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4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倍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对有机硅弹性体进行改性以提高其表面生物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各种常用的化学改性方法如本体接枝、等离子体处理、光化学诱导接枝、臭氧活化接枝以及硅氢加成反应、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在有机硅弹性体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对改性后的有机硅弹性体表面抗非特异性蛋白质和血小板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并进一步分析了有机硅弹性体表面化学改性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王艺峰  徐伟 《高分子通报》2007,20(12):56-60
综述了国内外应用生物多糖进行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葡聚糖、肝素及类肝素类物质、壳聚糖等多糖在高分子材料表面修饰的研究近况。多糖是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生物大分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生命体中,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某些生物多糖还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因此用生物多糖进行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修饰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经过生物多糖表面修饰的高分子材料可获得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某些优良的医学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3.
选择壳聚糖水溶液作为唯一反应物,利用简单方便的微波原位法制备碳点/壳聚糖荧光复合物,该复合物无需经过产物分离提纯等步骤就能够直接进行后续应用.测试结果表明,碳点/壳聚糖复合物溶液呈黄棕色,透明均一,在365 nm紫外光下显示出明显的蓝色荧光.此外,碳点/壳聚糖复合物中的碳点分散良好,尺寸比较均一.重要的是,该碳点/壳聚糖复合物具有新的综合性能特点,即不仅被赋予了碳点的多色荧光性能,而且还保留了壳聚糖的成膜性能和pH刺激响应性能,可以十分方便地直接进行多种应用,包括利用该复合物制备荧光复合膜和复合球,以及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具有特定形状的荧光涂层,还可以直接应用于细胞成像.因此,这种微波原位法制备的碳点/壳聚糖复合物在荧光材料、荧光涂层、生物成像和生物标记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可逆加成-断链链转移(RAFT)溶液聚合,以三硫代碳酸酯为RAFT试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4-二氧六环为溶剂,制备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和苯乙烯(St)共聚物.详细研究了不同引发剂的用量、RAFT试剂与引发剂摩尔比以及聚合温度等实验条件对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通过GPC、FTIR测试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分子结构,并用静态接触角仪和AFM分别表征聚合物膜的接触角、表面能及膜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进行修饰,制备了一种生物酶修饰的明胶与纳米银复合生物材料.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银在复合材料中分散比较均匀,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凝胶形成实验和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TG酶能够催化明胶/纳米银复合体系进行反应并形成凝胶.与纯明胶材料相比,mTG酶修饰的明胶/纳米银复合生物材料的拉伸强度以及在水体系中的稳定性提高;并且该材料显示出了更好的细菌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提高了60.15%.因此,该材料在作为降低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的皮肤敷料和人工皮肤等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将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通过非共价作用修饰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水合肼还原得到HACC改性的石墨烯(HACC-RGO).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石墨烯进行结构和形貌的表征.通过热重测试分析HACC在改性石墨烯中的实际含量.分析对比不同改性石墨烯的zeta电位值,并通过动态光散射粒径仪研究HACC-RGO在不同pH值溶剂中的分散性及粒径大小.结果表明,HACC成功结合到石墨烯表面上并插入石墨烯片层间,得到的HACC-RGO在pH为2~9的水溶液中均能稳定分散,在水溶液pH值为7时分散粒径最小.随着HACC用量的增大,HACC在HACC-RGO中的含量增加,HACC-RGO在水中的zeta电位值也相应增加,而HACC-RGO的平均粒径却减小.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HACC-RGO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HACC-RGO具有较好的导电性,铁氰化钾在HACC-RGO/GCE上的还原峰电流随着HACC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氧化还原峰电流随着还原剂水合肼用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沉积技术发展了一种原位制备ZnS量子点及其海藻酸盐复合膜的方法,此方法具备可控性好、步骤简单、条件温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电沉积后可以在电极上形成ZnS量子点/海藻酸锌复合膜,该复合膜表面光滑无气泡,在302 nm紫外光下呈现清晰的蓝色荧光.透射电镜测试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中存在ZnS量子点,其平均粒径为3.0 nm.利用电沉积技术的可控性和空间选择性以及ZnS量子点的荧光性能,可以制备出具备不同形状和荧光图案的复合膜.此外,利用电沉积技术制备的ZnS量子点/海藻酸锌复合膜同时具备荧光检测和电化学检测的能力,在双模式检测以及构建双模式检测器方面具备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使用明胶作为稳定剂,采用一锅法,制备了铜纳米簇/明胶纳米复合物(CuNCs-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结果表明,CuNCs-G中存在铜纳米簇。基于CuNCs-G温度刺激响应性溶胶-凝胶转变特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方便地制备出纳米复合物凝胶小球。基于CuNCs-G良好的荧光性质以及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实现CuNCs-G溶胶和纳米复合凝胶小球对硫离子(S2-)的荧光检测以及比色检测,线性范围分别为0~100μmol/L和0~5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7.41μmol/L和0.74μmol/L。所制备的CuNCs-G在S2-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曹凯元  刘俊  王康龙  王艺峰 《化学通报》2021,84(10):1060-165,1091
以天然高分子琼脂为稳定剂,采用简单便捷的一锅法制备Mn掺杂ZnS量子点/琼脂纳米复合凝胶,琼脂不仅作为制备量子点的稳定剂,同时也是纳米复合凝胶的主要成分。对该纳米复合凝胶中量子点的化学结构和尺寸大小进行了表征,并对纳米复合凝胶的荧光性能和凝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纳米复合凝胶均一稳定,在302 nm紫外光下呈现十分明显的橙红色荧光。在该纳米复合凝胶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中可以观察到大小比较均一、粒径为3 nm左右的纳米粒子,光谱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纳米复合凝胶中存在Mn掺杂ZnS量子点。该纳米复合凝胶不仅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还具有温度刺激响应性可逆溶胶-凝胶转变性能,同时具有较高的溶胶转变温度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利用这些性能特点,可以方便地制备纳米复合凝胶小球。此外,该纳米复合凝胶还可以被潜在应用于金属离子的荧光检测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为碳源,乙二胺为氮掺杂剂,采用简单方便的微波法制备得到氮掺杂碳点(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所制得的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有纳米粒子存在,它们的平均粒径为4.6 nm.荧光性能分析表明N-CDs/海藻酸纳米复合物在365 nm紫外光下呈现明显的蓝色荧光,并且其荧光发射性能具有激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