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84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宇  王世兴  杨蕊  戴腾远  张楠  席聘贤  严纯华 《化学学报》2020,78(12):1455-1460
利用前驱物形貌导向法,成功制备了Co9S8/MoS2异质结构催化剂,该催化剂在碱性析氢反应(HER)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其在10 mA·cm-2处的过电势仅为84 mV.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自旋共振(ESR)、拉曼光谱(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同步辐射(XAFS)等表征,证明了CoS2/MoS2在H2氛围下煅烧形成Co9S8/MoS2的过程中,CoS2中Co的配位模式从部分八面体向Co9S8中的四面体转变,这种转变可活化MoS2的惰性平面,从而使其更有利于吸附H*.除此之外,接触角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有利于电解液渗透及气体分子的迅速扩散,从而促进HER反应速率.由于异质结构间具有强烈的相互作用,该催化剂可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本工作基于Co9S8/MoS2异质结构的成功构筑及对其HER催化机理的充分探讨,为后续硫化物异质结及其在电催化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联动萃取工艺因其显著的降耗减排优势,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稀土分离行业中的基本技术。联动萃取分离流程中的所有分离单元均通过横向或纵向衔接方式与其他分离单元联动运行,流程的优化设计包括分离单元自身的优化和分离单元间联动衔接的优化两个方面。本系列的前4篇文章已经推导得到了联动萃取流程中不同类型分离单元的优化以及分离单元间联动衔接优化的理论计算公式,以一个La/Ce/Pr/Nd四组分分离为例,介绍如何使用前文推导结果设计得到一个具有理论最小萃取量和最小洗涤量的全分离流程。  相似文献   
3.
本系列文章的前五篇推导得到了用于多组分联动萃取分离流程设计的基础理论,并通过一个四组分分离流程实例介绍了该设计理论的实际应用。本文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将探讨该理论的拓展应用。所有非联动萃取多组分分离流程都可以通过适当等效变换,转换为由联动萃取流程中基本分离单元组合得到的等效流程,本文通过任意切割比例的三组分两出口分离、三组分三出口分离以及三组分联动萃取全分离等效流程等不同工艺形式实例,介绍如何通过流程的等效变换,应用本系列文章中的理论公式解决稀土工业实践中不同类型工艺流程的参数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流程中彼此独立的分离单元不同,联动萃取分离流程要求每一分离单元均通过横向或纵向衔接方式与其他分离单元联动运行。本系列文章之II已推导得到了无联动及出口联动(A_tA_(t-1)…A_2)/(A_(t-1)A_(t-2)…A_1)分离单元优化的基本关系式。当联动萃取流程中两个分离单元纵向衔接时,高层级分离单元提供水相/有机相料液给低层级分离单元,同时自低层级分离单元引出一个有机相/水相返回高层级分离单元作为萃取有机相/洗涤液使用,此时低层级分离单元的联动衔接位置在进料级,故可称为进料级联动。将基于对进料级联动(A_tA_(t-1)…A_2)/(A_(t-1)A_(t-2)…A_1)分离单元的萃取平衡和物料平衡分析,分别推导其料液为水相和有机相时的优化基本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前言     
<正>第七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于2013年7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主办,由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和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1400多名同行共聚北大,交流最新的研究心得和成果,共同谋划配  相似文献   
6.
CdS, CdS:Mn, ZnS, ZnS:Mn and ZnS:Tb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using carboxylic-containing copolymer, polystyrene-maleic anhydride (PSM), as template. Average particle size, 2.5 nm for CdS nanoparticles, is deduced from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of TEM. Characteristic emissions of the doping ions can be observed and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host to the doping ions is verifie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a were studied to confirm the bonding effect of the copolymer and the metal ions. PSM hydrolyzed and chelated metal ions by its carboxylic group, and then performed as a protection layer after the formation of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7.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Lu2(ttha)(H2O)6Lu2(ttha)(H2O)4]·21H2O}n , 通过X 射线衍射确定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一无限链状结构, 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 单胞参数a = 1-09787(7) nm , b=1-27603(10) nm , c = 1-45903(10) nm , α3 = 75-769(6)°, β= 85-288(5) , γ=71-577(6)°, V= 1-8797(2) nm3 . Z= 1 , Dc = 1-975 g/cm3 . F(000) = 1106 , μ= 5-312 nm - 1 ,R1 = 0-0239 ,w R2 = 0-0527 。  相似文献   
8.
通过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等离 子发射(ICP)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对氯化甲基三烷基铵(N263)-磷酸三丁酯(TBP)-正十二 烷和N263-异辛醇-正十二烷从KAu(CN)_2水溶液中萃取金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应 用高分辨红外光谱证实负载有机相中CN伸缩振动吸收随萃金体系中助萃剂的不同而不 同,并将负载有机相中Au(CN)_2~-与助萃剂的相互作用归因于氢键机制,认为萃金体系中 的萃合物模型为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相似文献   
9.
稀土纳米复合氧化物RE2O3:Eu(RE=Y,Gd)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以甘氨酸辅助的燃烧法和非晶态稀土DTPA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了Y2O3:Eu和Gd2O3:Eu纳米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燃烧法和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Y2O3:Eu均为立方相,而GdO3:Eu纳米材料则随制备条件不同可得到立方相或单斜相两种产物,发射光谱证实了这一结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多碘阴离子与双核配合物阳离子的超分子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碘阴离子与双核配合物阳离子的超分子组装获得了3个新的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结构测定和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的表征。它们是[(NiCl(bpy)~2)~2^2^+](I~3^-)~2(I~2)(1),[(MnCl(bpy)~2)~2^2^+](I~3^-)~2(I~2)(2)和[(MnCl(bpy)~2)~2^2^+](I~7^-)~1~/~2(I~5^-)(I~3^-)~1~/~2(I~2)~1~/~2(bpy=2,2'-bipyridine)(3)。晶体学数据:1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37091(3)nm,b=1.67996(3)nm,c=2.20708(5)nm,β=91.6114(12)°,V=5.08106(18)nm^3,Z=4,对4367个可观测反射点R1=0.0674;2单斜晶系,空间群C2/c,a=1.38898(3)nm,b=1.70579(4)nm,c=2.22092(4)nm,β=92.9168(13)°,V=5.25523(19),Z=4,对4485个可观测反射点R1=0.0470;3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10793(4)nm,b=1.43488(5)nm,c=1.98724(8)nm,α=100.6352(16)°,β=96.4348(19)°,γ=110.0297(19)°,V=2.86409(18)nm^3,Z=2,对7156个可观测反射点R1=0.0634。这三个化合物中都含有具有分叉形状的双核配合物阳离子[(MCl(bpy)~2)~2]^2^+(M=Mn,Ni),它们通过配体bpy之间的π-π堆垛构成带孔洞的层状结构,在层中由配体bpy围成的孔洞填充了I~2分子或I~3^-阴离子,组装成由I~2分子或I~3^-阴离子穿越的正电性的层。在层和层之间则占据了相互连接的I~2,I~3^-,I~5^-,I~7^-,并与层中的I~2,I~3^-相连,形成复杂的具有无限扩展结构的多碘离子的网络,在网络中,多碘离子构成了直径达纳米的孔道结构。对化合物的红外光谱(4000~50cm^-^1)进行了归属。化合物1和3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200~800nm)为无特征的宽吸收带,源于无限扩展结构的多碘离子上的电子离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