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469篇
化学   880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200篇
综合类   39篇
数学   51篇
物理学   9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试验在一级气体炮上进行,采用LS-DYNA中的J-C本构模型及S—C—G本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本构模型数值模拟的飞片与靶的速度历史明显不同,计及弹托的边侧效应比不计及弹托的边侧效应严重得多,且回收的飞片及靶的严重变形也归结于弹托的边侧效应.  相似文献   
942.
针对管道输送可燃气体时爆炸引发的连锁安全问题,自行搭建了两节管道预混气爆炸传播及抑爆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种类、不同盐类质量分数和不同雾通量的盐类超细水雾抑制甲烷体积分数为9.5%的甲烷-空气预混气爆炸的系列实验。基于火灾学和爆炸学理论,深入探讨了不同实验工况下爆炸超压振荡曲线、最大超压峰值、爆炸火焰阵面位置、火焰平均传播速度和火焰结构演化的差异性。研究表明:随着盐类添加剂(NaCl、NaHCO_3和MgCl_2)质量分数和雾通量的增大,最大爆炸超压峰值相对于纯水超细水雾作用时呈不同幅度下降,爆炸超压振荡曲线上升趋势缓慢,火焰平均传播速度下降趋势明显。爆炸火焰锋面在管道B内呈现不同次数的后退现象,到达管道末端的时间较无细水雾和纯水超细水雾下延迟效应明显。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含NaCl超细水雾在弱化爆炸超压、延缓火焰锋面推进、降低火焰平均传播速度以及火焰后退次数方面均优于含MgCl_2和NaHCO_3超细水雾。主要原因在于,阴离子Cl~-销毁链式爆炸反应中OH·、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HCO_3~-,阳离子Na~+销毁爆炸反应中OH·、H·自由基的能力强于Mg~(2+)。  相似文献   
943.
利用气敏传感器检测SF6分解组分信息可评估GIS设备运行状态,及早发现绝缘缺陷。金属掺杂的SnP3单层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在气体检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分析了Pd-SnP3单层吸附SO2、H2S、SOF2和SO2F2后体系的吸附能、态密度、能隙与解吸时间等参数,探讨其用于气体传感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吸附性能方面,Pd-SnP3单层仅对SO2F2发生了化学吸附,且结合态密度、差分电荷密度与转移电荷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材料对SO2F2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SO2、H2S和SOF2;在传感特性方面,仅有SO2F2的吸附使体系的能隙发生了明显变化,且该气体可在398 K及以上温度下从P...  相似文献   
944.
二氧化硅(SiO2)气凝胶是一种拥有三维骨架网络结构的纳米多孔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密度和低热导率等许多独特的性能。但是由于二氧化硅气凝胶本身的脆性及高温稳定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热力学性能与其内部的三维骨架和孔结构紧密相关,掌握二氧化硅气凝胶内部微结构演化规律与宏观性能的关联,是改善其热力学性能的前提。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从原子层面分析和探索气凝胶的结构并预测其热力学性能。本文对分子动力学模拟下二氧化硅气凝胶势函数、多孔结构建模、结构表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有助于从原子层面解释二氧化硅气凝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从成分和结构方面设计气凝胶提供一种理论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945.
本文对膜换湿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数学模型,利用相关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对影响膜换湿特性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膜内水蒸气扩散系数对于膜换湿有着显著的影响,空气来流速度对膜换湿特性的影响则很小,薄膜吸附类型参数C在较小的情况下,传质通量随C的增大有较显著的增加,而在C>2的情况下,传质通量随C的增大变化很小,趋向于一定值.  相似文献   
946.
Binary mixtures of irregular material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nd/or particle densities are fluidized in a 15-cm diameter column with a perforated plate distributor.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in this work to determine the segre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jetsam particles for both the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binary mixtures in terms of segregation distance by correlating it to the various system parameters, viz. initial static bed height, height of a layer of particles above the bottom gri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or particle densities of the mixture through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Correlation on the basi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with the above system parameters thereby authentic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lation by the former approach. The calculated values of the segregation distance obtained for both the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binary mixtures from both the types of ftuidized beds (i.e. under the static bed condition and the ftuidized bed condition) have also been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94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 Pd和其它元素的纳米晶α-Fe2 O3 粉体 ,并制作了厚膜型 CO敏感元件 .用XRD、TEM和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掺杂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元件的灵敏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掺杂 5% Sn4 和 1 % Pd2 ,在 4 50℃焙烧的α-Fe2 O3 对 CO的气敏性最佳 .  相似文献   
948.
在神光Ⅲ原型激光装置上开展了Al材料在高压(大于10GPa)、高应变率(10^5~10^8s^-1)的情况下材料强度特性实验方法研究。实验采用“有机材料真空间隙一样品”的靶构型(气库靶)对Al样品进行准等熵压缩,从而使Al样品的温度保持在熔点以下,材料仍具有强度特性。为了测量Al样品的RT不稳定性扰动增长,实验采用Ti作面背光材料,通过X光针孔成像获得样品的面向背光照相图像,获得了不同时刻RT不稳定性的增长因子,实验中采用连续相位板(CPP)对激光源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背光源和驱动源的均匀性。结果表明在现有高功率激光装置上可进行中z材料的RT不稳定性增长测量,验证了通过RT不稳定性增长测量来研究高压高应变率条件下材料强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9.
氢氟烃 润滑油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性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国际上已有一批相关实验数据发表.本文研究了状态方程法模型描述氢氟烃 润滑油体系气液相平衡性质的适用性,分析了混合规则和溶液模型的影响,针对不同类型的体系建立了相应的相平衡预测模型,较好地再现了多种氢氟烃 POE、BAB润滑油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性质.  相似文献   
950.
Earlier work by the authors in which active sound pressure signals and impulsive pressure disturbances were used to measure flow rates in gas solid systems was briefly reviewed. Work in progress with an emerging technology in which Helmholtz resonance is applied to the measurement of volume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