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化学   269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81篇
物理学   2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611.
根据近年环境科学研究的进展,概述了微量元素在环境系统中迁移、转化的条件与物理化学作用,形成微量元素在环境系统中的分布规律与区域地理特征。比较了环境背景值与污染物在环境中含量值的差异,经历了生物系统对微量元素的富集、遗传、积累,并通过食物链摄入人体,形成生命元素。由于某些生命元素值的异常,引起人体相关的疾病.由此可见,人体微量元素与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12.
由Cu(Ⅱ)、2,2′-联吡啶(邻菲咯啉)与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在溶液中组装得到2个双核配合物[Cu2(L)2(2,2′-bipy)2]·8H2O (1)、[Cu2(L)2(phen)2]·2H2O (2)(H2L=N-苯基亚氨基二乙酸,2,2′-bipy=2,2′-联吡啶,phen=邻菲咯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2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在这2个双核配合物中,中心铜离子的配位形式均为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配体L中的N原子没有参与配位,而是采用1个羧基的1个氧原子与Cu2+离子螯合、另1个羧基上的1个氧原子以μ2-桥联的配位模式连接2个Cu2+离子。  相似文献   
613.
Pr掺杂对Ce5.2Sm0.8MoO15-δ晶界及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Ce5.2Sm0.8-xPrxMoO15-δ体系中引入少量Pr得新氧化物Ce5.2Sm0.72Pr0.08MoO15-δ,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拉曼光谱(Raman),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对氧化物结构进行分析, 交流阻抗谱测试电性能; 讨论掺杂少量Pr对Ce5.2Sm0.8MoO15-δ微观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少量Pr3+的掺杂可降低晶界电阻, 增加离子扩散通道, 降低体系的总电导激活能和晶界电导激活能, 提高氧化物的总电导率和晶界电导率; 500 ℃时掺Pr材料的晶界电导率为6.79×10-3 S•cm-1, 比未掺Pr材料的晶界电导率(5.61×10-5 S•cm-1)提高约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14.
A novel dinuclear complex of [Ni2(p-PhDTA)(2,2′-bipy)2(H2O)2]·4H2O (p-PhDTA2-=para-phenylenediamine-N,N,N′,N′-tetraacetate)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thermo-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0.976 3(7)nm, b=0.989 41(7) nm, c=1.084 29(8) nm, α=65.661 0(10)°, β=75.234 0(10)°, γ=85.616 0(10)°, Z=2, V=0.925 44(12) nm3, Dc=1.568 g·cm-3, R1=0.031 5, wR2=0.081 4. In the complex, the central Ni(Ⅱ) ion is coordinated in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defined by two carboxyl O atoms and one N atom from same p-PhDTA2- group, two N atoms from 2,2′-bipyridine ligand and one water molecule. The two nickel (Ⅱ) ions are linked by p-PhDTA2- group into a dinuclear structure and extensive hydrogen bonds link the complex into a 2D supramolecular network. CCDC: 294084.  相似文献   
615.
SnO2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SnO2 nano-particles with rutile structure were prepared by a Water/Oil (W/O) microemulsion system, composed of Triton X-100 1-hexanol/Cyclohexane/Water. The particles were also compared with that synthesized by citric acid method. Th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X-ray diffraction (XR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infrared spectroscopy (I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nO2 particles prepared by microemulsion had fine shape and narrow range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The crystallite size calcined at 600℃ was 11.49 nm,while the crystallite size prepared by citric acid method was about 17.4 nm.  相似文献   
616.
纳米纤维聚苯胺膜在不锈钢电极表面的生长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脉冲电流法(PGM)聚合苯胺时, 纳米纤维聚苯胺(PANI)膜在不锈钢(SS)电极表面的生长过程. 用计时电位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聚苯胺生长过程的电化学特征和微观形貌; 并通过循环伏安(CV)法研究了苯胺的聚合速率. 结果表明, 聚苯胺的生长经历了两个阶段, 首先是在裸不锈钢电极表面上形成颗粒状聚苯胺, 此时聚合电位约为1.10 V, 经历了30 s后, 电极表面被一层颗粒状聚苯胺膜所覆盖; 在此基础上, 聚苯胺以纳米纤维状结构继续生长, 当颗粒状聚苯胺被纳米纤维状聚苯胺膜完全覆盖时, 聚合电位降至0.75 V左右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17.
聚丙烯-g-聚氨酯共聚物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SC法研究了聚丙烯 (PP)和聚丙烯接枝聚氨酯的共聚物 (PP g PU)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用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改进法对DSC测定结果进行了处理 ,结果表明 ,PP g PU的动力学参数能很好的符合Avrami方程和莫志深改进方程 .PP接枝了聚氨酯支链后 ,结晶速率增大 ,球晶的生长和成核机制也相应发生改变 ,而其变化规律与接枝物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18.
聚乙烯综合性能优良且价格低廉,但由于较低的表面能和惰性化学结构,其着色性、生物相容性及制品表面涂饰性能差,与各种涂饰剂的粘结强度很低,限制了其用途的拓展,须进行表面改性.聚乙烯制品的表面改性方法已有不少研究报道[1~4],相对而言,采用添加表面改性剂的方法在工艺上仍最  相似文献   
619.
退火诱导亚稳态Fe80Cu20合金固溶体的结构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机械合金化制备的体心立方(bcc)的亚稳态Fe80Cu20合金固溶体的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300-873 K温度范围内,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bcc结构物相的晶格常数近于线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Cu原子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逐渐偏析出来,生成面心立方(fcc)结构的Cu物相所致.经603 K退火后,Cu原子的平均键长RCu-Cu增加了0.003 nm左右,大约有50%的Cu原子从bcc结构的Fe80Cu20合金固溶体中偏析出来.在773 K退火后,bcc结构Fe80Cu20合金固溶体近于完全相分离,生成了bcc结构的α-Fe与fcc结构的Cu物相.  相似文献   
620.
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法分析了不同水稻品种籽粒铁锌及其它5种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以及各元素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铁锌在水稻品种IR68144(精米铁含量21mg/kg,锌含量53mg/kg)与IR64(精米铁含量11.2mg/kg, 锌含量23mg/kg)籽粒不同部位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铁/锌高富集品种IR68144籽粒横切面上任意位置都可以检测到铁锌,但低富集品种IR64的籽粒中检测不到铁锌. IR68144的稻壳铁锌含量比IR64低3.5倍, 而种皮和胚乳中铁锌含量却明显高于IR64.铁锌含量在两个品种的不同部位分布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且与硫、钙、锰3种元素也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水稻籽粒铁锌积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