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5篇
  免费   1799篇
  国内免费   2885篇
化学   4292篇
晶体学   385篇
力学   1837篇
综合类   208篇
数学   419篇
物理学   4558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16篇
  2014年   636篇
  2013年   477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630篇
  2007年   470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439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46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44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给出双材料板条结构的Suhir界面应力微分方程一般解,进而求解了温度沿板呈线性分时因异材料失配引起的界面剪应力和剥离应力。此解包含了均匀升温情况下的Suhir解。  相似文献   
92.
利用金属箔电爆炸驱动聚酰亚胺薄膜飞片产生短脉冲冲击波的加载技术,依据DRM(Delayed Robbins-Monro)试验程序,分别测量了以纳米级、亚微米级TATB为基炸药的50%短脉冲冲击起爆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纳米级TATB为基炸药短脉冲冲击起爆阈值比以亚微米级TATB为基炸药的低,在确保炸药安全的前提下,使用以纳米TATB为基炸药更有利降低短脉冲冲击起爆装置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浸没式浮筒对悬链线系泊缆松弛-张紧特性的影响,本文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下端锚固、上端做简谐运动的带浮筒悬链线系缆运动微分方程。运用Newton-Raphson法和Howbolt差分法,求解了系缆的运动特性和动张力值。通过与无浮筒悬链线系泊系统的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参数的浮筒对系泊缆松弛-张紧现象及冲击放大系数两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附加一定大小的浸没式浮筒能有效抑制系泊缆松弛-张紧现象的出现,并且减小系缆运动过程中动张力的冲击放大系数;但当附加浮筒的净浮力过大时,在极端海况下,会助长系泊缆上端出现松弛-张紧现象,进而影响系泊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
本文首先基于Koiter初始后屈曲理论和Thompson离散坐标方法,给出了受扭圆柱壳的缺陷敏感性分析及冲击扭转屈曲渐近分析,并指出它对应于对称失稳的情形。然后通过求解受扭圆柱壳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指出在阶跃扭矩作用下的后屈曲阶段,壳体的振动幅值剧增,周期变大。  相似文献   
95.
热压电变分原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热释电介的许多传感器及机敏结构或中的关键材料,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在基础理论和数值计算中极具重要地位的各类变分原理,包括准静态变分原理、动态变分原理和关于固有频率的变分原理。最后建立了关于静态压电要板的变分原理,并由此导出了各向异性压电板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96.
王世芬  李清泉 《力学学报》1991,23(4):426-432
本文给出高超音速湍流分离不稳定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试验条件是:自由流马赫数为 7.8,单位长度雷诺数为 3.5×10~7/米。分离流场由有限展长前向台阶产生,并用有高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响应的一列平齐安装的铂膜电阻温度计和多通道系统测量其表面热流率脉动。信号的条件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激波的根部由一束压缩波构成,流向展长约二分之一来流边界层厚度,在边界层外汇聚成单一主激波。这种激波结构极其不稳定,出现大尺度运动,流向运动的尺度约为分离激波上游影响区域长度的22%。激波振荡频率为一宽频带,主要集中在 1~3 千赫。在分离激波运动区域,热流脉动呈间歇性,在无扰动和激波扰动间跳跃。可以认为这种间歇性是分离激波系统大尺度振荡的结果。在激波运动区域的下游为分离区,流体继续压缩,热流脉动无间歇。  相似文献   
97.
板的非线性热弹耦合振动(Ⅰ):近似解析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文[2,3,4]为基础,导出了板的热弹耦合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在采用Galerkin法离散化以后,按各个变量性质分别用多尺度法或正则摄动法求得近似解析解。籍此可揭示系统各参数对非线性热弹耦合振动影响的机理和作出必要的近似计算,对工程实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A finite element-based thermoelastic anisotropic stress model for hexagonal silicon carbide polytype is develop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rmal stresses in SiC crystals grown by the physical vapor transport method.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of the growing SiC crystal and graphite lid is considered in the model. The thermal expansion match between the crucible lid and SiC crystal is studi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stress on the dislocation density and crystal quality is discussed. 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10472126) and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rogram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English text was polished by Keren Wang  相似文献   
99.
The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method (DQM) has been applied successfully to solve numerically many problems in the fluid mechanics. But it is only limited to the flow problems in regular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here is no upwind mechanism to deal with the convective property of the fluid flow in traditional DQ method. A local differential quadrature method owning upwind mechanism (ULDQM) was given to solve the coupled problem of incompressible viscous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n irregular region. For the problem of flow past a contraction channel whose boundary does not parallel to coordinate direction, the satisfactory numerical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ULDQM with a few grid points.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LDQM possesses advantages including well convergence, less computational workload and storage as compared with the low-orde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相似文献   
100.
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损伤及剩余强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维逐渐累积损伤理论和分析技术对层合板的冲击及冲击后含损伤的层合板在拉伸载荷下损伤扩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中取消了以往研究者对冲击后层合板损伤状态所做的人为假设,将冲击后层合板的实际损伤状态直接用于剩余拉伸强度研究.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