m-H2tpha=间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咯啉,bi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Vis)、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等方法对配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聚物(1)和(2)均是通过间苯二甲酸根桥连的具有1D无限结构的Mn(Ⅱ)配聚物。不同的是(1)的不对称单元中只包含1个Mn(Ⅱ)离子,它采取了N2O4的配位模式;而(2)的重复单元中,包含3个Mn(Ⅱ)离子,其中有2个Mn(Ⅱ)离子是晶体学等效的,它们也采取了N2O4的配位模式,另1个Mn(Ⅱ)离子处于一个几乎规则的正八面体场的配位环境中,6个配位原子均为O。配聚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测试表明,它们在300~800 nm范围内都呈现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但是光伏响应带的强度、数量是明显不同的。这是它们的结构、中心金属Mn(Ⅱ)离子的配位微环境不同所致。将配聚物的SPS与其UV-Vis光谱进行对比,可以看出SPS响应带与UV-Vis吸收峰基本是对应的。  相似文献   
7.
Co-btec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面光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水热以及微波合成方法得到了3 种Co(II)配合物: [Na2Co(μ4-btec)(H2O)8]n(1)、[Co2(μ2-btec)(bipy)2(H2O)6]·2H2O(2)和[Co2(μ2-btec)(phen)2(H2O)6]·2H2O (3) (H4btec=1,2,4,5-苯四甲酸, bipy= 2,2'-联吡啶, phen=邻菲咯啉). X 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 C2/m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1.5690(2) nm, b=0.9550(6) nm, c=0.6102(2) nm, β=92.78(3)°. 配合物(2)也属于单斜晶系, P21/n 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290(1) nm, b=0.7594(2) nm, c=1.7920(1) nm, β=100.07(2)°. 配合物(3)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0.7454(1) nm, b=1.1072(2) nm, c=1.2177(2) nm, α=108.41(3)°, β=101.94(3)°, γ=109.03(3)°. 3个配合物都是以均苯四甲酸根为桥, 形成三维(1)和双核(2、3)结构. 但在3种配合物中, 均苯四甲酸根的配位模式各不相同, 分别采用了μ4-η2η2η2η2、μ2-η1η1和μ2-η1η1配位模式.此外,分子间大量氢键又将配合物(2)和(3)分别网成了二维和三维无限结构. 通过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及表面光电压光谱(SPS)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3个配合物的表面光电压谱研究表明, 它们在300-600 nm 范围内均有正的光伏响应. 但它们的SPS响应带的宽度、位置和数目存在一定差异, 这是由它们的结构和三者中Co 离子的配位微环境不同造成的. 将SPS与其电子吸收光谱进行关联, 发现它们基本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