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化学   2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大视场面阵CCD显微测量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文华  王鸣  马力  戚小平 《光学技术》2001,27(3):266-267
充分利用 CCD技术和计算机的图像处理能力 ,在满足大多工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 ,研制成了一种低成本、大视场的 CCD显微测量仪 ,用于光学元件的检测。当线视场为 10 mm时 ,该系统的横向分辨率可达 12 .9μm,精度可达1μm,纵向分辨率可达λ/8,足以满足一般工业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62.
DNA分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模型充分利用了所给数据的特点 ,运用统计、最优化等数学方法 ,从已知样本序列中提炼出能较好代表两类特征的关键字符串 ,据此提出量化的分类标准 ,能较好的对任给 DNA序列进行分类 .首先 ,从已知样本序列中用广度优先法选出所有重复出现的字符串 ,并计算其标准化频率及分散度 .然后 ,利用样本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确定两类字符串各自的优先级函数 ,并且逐步优化其参数使之达到稳定 ,提高了可信度 .最后 ,根据优先级函数找出关键词 ,然后确定权数 ,用层次分析法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 ,并定出显著水平 ,从而得到了一个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 .经过检验 ,此方法对 2 1— 4 0号待测样本进行了很好的分类 ,对后面的1 82个 DNA序列进行同样的操作 ,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周静  王鸣  倪海彬  马鑫 《物理学报》2015,64(22):227301-227301
设计了一种六角密排的二维环形纳米腔阵列结构,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对该结构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探究. 仿真结果表明, 在线性偏振光入射时, 环形腔内可以形成多重圆柱形表面等离激元谐振, 谐振波长的个数和大小与环形腔的结构参数相关. 根据透、反射光谱, 电场矢量的模式分布及截面电荷密度的分布, 谐振波长处形成圆柱形表面等离激元, 谐振波长处入射光能量大部分在环形腔内损耗, 此时反射率为极小值, 环形腔内的电场增强效应为极大值(光强增强可达1065倍). 谐振波长与环形腔的结构参数(狭缝内径、狭缝外径、膜厚、环境介质折射率、金属的材质)相关, 通过调节结构参数, 谐振波长在350–2000 nm范围内可调. 通过对比相同结构参数的单个环形腔和环形腔阵列的仿真结果, 周期排布对环形腔内的圆柱形表面等离激元吸收峰位置影响不明显. 该结构反射光谱对入射光电矢量偏振方向不敏感. 谐振波长的可调控性对于表面拉曼增强和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性意义, 且应用于折射率传感器时灵敏度可达1850 nm/RIU.  相似文献   
6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一种免标记的传感技术,当介质周围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时,则SPR谐振光谱特性也会随之改变。因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由于二氧化钛(TiO2)覆盖层不仅可以保护金属层,还能调谐SPR谐振的光谱强度和谐振波长于近红外波段,应用于1550 nm的光纤传感,其氧化还原反应还能使其用于检测气体。由于氢气易燃易爆性,随着氢能源的广泛应用,因此对低浓度氢气检测技术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提出一种可更换银/二氧化钛复合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气体传感器,研究了SPR传感器在1 550 nm近红外波段对气体的敏感特性。研制了可更换银/二氧化钛复合膜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气体传感器。研究了在近红外波段对气体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特性。仿真计算Kretschmann棱镜耦合的四层结构模型的共振光谱强度与银膜厚度,二氧化钛厚度和棱镜材料的关系,优化了Ag和TiO2层的厚度以获得最大灵敏度,得到的最佳膜厚是45 nm Ag和110 nm TiO2。Ag/TiO2薄膜设计为可更换的一次性气敏膜,采用蒸镀和溅射方法镀膜,制备成本文所使用的 SPR传感器。利用Ag/TiO2薄膜在复合界面产生SP共振光谱的移动,对气体进行测试。采用Kretschmann棱镜耦合结构的光谱波长检测实验系统。固定光源和入射角,测量波长的偏移量。宽光源(波长范围:1 462~1 662 nm)通过环形器、准直器,照射到棱镜和可更换的Ag/TiO2敏感膜,经全反射(TIR)后,再由高反射镜反射回传感膜,并以相同的TIR角和光路再次反射回到准直器,从而被光谱仪检测。实验结果表明,Ag/TiO2复合膜可以调谐共振波长到1 550 nm近红外波段,增强该传感器的光谱灵敏度,低浓度(14.7%~25%)氢气下的灵敏度可达-8.305 nm·%-1。并且可通过更换气敏膜检测不同的气体,增加生物相容性和气体传感能力。  相似文献   
65.
基于F-P腔强度解调的微位移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成  王鸣  夏巍  刘强  郝辉 《光学学报》2014,(6):280-285
基于一次谐波腔长锁定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P)腔干涉的强度解调型微位移传感器。系统对F-P腔的初始腔长进行动态锁定,通过将F-P腔腔长的微小变化转化为强度信号,实现直接快速地对待测目标的微位移进行测量。详细地阐述了位移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及一次谐波锁定F-P腔腔长的技术方案,实验中采用商用的高精度压电陶瓷平移台(PZT)模拟了实际物体的运动状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峰峰值在λ/4(λ为光波波长)以内、频率不高于400Hz的微位移有很好的测量结果,频率误差小于0.5Hz,测量精度小于1nm。  相似文献   
66.
利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作用,研制了一种简便、快速、高灵敏的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分析方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GICA).将氯噻啉抗体和生物素化DNA与13 nm胶体金双标记,将链霉亲和素与41 nm胶体金标记,制备了氯噻啉胶体金增强免疫层析试纸条.系统优化了试纸条的工作条件,并通过交叉反应、添加回收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验证评价GICA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和准确性.在最优条件下,试纸条可在10 min内实现可视化判读,检出限(LOD)为25 ng/mL,除与毗虫啉有较大交叉反应外,与其它类似化合物无交叉反应.氯噻啉在河水、大米、黄瓜、番茄、梨、甘蓝和苹果样品中的添加浓度为0.05,0.5和5μg/g时,GICA的检测结果均符合添加水平.在未知浓度河水和梨样品的检测中,GICA的检测结果与HPLC方法相符.  相似文献   
67.
刘青  王鸣  郭文华  闫海涛  喻平 《物理学报》2010,59(10):7086-7090
设计了一种胶体光子晶体修饰的光纤. 采用恒温快速蒸发法直接在经切割刀处理后的光纤端面生长胶体晶体,再与另一根切割后的光纤在毛细玻璃管中完成对接,制备成胶体光子晶体修饰的光纤.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仪对样品的形貌、结构以及光学特性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粒径为640 nm、体积分数约为0.5%的SiO2胶体微球溶液在60 ℃的情况下沉积,大约12 h后可得到质量较高的胶体光子晶体. 在SEM下,观察到端面的胶体晶体为面心立方(fcc)结构. 透射光谱证明,该结构在(111)面上  相似文献   
68.
硅压力传感器中硅玻璃阳极键合的热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硅与玻璃阳极键合需要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进行,因此材料之间会因热膨胀系数失配而产生较大的热应力,该应力对压力传感器的性能影响较大。对采用单晶硅横膈膜作为敏感膜与玻璃环阳极键合形成压力参考腔的封装,用有限元方法对硅玻璃环键合后因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应力分布进行了系统仿真分析,并采用泰曼一格林干涉仪对键合后硅片的变形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显示硅膜的挠度为283nm,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傅里叶变换条纹相位分析法测量非球面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鸣 《光子学报》1996,25(5):446-450
本文将傅里叶变换(FFT)条纹位相测量方法用于非球面镜的检测。叙述了波面位相偏差测量原理。提出用最小二乘拟合波象差代替计算全息图(CGH)补偿非球面波象差,并分析了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70.
Arrays o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MWCNTs) filled with iron oxide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a one-step route based on the pyrolysis of ferrocene under a well-chosen synthesis condition. The MWCNT arrays were observed with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which an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um (EDXS) was also acquired, and they are analysed by x-ray diffraction. Furthermore, individual MWCNTs were studied by using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and the EDXS in a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All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MWCNTs were filled with iron oxide. Field emission from these arrays of iron oxide-filled MWCNTs was measured and the turn-on field was determined to range from 0.83-1.01 V/μm, appearing to b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arrays of pure MWCNTs and arrays of nitrogen-doped MWCNTs fabricated in similar ways. The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observed low-field emiss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