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1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使用不同相变温度的磷脂分子并调节二者的比例构筑了不同相态的磷脂膜,并利用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磷脂膜的相行为对氧化石墨烯和磷脂膜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对磷脂膜中磷脂分子的抽提作用具有显著的相态选择性,其选择性地抽提流动相的磷脂分子;氧化石墨烯对流动相磷脂的抽提作用受到膜中凝胶相磷脂存在比例的影响,只有在流动相磷脂分子占磷脂膜中磷脂分子的绝大部分时才能够发生抽提作用,且只有流动相的磷脂分子被抽提.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洪源  李姗姗  侯珍秀  任玉坤  孙永军 《物理学报》2011,60(2):20702-020702
经典交流电渗理论是利用电场进行非机械式微流体驱动的基础.传统理论交流电渗理论以双电层理论为基础,通过耦合电场方程以及流场方程得到微电极表面交流电渗流速表达式,通常与实验流速相差较大. 以电极表面微观形貌对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为研究目标,定义微电极表面粗糙度为微观形貌特征参数,建立了等效双电层模型,并对传统交流电渗流速公式进行了修正.理论并仿真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于交流电渗流速的影响,利用非对称电极对交流电渗微流体驱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交流电渗 电极表面粗糙度 等效双电层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多组分系统中各组分的定量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光谱如拉曼光谱(R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UV-Vis)光谱、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可通过获取丰富峰信号的谱图对样品进行各角度的详尽描述。然而,由于谱图的复杂性及其解析工作的繁重,使得仅通过样品谱图来同时量化混合物中的每个组分成为很具挑战性的工作。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首次介绍了一个名为定量主成分分析(q PCA)的可靠策略,快速计算混合物中每个成分的比例,而不需要任何手动解谱。通过使用纯组分的谱图作为参考,多组分系统的谱图可以通过PCA自动分辨并解析,然后就可以使用我们的计算方法来计算每个组分的比例。计算机建模实验和RS、FT-IR、UV-Vis、NMR、MS实验都证明了这一策略胜任多组分系统的快速定量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B3LYP-D3(BJ)计算方法研究了金催化丙二烯基化合物合成螺环[4,5]癸烷骨架的反应机理。通过SMD模型在实验对应的CH3CN溶剂体系中进行单点能量计算得出更准确的能量。计算研究表明,该反应包括三个主要的步骤:烯丙基和乙烯基端基碳原子的分子内环加成、四元环重构为五元环的半频哪醇重排过程、消除反应释放催化剂并得到产物。结果显示第一步是反应的决速步骤,其活化自由能相对较低为70.18 kJ/mol,表明金催化的合成反应在室温条件下能够发生。  相似文献   
5.
HPS(History,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的缩写)是20世纪90年代英国教育家M. Monk和J. Osborne提出的教学模式。利用HPS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医用物理课程教学中。对医学院校医用物理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医用物理课程思政的实践原则,分析了实践效果,讨论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这些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医用物理课程的立德树人的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爱国主义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及社会责任感,为医科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变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脉冲升温时间分辨红外光谱,系统地研究了β晶状体蛋白不同二级结构的热稳定性,以及热诱导β晶状体蛋白去折叠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β晶状体蛋白N端的β反平行折叠热稳定性最低(转变的中点温度为36.0±2.1 oC),该结构的破坏导致了一种富含无规卷曲结构的β晶状体蛋白中间体形成, 认为该中间体可能由β晶状体寡聚体解聚后形成的单体,单体形成的中点温度为40.4±7 πC.β晶状体蛋白全局去折叠引发蛋白变性聚集的转变的中点温度为72.4±0.2 oC.脉冲升温时间分辨红外光谱进一步揭示出β晶状体蛋白的热诱导去折叠开始于N端的β反平行折叠结构,该结构去折叠所需时间约为50 ns  相似文献   
7.
一题多解既可使所学知识发生纵横联系,又能培养我们思维的广阔性、发散性、灵活性.现就课本习题举例如下. 例1 已知:梯形ABCD中,AD//BC,AB=DC求证:AC=BD.(几何第二册,第171页). 证法一如图1,直接证明△ABC≌△DBC,即可. 证法二如图2,过点C作CE//BD,交AD的延长线于E.证明△CDE≌△ABC即  相似文献   
8.
利用电子比荷测试仪,借助罗盘、水平仪和铅垂等简单工具,分别测量进行磁聚焦后正、反向两次通过的励磁电流,计算出地磁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从而确定出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低温制冷机整机效率,基于力的平衡及电压平衡方程理论,分析了线性压缩机电机效率及电功转化为活塞表面声功效率的影响因素;并对线性压缩机效率进行了实验测量;理论与实验吻合较好;电机效率、电功转化为声功效率测量值与理论值偏差分别在3%及7%以内.最后对冷指确定时线性压缩机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微流控系统中,稳定、可控的柔性气-液界面可实现声流体颗粒富集、微纳操作、快速气-液反应等各种实际物理和生化应用.微流道内气-液界面的抗流体剪切能力对于增强微尺度下气-液界面的可控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研究了具有高稳定性、高可控性、可阵列化的微尺度驻停气泡现象.利用嵌入局部裂隙的微流道以及与之平行的气体流道,可对驻停气泡的生成和形态进行有效调节,并利用其可控的气-液界面实现多种功能化应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柔性可控气-液界面的抗流体剪切能力,对形态变化中的气-液界面受力进行分析,利用仿真和实验手段研究不同状态下气-液界面的形状特征,研究不同的液体驱动压力、裂隙尺寸以及裂隙形状对气-液界面抗剪切能力的影响,并将界面的曲率半径作为气泡驻留与否的判定依据.文章对驻停气泡柔性气-液界面抗流体剪切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其控制方法,增强其控制稳定性并拓展其潜在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