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43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 1,3,5-三(4-羧基苯基)苯(H3BTB)为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得到一种三维四重穿插结构的镉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2NH2)[Cd(BTB)(DMF)]·DMF·H2O(Cd-MOF)。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分析、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了其组成和结构。荧光研究结果表明:Cd-MOF在含有丙酮或 Fe3+离子的溶液中均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其检测限(体积分数和浓度)分别为0.6%和0.89 μmol·L-1,线性检测范围分别为2.0%~2.8%和0~0.05 mmol·L-1。时间响应实验和可循环利用实验显示Cd-MOF可长时间、稳定且高效地检测丙酮和Fe3+离子。  相似文献   
52.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微波辐射,双原位合成了纳米银/聚丙烯酰胺(PAM),纳米银/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PAMPS)的复合物。TEM和XRD的结果表明了两种体系中都有纳米银的生成但具有不同形貌结构;FTIR结果表明在两种体系中分别合成了聚丙烯酰胺和聚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XPS结果表明了聚合物中的N元素和Ag元素之间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3.
通过调控DMSO/DMF/H2O混合溶剂中溶剂成分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合成出3种基于1,3,5-三(4′-羧甲基苯基)苯(H3BTB)和氯化钴的钴簇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NH2Me2)2[Co3O(BTB)2(H2O)].2H2O.4.5DMF.7.5DMSO(1),(NH2Me2)2[Co4O(BTB)8/3].6H2O.13DMSO(2)和(NH2Me2)2[Co6O3(BTB)8/3(H2O)4].5H2O.5DMF.13DMSO(3),它们分别含有三核Co3O簇、四核Co4O簇和六核Co6O3簇。这种六核簇为我们首次发现。研究表明,相对中等的温度105℃和较多DMF的使用有利于三核簇的形成;125℃高温和溶剂DMSO有利于四核簇的构建;与形成1的条件相比,较低的温度95℃和更多水的存在则有利于六核簇的生成。2和3虽然由不同的金属簇构成,但具有相同的框架结构,Schlfli符号为(43)8(48.64.812.104)3。此外,还研究了2和3抽出溶剂后产物的气体吸附性质,它们均具有较高的氢气吸附焓。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硝酸铈铵、过硫酸钾、高锰酸钾三种引发体系的筛选,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及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玉米淀粉与丙烯酰胺的质量配比等因素对接枝共聚的影响。正交试验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1.1mmol/L,淀粉用量为35 g/L,AM单体用量为1.48mol/L,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2 h时,粘度最高可达587.83m l/g。用IR、DSC等手段对反应的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选用此接枝物用量50g/t干煤泥,辅以凝聚剂用量1.5kg/t干煤泥进行絮凝试验,有效解决了潘一选煤厂煤泥水中细粒含量多、压滤处理困难的特点,处理能力达75 t/h,滤饼水分可控制在25(左右,滤液水浓度在60g/L左右,与非离子型PAM相比,具有价廉、无毒、絮凝效果好等特点,从环保和应用方面为细粒煤泥水的处理与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5.
多媒体辅助高分子物理的典型教学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学实践,阐述多媒体在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的优点,通过高分子链构象中内旋转构象和链柔顺性这一具体案例的讲解,介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56.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载能碳离子撞击石墨烯中Stone-Wales缺陷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Stone-Wales缺陷中初级碰撞原子的离位阈能和载能碳离子使其移位的入射阈能,并与完美石墨烯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初级碰撞原子与入射离子动能和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碰撞过程中能量转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碰撞原子产生离位并最终脱离石墨烯体系的最小能量为25.0 eV。当初始动能为23.0 eV时,Stone-Wales缺陷中2个七元环共用的碳-碳键旋转90°形成了完美的石墨烯结构。此外,还发现使Stone-Wales缺陷中初级碰撞原子发生离位的载能碳离子最小入射能为41.0 eV。  相似文献   
57.
超声无皂乳液聚合制备AMPS/MMA二元共聚微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加任何引发剂和乳化剂的条件下,用超声辐射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AMPS/MMA二元共聚微球,用FTIR、TGA-DSC、TEM和粒度分析仪等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和热性能分别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并初步探讨了聚合反应机理. 结果表明,超声波功率为200 W,在45 ℃反应75 min后转化率达83%,合成得到的高分子微球分散均匀,粒径在0.77 μm左右,Tg为120 ℃.  相似文献   
58.
以双胺类配体[K2(L)(THF)2] (1)(L=Ph2Si(NAr)2, Ar=2, 6-iPr2C6H3)与二价稀土YbI2(THF)2的交换反应得到2个不同类型的化合物[Yb(L)(THF)3] (2)和{Yb(L)2[K(THF)2]2} (3)。对化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结构解析, 核磁共振和元素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2中, 通过1个双齿含氮配体和3个中性THF分子配位, 以五配位模式稳定二价镱稀土中心。而化合物3中二价稀土镱是与2个螯合胺类配体配位, 以共平面、四配位模式稳定其金属中心。K+恰好在配体的2个苯环之间, 形成独特的三明治结构, 有助于化合物的稳定。  相似文献   
5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碳离子碰撞碳纳米管中顶位、键中心和六元环中心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分析低、中、高3种入射能分别对碰撞过程的影响,探索了典型缺陷形成的微观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碰撞碳纳米管中不同空间位置,其碰撞结果差异较大,其中顶位碰撞阈能最低,约为20 eV;碰撞六元环中心时碳管会发生严重变形,损伤最为严重。通过分析入射离子动能,碳纳米管热动能、质心动能以及势能随时间的演化规律,阐述了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移机制。  相似文献   
60.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载能碳离子撞击石墨烯中Stone-Wales缺陷的动力学过程,计算了Stone-Wales缺陷中初级碰撞原子的离位阈能和载能碳离子使其移位的入射阈能,并与完美石墨烯结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初级碰撞原子与入射离子动能和势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研究了碰撞过程中能量转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碰撞原子产生离位并最终脱离石墨烯体系的最小能量为25.0 eV;当初始动能为23.0 eV时,Stone-Wales缺陷中2个七元环共用的碳-碳键旋转90°形成了完美的石墨烯结构;使Stone-Wales缺陷中初级碰撞原子发生离位的载能碳离子最小入射能为41.0 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