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11篇
物理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2/1,10-邻二氮菲(phen)为复合催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考察了水分散体系中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的可控性和相对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应进料法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St和MMA的梯度共聚合,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即所得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0).用1HNMR跟踪分析了聚合反应过程中共聚物微观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聚物链中MMA链节的累积含量和瞬时含量都随着共聚物相对链长的增加而增加,即随着聚合物相对链长的增加共聚物的微观组成从St链节占主导地位逐渐变化为以MMA链节占主导地位,表明确实形成了St和MMA的梯度或渐变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对相关历史资料充分考察,通过对类比推理在库仑定律建立的过程中所起作用的例证分析,尝试建立类比推理在库仑定律建立过程中的理论模型,从方法论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类比推理的功能,并对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的本质差异性进行深刻剖析,讨论类比推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张彬  张兆斌  万小龙  胡春圃  应圣康 《化学学报》2003,61(12):2008-2012
以卤化亚铜(CuX)/1,10-邻二氮菲(phen)配合物为催化剂、2-溴代异丁酸 乙酯(EBiB)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为乳化剂,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 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ATRP)反应。结果表明,与较高温度(70 - 90 ℃)下的聚合反应相比,室温(25 ℃)时聚合反应有更好的可控性,通过 外加钝化剂的复合催化引发体系CuBr/CuBr_2/phen/EBiB或利用CuCl/phen/EBiB催 化引发体系的“卤素交换反应”,可进一步改善聚合反应的可控性。紫外发光谱测 定结果表明,CuBr/phen配合物在MMA相中的分配倾向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使得 室温下MMA的乳液ATRP保持了较好的可控性和较快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4.
No matter what the polymerization manner was, polystyrene with unique high Tm (Tm = 170-285℃) was obtained through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if the amount of BDE/CuCI catalyst was highly increased (mol ratio: St:CuCI = 25 :12.5 :1). Partial crystallinity of the PSt was observed by characterizatio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DSC. Spectra of 1H-NMR and 13C-NMR showed that syndiotactic structure contained in the obtained PSt was 5% more than that in aPSt (atactic polystyrene).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coordinated radical cage" mechanism, the coordinated state between radical and catalyst center metal Cu should be more closely packed with increasing the BDE/CuCI catalyst amount, which was induced to partial stereospecific polymerization in the coordinat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 of St.  相似文献   
5.
BDE/CuCl催化体系中高熔融温度聚苯乙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BDE/CuCl催化的苯乙烯聚合体系中, 无论采用何种聚合方式, 加大催化剂的用量(摩尔比St:CuCl = 25~2.5:1)都可以得到高熔融温度的聚苯乙烯(Tm = 170~285℃). X射线衍射及DSC分析证明产物有部分结晶性, 说明其链结构有一定的规整 性. 1H NMR及13C NMR表征证明聚合物的立体结构中间规含量高出无规聚苯乙烯约5%. 根据配位自由基笼的理论, 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能使聚合过程中自由基和中心金属离子Cu处于更紧密的配位状态, 从而使单体的配位自由基聚合呈现一定的定向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Cu0/2,2′-联吡啶(Bpy)和CuCl2/Bpy配合物为催化剂,CCl4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规律.结果表明:其乳液聚合体系均显示出了"活性"聚合的基本特征,即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但聚合反应一经引发,聚合物的分子量就达数万,且分子量约为理论值的5至20倍;Cu0/Bpy/CCl4体系的MWD与本体聚合相当,而CuCl2/Bpy/AIBN体系的MWD比其本体聚合体系大,最小为1.64;研究Cu0/Bpy/CCl4体系发现,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活性"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在动力学上有些差异;跟踪乳液聚合过程中的pH值发现,体系中的pH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可能影响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Cu0/2 ,2′联吡啶(Bpy) 和CuCl2/Bpy 配合物为催化剂,CCl4 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 为引发剂,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乳液聚合规律.结果表明:其乳液聚合体系均显示出了“活性”聚合的基本特征,即数均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但聚合反应一经引发,聚合物的分子量就达数万,且分子量约为理论值的5 至20 倍;Cu0/Bpy/CCl4 体系的MWD 与本体聚合相当,而CuCl2/Bpy/AIBN 体系的MWD 比其本体聚合体系大,最小为1-64 ;研究Cu0/Bpy/CCl4 体系发现,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活性”特征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在动力学上有些差异;跟踪乳液聚合过程中的pH 值发现,体系中的pH 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并可能影响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8.
以2-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CuBr/CuBr_2/1, 10-邻二氮菲( phen)配合物为催化剂,在水分散体系中进行了丙烯酸四氟丙酯(TFPA)与苯乙烯 (St)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合,所得共聚物的分子量(M_n)随着单体总转化率的 增加而增大,分子量分布(M_w/M_n)较窄(1.26~1.65),表现出“活性”聚合 的特征。用拓展的Kelen-Tudos法和Fineman-Ross法估算了共单体的表观竞聚率, 发现St的相对反应活性高于TFPA,因此当St和TFPA起始组成为1:1(摩尔比)时, 反应自发生成了含氟的准梯度或“渐变”共聚物。实验分别考察了三种乳化剂体系 ,即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全氟辛酸钠(SPFS)/SLS和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 (OBS)/SLS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发现它们对共聚合的可控制性影响不大,且反 应过程中均无破乳现象发生;然而,以OBS/SLS复合乳化剂体系制备的共聚物乳液 的贮存稳定性明显优于以SLS或SPFS/SLS为乳化剂体系制备的共聚物乳液的稳定性 。  相似文献   
9.
核磁、离子色谱等测试方法证明 ,以烯丙基型卤代烷烃为引发剂引发的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 ,所得聚合物的端基为卤素[13].由于C—X(X =Cl,Br)键容易断裂 ,因此卤素端基的存在会影响聚合产物的热稳定性 .但由于C—X键易于进行各种反应 ,含卤素端基的聚合物可以作为大分子引发剂用于引发其它合适单体反应 ,从而使卤素端基转化为其它基团 ,或合成新型结构的共聚物 .环状单体 2 甲基 2 唑啉 (Me OXZ)亲核性较强 ,可以直接由烯丙基型卤代物引发剂引发活性开环聚合[4 6 ],因此可望以含卤端基的活性聚合产物作为Me OX…  相似文献   
10.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聚酯二元醇接枝聚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聚酯二元醇经氯甲基化制备了聚酯二元醇大分子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了聚酯二元醇-g-聚苯乙烯接枝聚合物。用^1H-NMR、FT-IR和GPC表征了接枝聚合物,结果表明分子量与转化率呈线性关系,且分子量分布较窄,接枝聚合反应是一个可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