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16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3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丁凌云  龚中良  黄平 《物理学报》2009,58(12):8522-8528
以界面摩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黏滑过程中的能量积累和耗散问题.基于晶格热动力学理论,通过分析界面原子在周期性势场中跳跃前后的势能差,推导了界面原子温升公式.理论表明,界面温升与摩擦系统的接触状态和材料特性有关,界面交互势能是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在滑动阶段初期,由于界面原子处于非热平衡状态,晶格的热振动将通过激发出新声子而耗散能量,从而使得非热平衡向平衡状态转变.通过引入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理论,分析了界面摩擦能量的耗散规律.结果表明,当声子振动频率较大时,黏着阶段存储于界面振子上的弹性势能在滑动阶段就很快完全耗散,耗散时间远小于滑动阶段的时间. 关键词: 界面摩擦 黏滑 声子 温升  相似文献   
92.
黄平  刘承宜 《光子学报》2008,37(6):1221-1223
提出全同粒子模型进一步解释视网膜与视皮层之间的联系,根据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时间量子理论研究全同粒子系统的辐射跃迁.模型显示,全同粒子系统的亚辐射态对外界没有响应,超辐射态的辐射跃迁几率是粒子数的非线性函数.对视觉细胞与视色素各自的相干性和视觉明暗适应中视网膜与视皮层之间协同作用的初步解释支持全同粒子模型.因此,全同粒子模型对视觉适应成立,它与Retinex理论的结合将为视觉适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3.
刘明霞  黄平  张建民  徐可为 《物理学报》2008,57(4):2363-2367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不同调制比的Ni/Al纳米多层膜,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纳米压入连续刚度法分析了薄膜微结构及塑性变形的尺度依赖性.实验结果表明,尽管调制比有所不同,多层膜的硬度与“软"相的微结构特征参量随调制波长减小具有相似变化规律,说明多层膜的变形机制对“软"相的微结构约束存在敏感性.随着薄膜特征尺度的减小,为统一多层膜中晶界和膜界两种强化机制,提出一个与“软”相相关的表征参量r(rLsub/d,L关键词: 纳米多层膜 塑性变形 调制波长 Hall-Petch关系  相似文献   
94.
摩擦微观能量耗散机理的复合振子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中明  黄平 《物理学报》2006,55(5):2427-2432
提出无磨损界面摩擦微观能量耗散机理的复合振子模型,指出滑动摩擦过程同时存在整体做低频弹性振动的宏观振子和界面原子受激励产生热振动的微观振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宏观振子和微观振子对摩擦能量耗散的不同影响. 通过对界面原子的动力学分析,指出摩擦过程界面激励力的频率是能量转换的关键:在平衡力作用阶段,界面作用力的频率趋于零,因而可以直接作用到每个原子,力的作用效果是整体和均匀的;在失稳跳跃阶段,由于界面激励力的频率极高,造成摩擦界面原子获得的能量分布很不均匀,从而产生不可逆的能量耗散过程. 与目前通用的独立振子模型比较,复合振子模型能够更准确描述摩擦能量耗散过程,可为摩擦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摩擦 能量耗散机理 复合振子模型 独立振子模型  相似文献   
95.
近30年来,人们在利用光学方法测量润滑膜的厚度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膜厚测量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在测量纳米级润滑薄膜时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分辨率和精度都低等缺点。因此,根据光干涉法测量膜厚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相对光强原理,并且经过特定的光路设计,研制了一种NGY-2型纳米级润滑膜厚度测量仪.在给定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测量仪具有膜厚测量分辨率和精度都高,以及抗外界光场变化能力强等优点.关键词  相似文献   
96.
双电层电粘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白少先  黄平 《摩擦学学报》2004,24(2):168-171
根据双电层理论,建立了关于流体润滑中的双电层引起的电粘度效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组合滑块水润滑试验考察了双电层的电粘度效应对流体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电层所引起的电粘度效应对流体润滑下的摩擦系数具有明显影响;当在速度较低时,摩擦系数明显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增大幅度减小;试验结果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相符.  相似文献   
97.
黄平  游理  梁星  张继业  骆军 《物理学报》2019,68(7):77201-077201
层状氧硫族化合物由于其本征的低晶格热导率和可观的热电性能吸引了广泛关注,其中以BiCuSeO化合物的热电性能最为优异.但是,其同晶型化合物BiCuTeO,由于带隙较小且存在大量本征Cu空位,导致载流子浓度较高,热电性能较差,从而研究较少.针对BiCuTeO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利用Se替代部分Te,以期能够展宽带隙并减少Cu空位,提高其热电性能.采用固相反应结合快速热压烧结制备了BiCuTe_(1-x)Se_xO(x=0, 0.1, 0.2, 0.3和0.4)块体热电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该体系的电热输运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e替代Te,可以使BiCuTeO导电层化学键强度增加、带隙增大、载流子有效质量增加以及载流子散射增强,从而导致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同时降低,进而电导率随着Se含量增加而剧烈降低, Seebeck系数则显著增大.由于综合电输运性能恶化,功率因子随着Se含量增加而减小,导致热电优值zT随着Se含量增加而降低.最终,Se含量为x=0.1的样品,在室温和723 K时的zT值分别达到约0.3和0.7,仍然在较宽温区内保持较高的zT值.由于Se替代Te改变了BiCuTeO的能带结构,通过载流子浓度优化,有望进一步提高其热电性能.  相似文献   
9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M06方法,以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研究了无催化剂、PdCl_2为催化剂催化芳基硼酸与溴代芳烃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使用6-311+G*基组(Pd采用赝势基组Lan L2DZ)对芳基硼酸与溴代芳烃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过程中所有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了频率计算,各过渡态都有唯一虚频,确认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合理性;通过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和分子内原子理论(AIM)理论分析了分子轨道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形成的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49.70 kcal/mol,在PdCl_2催化作用下,反应速控步骤活化能为31.08 kcal/mol,比较研究结果,PdCl_2能有效催化该反应的进行,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
水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近年来时有发生的水污染事件使污染物入侵预警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针对现有基于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水质异常检测方法存在的检出下限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监督学习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水质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不同数据集中的正常样本差异性空间,再使用正交投影方法去除差异性空间中的光谱数据分量,以达到基线校正的目的;然后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从校正后的光谱中提取特征,利用训练集得到的最优阈值确定离群点;最后采用序贯贝叶斯滚动更新每个时刻上的异常概率,确定水质报警序列。实验选用苯酚作为模拟污染入侵事件的注入试剂,采样2周内的紫外-可见光光谱数据,在实验平台上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正交投影基线校正方法可以消除不同批次水质光谱的背景差异,更为充分的利用了光谱信息,降低了对特征污染物的检出下限。  相似文献   
100.
黎燕  黄卫  黄平  朱新远  颜德岳 《化学进展》2014,26(8):1395-1408
大多数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均存在水溶性差、给药量大、体内半衰期短等问题,它们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给药后,只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往往缺乏选择性,同时,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产生细胞毒性,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甚至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它们在临床应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通过选择适宜的载体材料构筑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如胶束、凝胶、纳米粒子等),不仅可以延长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半衰期、降低其毒副作用,而且还可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因而受到广大科研人员及制药企业的广泛重视。到目前为止,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的发展历史已有60多年,大致可分为传统型、智能型和靶向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将从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来综述抗肿瘤药物输送系统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