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1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321.
黄书文  刘涛  汪克林 《物理学报》2010,59(3):2033-2037
讨论了DNA一维Holstein模型的严格对角化求解方法,在此基础上比较它与相干态变分法的结果,从而对后者的可靠性及精确程度进行检验,得到的结果表明两者确有明显的差异,严格对角化解方法得到的基态能量更低,达到饱和情形的格点数更少,本方法不仅可以讨论系统的基态,而且还能给出其能谱及激发态.严格对角化解方法对DNA的研究较之变分法的讨论有显著的改进. 关键词: Holstein模型 严格对角化解 基态能量 能谱  相似文献   
322.
刘涛  喻松  张华  史培明  顾畹仪 《物理学报》2009,58(4):2482-2487
系统分析了基于准相位匹配晶体的光参量放大过程中极化周期和非共线结构对信号光调谐带宽的影响.提出了最大极化周期的概念,用于描述非共线相位匹配和群速度匹配同时满足时晶体的极化周期所能达到的最大值,给出了用于计算不同温度下周期极化铌酸锂晶体的最大极化周期的数学公式,并确定了宽带可调谐光参量放大过程应使用的最佳非共线结构.当采用此非共线结构时,通过将晶体的极化周期设定为最大极化周期可以在相对最大的波长范围内实现信号光的调谐放大输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用于最大化光参量放大过程的信号光调谐带宽、确定工作温度等最佳工作参数以及简化实验操作方法的可行性方案.最后对最大极化周期和非共线结构对光参量放大的参量带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光参量放大 极化周期 非共线结构 带宽  相似文献   
323.
林志琦  宋国明  刘涛  逄林 《光子学报》2009,38(2):334-338
对大气激光移动通信的调制方式进行了研究,介绍了OOK、PPM、DPPM、DPIM及DH-PIM调制方式并分析了其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一种H-PPM调制方式并与其它调制方式进行了比较.该方式在继承标准PPM优良误码特性的同时,在接收端解调时不需要符号同步,简化了接收机的设计,降低了系统实现的难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此H-PPM调制方式可以满足移动车辆间短距离、高可靠性、小数据容量激光通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324.
刘涛  左浩毅 《光散射学报》2009,21(4):332-334
采用计算模拟的方式研究了遗传算法和线性回归法反演气溶胶粒径分布的准确性。发现遗传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Mie矩阵向量间多重共线性给反演带来的误差, 其模拟结果优于普通线性回归法。  相似文献   
325.
基于超材料吸波体的低雷达散射截面微带天线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欢欢  曹祥玉  高军  刘涛  马嘉俊  姚旭  李文强 《物理学报》2013,62(6):64103-064103
设计了一种高吸波率、宽入射角、无表面损耗层的超材料吸波体, 并将其用于微带天线的带内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减缩.实验结果表明: 设计的吸波体的厚度为0.3 mm, 吸波率达99.9%, 相比普通微带天线, 加载该吸波体后的天线在工作频带内法向RCS减缩都在3 dB以上, 最大减缩16.7 dB, 单站RCS在-30°–+30° 角域、双站RCS在-90°–+90°角域减缩超过3 dB, 且天线辐射性能保持不变. 证实了该吸波体具有良好的吸波效果, 可以应用于微带天线的带内隐身. 关键词: 超材料吸波体 微带天线 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326.
李思佳  曹祥玉  高军  刘涛  杨欢欢  李文强 《物理学报》2013,62(12):124101-124101
为了缩减天线带内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 RCS), 在双频带完美吸波材料的基础上, 通过缩小两吸波率峰值之间的距离, 设计出了一种频带较宽的超薄完美吸波体.该吸波体由两层金属及其中间的有耗介质组成, 底面金属不刻蚀, 顶面由方形贴片和绕其四周的开口方环组成, 该结构具有低频点LC谐振和高频点偶极子谐振的特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吸波体具有极化不敏感和宽入射角的特征, 其在厚度小于0.01λ的条件下, 具有8.2%的半波功率相对带宽, 最大吸波率的峰值为91.6%和96.5%. 将吸波体用于圆极化的倾斜波束 (tilted beam, TB)天线, 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 该天线在保持增益不变的条件下, 不仅轴比得到改善, 有效带宽得到拓展, 且在5.5–6.5 GHz范围内TB天线的RCS缩减至少在3 dBsm以上, 在谐振频点处最大缩减幅度分别为11 dBsm和8 dBsm; 在两谐振点处鼻锥方向-36°–+36°范围内, TB天线的RCS缩减均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超薄完美吸波体 TB天线 雷达散射截面 圆极化  相似文献   
327.
杨欢欢  曹祥玉  高军  刘涛  李思佳  赵一  袁子东  张浩 《物理学报》2013,62(21):214101-214101
基于超材料的电磁谐振特性, 设计、制作了一种极化无关的宽带低雷达散射截面 (radar cross section, RCS)超材料吸波体. 通过场分布和反演法分析了其吸波机理, 利用波导法和空间波法测试了其吸波率和RCS特性. 理论分析表明: 在平面波的作用下, 该吸波体对某一吸波频率在不同的位置分别提供电谐振和磁谐振, 对不同的吸波频率, 利用不同的介质层提供主要的能量损耗, 从而有效减弱了电磁耦合, 保证了宽频带的强吸收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设计的三层结构吸波体吸波率达90%以上的带宽是单层结构的4.25倍, RCS减缩10 dB以上的带宽为5.1%, 其单元尺寸为0.17λ, 厚度仅为0.015λ. 该吸波体的低RCS特性还具有极化无关、宽入射角的特点, 且通过改变吸波体的夹层结构可以实现工作带宽的灵活调节. 关键词: 超材料吸波体 雷达散射截面 宽带 电磁谐振  相似文献   
328.
孙沛  李建军  邓军  韩军  马凌云  刘涛 《物理学报》2013,62(2):26801-026801
用来制作光电子器件的(Al0.1Ga0.9)0.5 In0.5P为直接带隙的四元合金材料,对应的发光波长为630 nm,在其LP-MOCVD (low press-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外延生长过程中温度的高低成为影响其质量的关键,找到合适的生长温度窗口很有必要.实验中分别在700℃,680℃,670℃和660℃的条件下生长出作为发光二极管有源区的(Al0.1Ga0.9)0.5 In0.5P多量子阱结构,通过PL谱的测试对比分析,找出最佳生长温度在670℃附近.之后对比各外延片的PL谱、表面形貌,并对反应室的气流场进行了模拟,对各温度下生长状况的原因作出了深入分析.分析得到,高温下In组分的再蒸发会引起晶格失配并导致位错;低温下O杂质的并入会形成大量非辐射复合中心影响晶体质量,因此导致了(Al0.1Ga0.9)0.5In0.5P生长温度窗口较窄,文章最后提出In源有效浓度的提高是解决高温生长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9.
利用整体毛细管X光透镜和超环面镜的组合会聚了同步辐射.在8keV能量点, 利用超环面镜, 将面积为2.3×26mm2、竖直发散度和水平发散度分别近似为零和1.1mrad的光束会聚为面积为0.9×0.3mm2、水平和竖直 发散度分别为1.4mrad和0.1mrad的束斑, 然后利用整体毛细管X光透镜将上述束斑会聚为直径为21.4μm的焦斑, 焦斑处单位面积上的强度(功率密度)增益为59, 焦距为13.3mm, 该整体毛细管X光透镜在8keV能量点, 对上述 束斑的传输效率为7.9%  相似文献   
330.
刘莉  刘美芳  刘涛  李丽敏 《化学通报》2015,78(10):907-911
通过NaBH4还原AgNO3得到胶体银纳米粒子,制作了以该纳米粒子修饰的银电极。研究了银纳米粒子修饰银电极在电催化中的应用,并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该修饰电极对醋酸具有电催化活性,但酪氨酸却对该催化信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建立了用胶体银纳米粒子修饰银电极在NaAc-HAc缓冲溶液中检测酪氨酸的方法,并讨论了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在pH = 5.5时,峰电流与酪氨酸的浓度在1.0×10-8~1.0×10-3mol L-1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2×10-9 mol L-1,线性回归方程为Ip (μA) = 7.64 pC – 15.69 ( R = 99.73% )。用该方法检测氨基酸注射液中酪氨酸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95.2%~107.8%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