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3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361篇
化学   696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89篇
综合类   61篇
数学   402篇
物理学   14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实验数据进行二段最小平方法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求得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值,并将计算结果与逐差法求得的金属丝杨氏模量值进行比较,计算结果比逐差法求得的值更接近金属丝杨氏模量公认值。研究结果表明:借助SPSS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使数据处理更加简便,且得出结果更加接近公认值。希望这种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能对物理实验教学和实验数据处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2.
杨氏模量实验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杨氏模量的激光光杠杆法和梁弯曲法两种测量方法。根据不同实验方法,对实验仪器进行合理的改进,并完成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操作简单,读数更简单,更直接,而且测量数据准确度高,误差很小。因此,本实验的优化改进将提高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3.
许惠英  王维  邹建卫 《化学学报》2013,71(8):1175-1182
用MP2/aug-cc-pVDZ方法计算了PH2X(X=H,F,Cl,Br)与五元杂环化合物(吡咯、呋喃、噻吩)的相互作用,经完全均衡校正法校正基组重叠误差.在MP2/aug-cc-pVDZ优化基础上采用Gaussian 03程序包中的NBO程序计算了二级微扰稳定化能(ΔE2),并运用AIM 2000程序对其AIM性质进行了计算.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该类相互作用的认识,应用约化密度梯度(RDG)填色等值面图和电子密度差图对代表性的体系进行了图形化分析.研究表明:PH3与三个五元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是P—H…π氢键相互作用;PH2X(X=F,Cl,Br)与五元杂环化合物形成磷键相互作用,这些磷键体系存在π型和n型两种形式的磷键相互作用,前者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高于后者,并且相互作用大小与磷原子到杂环质心的矢量和P—X方向矢量的夹角密切相关.作为比较,我们对PCl3与这三种杂环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PCl3分子中沿Cl—P键的P端出现了三个正的静电势区域或称作"σ-hole",因此其与杂环化合物形成的是分子间多磷键复合物.AIM拓扑分析表明磷键相互作用的本质属于闭壳层静电相互作用,且电子密度与复合物稳定性呈正相关.RDG图形化分析揭示了磷键相互作用所在的空间位置以及相对强度.DDF分析表明,磷键相互作用的存在使磷原子端基的电子密度减少,而沿着P—X轴以及五元杂环分子的电子密度增加,从而直观地体现了形成复合物后电子密度的重排情况.  相似文献   
84.
通过原位还原法制得GR-CS/GCE电极,对制得的电极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结果均表明氧化石墨烯被成功还原。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4-NP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氧化电流信号较GCE及GO-CS/GCE电极明显增强且电位负移,表明修饰电极对4-NP的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对富集电位、富集时间、扫速及缓冲溶液的pH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4-NP的浓度与电流的线性响应范围为0.01~40.0μ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I(μA)=0.364C(μmol/L)+0.618(R=0.9988),检出限为5.2 nmol/L(S/N=3),将该电极用于实际样品中4-NP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0%~101.0%。  相似文献   
85.
无像差的光学相机的成像模型可由其共轭节面模型等效表示。针孔模型本身忽略了偏离该等效模型的误差,也无法表示平板玻璃的平移误差、光轴的安装误差以及实际相机光学系统的像差,这四个因素都会引起图像畸变。基于此利用共轭节面的性质建立了一种图像畸变几何模型,并与广泛采用的像差模型进行了对比,从理论上解释了像差模型各个系数的物理意义。对某实际针孔相机进行仿真分析,该几何模型给出的相对径向畸变、角度误差在设计参数的范围以内,并且可以模拟图像的非对称畸变。该几何模型需要辨识包含主面相关参数、光轴倾斜角和平板玻璃的轴向球差在内的4个参数,辨识参数较少,理论上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图像畸变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86.
高分辨率制冷型中波广角红外成像系统的光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胜杰 《光学学报》2012,32(8):822003-160
设计了一个F数为2,工作波段为3.7~4.8μm,全视场2ω=111.2°的高分辨率制冷型中波广角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该系统采用二次成像构型,通过Si、Ge、ZnSe三种材料六片式对称布局,利用折/衍混合器件及非球面,实现了光学被动消热差设计,使系统在-55℃至+80℃的宽温范围内,在空间频率为33lp/mm处的光学传递函数(MTF)均大于0.4,系统在15μm的像素尺寸内,能量集中度大于70%;采用f-θ设计,使成像系统对不同视场具有相同的角分辨率;通过引入光阑像差和控制像方视场角,使像面具有较好的均匀性,边缘视场最低相对照度为中心视场的90.9%,且具有近100%的冷光阑效率,同时,系统具有较好的冷反射抑制效果,该光学系统适用于像素为15μm,分辨率为640pixel×512pixel的中波制冷探测器。  相似文献   
87.
线胀系数是表征物质膨胀特性的重要参数,采用YJ-RZ-4数字智能化热学综合仪,利用千分表方法测定了金属样品的线胀系数。应用最小二乘法和隔项逐差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88.
张丽琼  冬若  朱敏昊  张继涛 《物理学报》2012,61(18):180701-180701
为在能量天平动圈位移测量中实现大范围纳米精度法-珀干涉绝对距离测量, 提出了声光移频器双通道配置, 实现了调谐范围为200 MHz的可调谐频差. 通过分析声光移频器调制带宽与衍射效率的平衡与入射光束聚焦透镜的关系, 确定透镜的最佳焦距范围; 利用零级光斑分布特点准确定位入射光束, 保证一级衍射光束质量. 声光移频器在调制带宽内的实验单通道和双通道峰值衍射效率分别为79.54%, 61.41%; 声光移频器双通道配置输出的一级衍射光束与入射本征光束的拍频范围为440-640 MHz, 是单通道调制带宽输出220-320 MHz的两倍, 信噪比好. 理论分析表明, 声光移频器双通道配置方法实现的可调谐频差可测量腔长变化范围约为53 mm的折叠法-珀腔.  相似文献   
89.
王艳红  郭磐  倪国强 《光学技术》2012,38(3):357-361
由于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无处不在,工作在空间环境的光纤系统必须考虑辐致损伤特性。建立了10GHz的射频光纤链路传输系统,分别采用单模光纤和保偏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利用60 Co`γ射线源,在剂量率1rad/s总剂量50krad下,对射频光纤链路进行辐照实验,对两种系统做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模光纤链路的辐致损耗绝对值较大,保偏光纤链路的辐致损耗绝对值较小;单模光纤的幂律模型指数较保偏光纤大,即同样的辐照剂量,单模光纤受影响程度大。在辐照起主要影响因素的阶段,单模光纤延时差受辐照影响程度较保偏光纤稍小。辐致损耗和辐致延时差对光纤长度都有线性累加作用。从整体水平看,50krad的辐射总剂量对两种光纤造成的损伤并不大,传输的信号仍在可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0.
为了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对弹载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在3.7μm~4.8 μm波段工作的弹载卡塞格林式红外消热差光学系统.利用ANSYS软件分析了整流罩在大气中的受热变形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采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法对光学系统在-40℃~+65℃范围内进行了温度补偿.设计结果表明,系统MTF在20 lp/mm时轴外可达0.41以上,不同视场下的弥散斑直径小于一个像元尺寸且系统结构简单.该设计可保证光学系统的像面稳定性,有效提高火控系统对目标探测与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