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371篇
化学   514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24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150篇
物理学   6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981.
地物光谱仪测量中的温湿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物光谱仪在遥感领域的应用日益重要,可用于研究不同地物条件下可见和红外的光谱辐射特性,从而获得地表的光谱辐射亮度、光谱辐射照度或方向反射因子等信息。地物光谱特性的准确测量是光学遥感定量分析的基础,对于航天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反演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地物光谱仪在测量前必须进行光谱辐射定标,一方面定标过程中地物光谱仪的光谱响应特性可能发生漂移,另一方面测量时的环境与定标环境可能差异较大,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实验采用谱线灯光源和积分球光源考察了地物光谱仪波长和光谱响应度随探测器温度的变化。数据显示当光谱仪内部硅阵列探测器温度上升时,波长位置并未发生改变;而光谱仪的光谱响应度随着温度上升明显增大。当硅探测器温度从28.3 ℃升至35.2 ℃时,光谱仪在380~990 nm的光谱响应度变化达到1.8%~7.3%;同时近红外1 000~1 800 nm的平均变化约3.0%,2 000~2 500 nm的变化约1.9%。当改变环境温度和湿度时,测量数据表明湿度影响主要在大气中水分子的吸收峰附近波长,对其他波长影响很小;光谱仪光谱响应度与内部探测器的温度近似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近似根据内部探测器温度变化予以表征。理论上当环境条件改变时,根据光谱响应度随温度的变化和探测器的监测温度,可以进行光谱数据修正。最后,实验测量了一组探测器温度下对应的光谱响应度,采用多项式拟合和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地物光谱仪光谱响应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根据函数关系插值得到的光谱响应度修正因子和直接测量得到的数据基本一致,全谱段的差异几乎都小于0.2%,表明光谱响应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可用于解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准确性。  相似文献   
982.
冯成义  程新路  张红 《物理学报》2011,60(1):13602-013602
本文采用路径积分Monte Carlo (PIMC)方法研究仲氢团簇和正氘团簇的结构和超流体性质.比较仲氢团簇(分子数N≤40)在T=0.4 K,T=1.6 K的临近能量差和超流比例(superfluid fractions),发现仲氢团簇在T=0.4 K时出现"量子熔化"(quantum melting);研究了仲氢团簇的量子定域(quantum localization)和 "量子熔化"的关系,对T=0.4 K时仲氢及正氘团簇的量子定域与超流动性 关键词: 团簇 量子定域 量子熔化 超流比例  相似文献   
983.
广义流动中的积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雪涛  徐向华  粱新刚 《物理学报》2011,60(11):118103-118103
自然界发生的热量传递、分子扩散、导电等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均可被称为广义流动.文章基于这种相似性,对过增元等针对传热过程提出的(火积)理论进行了推广,定义了积、积流、积耗散等概念.针对只有一种广义流动和存在两种广义流动的系统,指出了在该类系统中可以发展积原理的条件,并在满足相应条件的系统中得到了积损失极小值原理、积耗散极值原理和最小广义流阻原理. 关键词: 广义流动 积 积损失极小值原理 积耗散极值原理  相似文献   
984.
唐海燕  陈恒杰  程新路  周学平 《物理学报》2011,60(5):53301-053301
采用运动方程单双取代耦合团簇理论(EOM-CCSD)对XF3(X=N,P,As)的价层垂直离势(VIP)进行了系统计算,同时对称匹配团簇组态相互作用(SAC-CI)、外价层格林函数(OVGF)以及部分三阶近似(P3)方法也被应用到目前计算.与已有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EOM-CCSD计算的价层垂直电离势整体上与SAC-CI结果相近,而优于OVGF和P3理论结果,在整个价层上,EOM-CCSD结果与实验值总体差距约0.2 eV, 在外价层这种差距相对较小,在内 关键词: XF3(X=N;P;As)')" href="#">XF3(X=N;P;As) 垂直电离势 运动方程耦合团簇理论  相似文献   
985.
用多体刚性椭球模型计算了不同能量下氦的同位素原子4He,10He与钠的同位素分子18Na2,23Na2,37Na2 替代碰撞体系的转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通过分析4He,10He-18Na2,23Na2,37Na2各转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的差异,总结出在钠分子的对称同位素替代情形下4He,10He -18Na2,23Na2,37Na2碰撞体系转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随钠分子转动量子数和体系约化质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体系的约化质量及入射原子相对碰撞能量的变化均给体系的碰撞截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计算了相对入射能量为100 meV时,相互作用势的不同区域对10He-18Na2,23Na2,37Na2各碰撞体系转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的贡献情况. 关键词: 多体刚性椭球模型 转动激发积分散射截面 钠同位素分子 椭球等势面  相似文献   
986.
 在20 世纪众多的物理学精英中,人们可能对弗里茨·豪特曼斯(Fritz Houtermans,1903~1966)知之甚少,或者全然不知。为了将这位在核科学、天文学等领域均作出过杰出贡献且不畏强权、极富正义感的物理学大师,推向历史的前台,现拟就他极具传奇色彩的辉煌人生作一简要论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87.
该文在Bakhvalov-Shishkin网格上求解具有左边界层或右边界层的对流扩散方程,并采用差分进化算法对Bakhvalov-Shishkin网格中的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了该网格上具有最优精度的数值解.对三个算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特别是边界层的数值解精度明显优于选择固定网格参数时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8.
程道金  成力为 《运筹与管理》2021,30(11):155-161
构建企业家和贷款人的非对称演化搏弈模型,分析金融摩擦约束下代理人群体决策与资产泡沫的联系,探索资产泡沫产生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金融摩擦对代理人群体的影响是异质的,但都会导致资本配置扭曲;资产泡沫产生是代理人在金融摩擦冲击下,个体短期非理性在羊群效应和传染效应作用下引致的群体非理性;贷款人对资本高租金追求是资本泡沫产生的根源,但企业家为资产泡沫膨胀提供了资本支持;资产泡沫产生源于经济个体的最大化目标与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背离。金融摩擦为资产泡沫产生提供了外生条件,切断资产泡沫产生路径的有效方式是提高金融市场效率和完善金融市场功能。  相似文献   
989.
以原位化学沉淀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粒径、包覆结构PS(核)/CeO2(壳)复合微球,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选区电子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Fourier转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和ζ电位测定仪等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将所制备的复合微球用做磨料,考察其对二氧化硅介质层的抛光性能,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和测量抛光表面的微观形貌、轮廓曲线和粗糙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S/CeO2复合微球具有核壳包覆结构,粒径分别约为140,180和220 nm,PS内核被粒径约为5 nm的CeO2颗粒均匀包覆。AFM结果显示,复合磨料的粒径越小,抛光后表面粗糙度越低;且酸性(pH=3)比碱性(pH=10)抛光浆料具有更好的抛光效果。  相似文献   
990.
程希望  苗正培 《光子学报》1990,19(4):381-385
本文通过计算分析和理论证明,提出从光源出光功率分布和传播介质两方面抑制细光束发散或衍射的途经,原理实验证明这些途径是可行的,可以充分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