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佳木斯市珠算协会根据省珠协三年规划“普及珠脑速算,从少儿抓起”指示精神,先后在98年及99年初举办了二期珠脑速算师资培训班,对来自五区六县的130余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培训。培训班结束后各县区都以不同形式开展了实验教学,为检验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42.
文石型碳酸钙晶须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娜  刘欢  冯少强  刘晓芳 《化学通报》2013,(12):1141-1144
文石相碳酸钙是一种新型环保晶须材料,利用沉淀反应原理,选择氯化钙和碳酸钠作为反应原料,制备出表面光滑的碳酸钙晶须。考察了温度、氯化镁浓度以及溶液pH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氯化镁有利于文石相碳酸钙的形成,在浓度达到0.5mol/L以上时可得到单一文石晶须。同时,还考察了其作为填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3.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Pb(NA)L]n 1, [Pb(CH3COO)L]n·nH2O 2(H2NA=烟酸, L=2-(4-硝基苯酚基)-1H-咪唑[4, 5-f][1, 10]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4.
硅(Si)具有极高的理论容量、 较低的电压平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有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潜力. 但Si不同于石墨, 其固有电导率低, 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巨大, 不宜直接作为负极材料. 因此出现了许多从维度结构、 复合材料、 黏结剂和电解质等方面改善或适配Si基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案, 以使其满足商业化的要求. 本文综合评述了近年Si基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不同方面的设计要素, 介绍了代表性材料的性能表现, 最后, 对目前Si基材料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展望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5.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和UV诱导技术,制备具有较高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吡咯烷酮(PNVP)复合膜。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对PET-PNVP复合膜表面的结构形态进行了系统表征,对影响接枝度的因素如引发剂浓度、UV辐射时间、单体浓度也做了系统分析。润湿性分析结果表明,接枝PNVP的PET膜表面亲水性得到了有效改善。体外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PET-PNVP复合膜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噻唑蓝比色法(MTT法)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TPNVP复合膜没有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46.
利用蜡烛灰制备了超疏水疏油涂层, 并证明其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 蜡烛灰的多孔网状的纳米结构放大了低表面能全氟辛基硅烷(TMEDA)的润湿性, 达到了超疏水疏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7.
利用仿生合成原理,选取天冬氨酸作为诱导剂,采用沉淀反应法制备出糖果状球霰石型碳酸钙粒子,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诱导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对碳酸钙粒子晶型和形貌的影响,探讨了其反应原理.结果表明,所得碳酸钙粒子荧光性增强.此方法对碳酸钙的仿生合成与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 SOFC)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和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其中,电极作为电化学反应场所,对SOFC的性能起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的SOFC电极,表面析出纳米颗粒后电极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就钙钛矿型电极材料表面原位析出的研究予以总结。首先,探讨钙钛矿的晶体结构类型对电极表面原位析出的影响;其次,详细地介绍了钙钛矿中各种缺陷对析出纳米颗粒的影响;而后对比了目前主要的两种原位析出方式,并对不同的析出产物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目前SOFC电极表面原位析出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这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