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化学   89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6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掺铥钨酸盐晶体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丘克拉斯基法生长出Tm3+:BaWO4单晶,并在室温下测量了掺铥钨酸钡晶体的吸收光谱。Tm3+:BaWO4晶体在268nm和362nm光源激发下,可以分别观测到位于477.2 nm(1G4→3H6)和455.5nm(1D2→3F4)的可见荧光。本文还报道了在Nd:YAG激光器产生波长1.06μm强脉冲激光激发ZnWO4:Tm3+单晶时,测得Tm3+离子1G4至3H6跃迁的波长在484 nm范围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62.
采用一种新的溶液生长法结合多步包覆法在自制的不同粒径SiO2单分散亚微球表面包覆不同厚度的β-FeOOH涂层,得到单分散β-FeOOH/SiO2核壳结构亚微球.实验结果表明,SiO2核心颗粒尺寸对表面涂层的形态和包覆均匀性有很大影响.当SiO2核心颗粒的平均粒径为250 nm左右时,β-FeOOH表面涂层均匀,颗粒间团聚较少,一次包覆后涂层厚度约为35 nm.涂层中β-FeOOH纳米棒的尺寸随着所选SiO2核心颗粒粒径的增大而相应增大.经多次包覆能够显著提高涂层的厚度,3次包覆后β-FeOOH表面涂层厚约100 nm.β-FeOOH/SiO2核壳结构亚微球与质量分数5%的NaOH溶液反应后,于600℃焙烧2 h得到了单分散α-Fe2O3空心微球.单分散α-Fe2O3空心亚微球表层是由α-Fe2O3纳米棒搭建而成的三维网络结构,α-Fe2O3纳米棒的尺寸与核壳结构中β-FeOOH纳米棒的尺寸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3.
采用液相沉积法(LPD),在不同的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原位合成高度有序的TiO2纳米阵列.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00℃热处理后,制备出的薄膜是锐钛矿相的TiO2纳米阵列,草酸AAO模板中Al2O3的体积分数大于0.71,薄膜由TiO2纳米棒组成,外径约为100 nm左右;而磷酸AAO模板中Al2O3的体积分数小于0.71,液相沉积后获得TiO2纳米管,管外径达200 nm左右,内径约为100 nm左右.  相似文献   
64.
梁文龙  王亦曼  刘伟  李洪义  王金淑 《物理学报》2014,63(5):57901-057901
太赫兹波辐射源是太赫兹(THz)波技术的关键.真空电子太赫兹器件在高频、大功率太赫兹源发展中较其他技术有明显的优势,微米尺度高电流密度微型电子束源则是研制真空电子太赫兹器件的核心之一.本文在研制低温、大电流纳米粒子氧化钪掺杂含钪扩散阴极(nanosized-scandia doped dispenser cathode)的基础上,采用发射抑制膜沉积与聚焦离子束(FIB)刻蚀技术,研制无需压缩直接提供高电流密度的微型电子束的电子源.所研究的电子束源直径400μm,在工作温度950fiC,提供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密度50 A/cm2时,已稳定工作1000 h以上,并且层流性良好.本文阐述了阴极制备工艺、电子发射特性、微米尺度电子束源的获得和特性,介绍了发射抑制膜的结构和抑制特性的评估.并探讨了镀膜和刻蚀对发射的影响机理.这一电子束源在常规毫米尺度电子源的基础上产生微米尺度的微区高电流密度的电子束,为真空电子太赫兹辐射源的研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5.
66.
67.
上转换激光和上转换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本文简单介绍了上转换材料的大致发展历史和形成上转换发光的4种机理。综述了上转换激光和发光材料的一些体系,并就基质材料,敏化发光以及单一波长和双波长泵浦对发光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8.
以BaCO_3,MnCO_3和Yb_2O_3为原料,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在1300 ℃下合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12R-Ba_4YbMn_3O_(11.5)和10H-Ba_5YbMn_4O_(14.5).用X射线能谱(EDS)微区成分分析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确定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用选区电子衍射(SAED)以及粉末X射线衍射Rietveld结构精修等手段分析测定了对化合物的晶体结构.12R-Ba_4YbMn_3O_(11.5)的空间群为R-3m,晶胞参数为a=0.578 nm,c=2.850 nm;10H-Ba5 YbMn_4O_(14.5)的空间群为P63/mmc,晶胞参数为a=0.575 nm,C=2.377 nm.  相似文献   
69.
合成了2个含有杂环硫酮的银(Ⅰ)配合物, [AgCl(PPh3)2(BTZT)]2 (1), [Ag(PPh3)2(BTZT)2](NO3)CH3OH (2)(PPh3=三苯基膦; BTZT=苯并噻唑-2-硫酮), 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进行分析和表征。杂环硫酮存在化学活性基团-N(H)-C(=S)-在平衡中, 与其硫醇形式可以相互转化。2个配合物是在含有2-巯基苯并噻唑(MBT)的甲醇与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 AgCl或AgNO3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的。配合物1的每个不对称单元中包含2个相同的分子结构, 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键长和键角。配合物2是一个简单的单核杂配配合物, 它的主体结构通过氢键作用连接游离的CH3OH和NO3-离子。配合物12发射峰的红移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70.
通过AgCl、PPh3和MBT以1:2:1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得到2种不同的配合物[AgCl(PPh3)2(BTZT)]·CH3OH (1)和[AgCl(PPh3)2 (BTZT)]2 (2)(PPh3=三苯基膦;MBT=2-巯基苯并噻唑;BTZT=苯并噻唑-2-硫酮)(其中2已报道)。配合物[AgBr(PPh3)2(BTZT)]·CH3OH (3)和[AgBr(PPh3)2(BTZT)]2 (4)改用AgBr以相似的反应获得(其中4已报道)。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X射线单晶衍射、荧光光谱对配合物13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我们发现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中,MBT配体可以转化为BTZT配体,原因是其具有化学活性基团。荧光光谱表明13的发射峰均源于配体中的π-π*跃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