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2篇
  免费   1669篇
  国内免费   2611篇
化学   8088篇
晶体学   78篇
力学   1920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553篇
物理学   350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550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474篇
  2017年   512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849篇
  2013年   1027篇
  2012年   1214篇
  2011年   1256篇
  2010年   1015篇
  2009年   948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930篇
  2006年   932篇
  2005年   576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特定性能的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电磁器件中,以实现其电磁辐射或散射性能的提升设计。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可描述为由多个相似形状的电磁金属单元按照特定的布局形式组合形成。布局形式由阵列的布局参数确定,通常包括每个单元的尺寸、转角以及位置参数。布局参数往往规模较大且相互独立,需要经过设计优化以满足阵列的性能要求。利用灵敏度信息可以加速设计优化,但基于差分法的灵敏度分析的计算量往往较大,特别是对于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的布局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坐标映射的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布局设计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构建基于坐标映射的电流场基函数模型,由虚拟的单元映射出参数化的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布局形式,将阵列域的电磁性能变换为在虚拟的单元域内进行求解,以实现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的快速参数化建模及阵列布局设计的灵敏度分析。典型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准确得到类周期电磁金属阵列布局设计的灵敏度信息,且与传统的差分法相比求解效率有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92.
结合logarithmic二次函数和Lemaréchal和Wolfe(1975)提出的束方法,本文提出了一个求解非光滑均衡问题的束方法.一方面,我们算法推广了Nguyen等在文[1]中的束方法,并且保证了算法生成的序列在集合的内部.另一方面,将内部束方法应用到求解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93.
通过电弧熔炼制备了Fe75B16.67Si8.33非晶合金,通过真空钎焊获得了钨/低活化钢接头。通过对钎焊接头表面形貌、微观组织、成分和力学性能的表征,发现在1250℃保温10min下所获得的钎焊接头界面无孔洞、裂纹等宏观缺陷,接头组织中生成了Fe固溶体、Fe3B和FeWB金属间化合物,拉伸强度高达450MPa。  相似文献   
94.
提出一种利用深海目标回声多途亮点簇时延和幅度结构匹配估计目标深度的方法。目标回声结构是双程信道传递函数和目标声散射函数的卷积,在深海近海面或近海底条件下表现出回声亮点簇的特性,且亮点簇时延幅度结构与目标深度相关,可用于估计目标深度。建立了在深度-距离网格上利用非线性规划代价函数对目标深度进行匹配估计的方法。分别对簇间时延偏差和海水声速剖面(SVP)偏差对匹配估计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一次南海冬季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深1 km、距离5~8 km条件下,水下40 m处的目标回声呈现出3个时延间隔约0.3 s的亮点簇结构,将其用于目标深度匹配估计的误差范围在0~65 m。  相似文献   
95.
Sun  Yue  Zhao  Mengyuan  Liu  Yutong  Fu  Liye  Li  Siyu  Yang  Yifei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2019,23(2):583-590
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 Erythromycin (ERY) 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 was prepared on the surface of Au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Ni and Au nanoclusters (MIP/AuNCs/Ni/Au) via...  相似文献   
96.
97.
Zeolite synthesis in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ies is predominantly conducted using organic structure-directing agents (OSDAs), which are chronically hazardous to humans and the environment. It is a growing trend to develop an eco-friendly and nuisanceless OSDA for zeolite synthesis. Herein, choline is employed as a non-toxic and green OSDA to synthesize high silica Y zeolite with SiO2/Al2O3 ratios of 6.5–6.8. The prepared Y zeolite samples exhibited outstanding (hydro)thermal stability at ultrahigh temperature owing to the higher SiO2/Al2O3 ratio. The XRF, SEM, 29Si-NMR and 13N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holine plays a structure-directing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Y zeolite, while the feed molar fraction of Na+ is a crucial determinant for the framework SiO2/Al2O3 ratio and the crystal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98.
王晨  陈瑞  宋林  张乃东 《化学学报》2019,77(3):205-212
碳酸自由基、硝酸自由基、磷酸自由基和硫酸自由基是化学反应的重要中间体,都具有氧化性,对污染物在自然和人为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文中较为详细地介绍这几种自由基的电极电位、产生方式、检测方法及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总结四种自由基的特性及与有机物的反应方式可发现,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电极电位不同,导致它们和有机物反应速率的不同;碳酸自由基并不是羟自由基去除剂,对于一些容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碳酸自由基氧化效果比羟自由基好;四种自由基均可由羟自由基转化而来,并且这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方式基本一致,都通过电子转移、夺氢和加成的方式进行.可以预测四种自由基和羟自由基降解有机物的机理将非常相似,今后应研究四种自由基与羟自由基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与代表性有机物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9.
This work presents a scalable approach for preparing spherical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with high surface area/pore volume, serving as outstanding support for supported phosphotungstic acid catalyst with much superio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 the one on previously reported spherical mesoporous silica toward diverse transformations, ascribed to the strengthened mass transfer and the enlarged exposure degree of acidic sites to reactants those resulting from unique hollow and mesoporous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00.
在铍上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镀上10μmTi 和10μmCu,再添加不同厚度的(分别为0.00mm、0.25mm、 0.50mm、0.75mm、1.00mm)无氧铜作为中间过渡层,与CuCrZr/316L(N)复合板基座铜合金侧通过热等静压连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与电子探针(EPMA)、X 射线衍射仪(XRD)、剪切试验等方法确定了界面组织与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各厚度无氧铜模块连接成功,界面无裂纹、空洞等缺陷,钛铜间出现三层明显的反应层,分别为CuTi2、CuTi 以及Cu4Ti。添加无氧铜厚度越大,剪切强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