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化学   9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6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葫芦形微凹坑对不锈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中利用皮秒激光系统对不锈钢表面进行织构化处理,通过Fluent有限元软件和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分析了非规则对称葫芦形织构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具有规则对称性的圆凹坑织构试样及光滑织构试样进行对比,同时利用S-3400 N扫描电镜观察试样表面的磨痕形貌.结果表明:润滑状态下葫芦形正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要明显低于圆凹坑织构试样及无织构光滑试样,葫芦形反方向织构试样的摩擦系数与圆凹坑织构试样相近.这主要是由于织构形状及润滑液流动方向对织构试样产生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润滑液流动方向上,扩大织构自身形状的收敛区间可以强化织构的流体动压效应,这一结论将为进一步优化织构形状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222.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系数影响因素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理论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并分析工作参数和端面形貌分形参数对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依据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系数分形模型,并考虑端面摩擦系数与端面平均温度的相互耦合关系,通过模拟计算,对B104a-70型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系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端面摩擦系数随着弹簧比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密封流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当转速较小时,端面摩擦系数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当转速增大到一定数值后,端面摩擦系数则随着转速的增大而略有减小;端面摩擦系数随着软质环端面分形维数的增大和特征尺度系数的减小而增大,且端面越光滑增大的幅度越大.通过在不同的弹簧比压、密封流体压力和转速下的试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试验密封流体为15℃清水.结果表明:随着弹簧比压、密封流体压力及转速的变化,摩擦系数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的变化规律相同;当转速和密封流体压力均较小时,最大相对误差为21.74%;而当转速达到正常工作转速2 900 r/min时,最大相对误差为5.08%.  相似文献   
223.
30CrMnSiNi2A钢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销盘高速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对30Cr Mn Si Ni2A低合金超高强度钢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应用JSM-6390A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衍射方法对摩擦磨损表面进行观察,表征其摩擦表面的微观形貌、摩擦磨损产生的磨屑以及由于摩擦产热而引起的氧化物,进而推断出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速度和载荷的增大而减少,其速度是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在摩擦初期当摩擦系数快速下降时,摩擦表面温度急剧增加,当达到一定数值后二者都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随着速度和载荷增大,磨损机理主要由氧化磨损转变为剥落、塑性变形、犁沟以及黏着磨损,且磨损表层的氧化物由Fe O转变为Fe_3O_4和Fe_2O_3,当出现Fe_2O_3氧化物时,磨损率急剧升高.  相似文献   
224.
为改善机械零件的表面性能,采用超声波辅助化学沉积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得Ni-P-TiN纳米镀层,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进行微观组织、机械性能及摩擦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镀态Ni-P-TiN纳米镀层主要由大量Ni和少量TiN组成,镍晶粒和TiN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95nm和42 nm.当热处理温度达到300℃时,Ni-P-TiN纳米镀层中出现Ni3P相和NiO相,其显微硬度高达951.9Hv,其平均摩擦系数为0.43.  相似文献   
225.
通过对斯特林制冷机现用的自润滑耐磨涂层材料进行三批次的喷涂试验,对该三批次的耐磨涂料在同一条件下喷涂后,分别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摩擦系数、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的测试,结果得出摩擦系数稳定在0.14-0.15,附着力稳定在0级,柔韧性稳定在1mm,抗冲击强度稳定在12N·m。即三批次耐磨涂层的摩擦系数、附着力、柔韧性和抗冲击强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26.
摩擦耦合变形条件下奥氏体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自制的摩擦耦合变形试验装置,对SUS304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带在摩擦耦合变形条件下与淬火回火DC53冷作模具钢的往复摩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带试样的塑性变形规律及相变特征,并对其磨损形貌进行了SEM观察.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特点;摩擦系数随滑动速率的增加而减小,且所有试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均随试验进程表现出先减小后趋于稳定的规律.不锈钢试样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形量与时间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且其摩擦中心区域的塑性变形大于端部变形量,其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该研究对亚稳奥氏体不锈钢在实际加工成形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7.
采用射频溅射法,通过预先制备Ti和Ni 2种过渡层的工艺在3Cr13马氏体不锈钢基片上制备了硫化钨薄膜,通过与无过渡层的射频溅射WS2薄膜对比,研究了2种过渡层对薄膜性能的影响.3种样品的物相分析,表面形貌观察,微区化学成分测定,膜基结合力和薄膜摩擦系数测试等结果表明,Ti过渡层对硫化钨薄膜结构和S/W原子比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膜层的摩擦系数影响也不大,但薄膜耐磨性有所提高.而Ni过渡层虽对S/W原子比无明显影响,但却明显地提高薄膜Ⅱ型织构(基面取向)的强度,从而降低了薄膜的摩擦系数,提高了薄膜耐磨性.  相似文献   
228.
综合考虑接触几何、接触载荷、速度矢量、卷吸夹角、表面粗糙度、流变特性等因素,研究了不同啮合位置以及不同转速下弧齿锥齿轮的摩擦系数与啮合效率.结果表明:一对啮合副从啮入到啮出过程中,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与相对滑动速度变化趋势相反;一个啮合周期内,弧齿锥齿轮啮合效率与摩擦系数变化规律相似,但在啮出点附近,由于下一对啮合副进入啮合,啮合效率开始增大;随着转速增大,摩擦系数减小,啮合效率增大.采用文献中已有摩擦系数计算方法分析了弧齿锥齿轮摩擦系数和啮合效率,并与本文中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节点啮合时,采用经验公式与简化算法的摩擦系数预测结果误差较大,而啮合效率计算误差较小;混合润滑和全膜润滑状态下,基于摩擦系数简化算法的弧齿锥齿轮效率计算结果与本文中的计算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229.
Cu-Al-Mn相变合金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Cu-11.9Al-2.5Mn相变合金粉以20%,30%和40%的质量百分数掺入到酚醛树脂基摩擦材料中,采用摩擦试验机测试试样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的磨损表面,并比较分析了相变合金粉对试样摩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相变合金粉的试样相比,掺入合金粉后,试样的热衰退程度大大降低,盘温为350℃时摩擦系数反而略有升高.此现象应与Cu-11.9Al-2.5Mn合金发生逆马氏体相变,吸收摩擦热,延缓温度上升有关.当掺入比例为30%时,摩擦系数稳定性最好.随着掺入比例的提高,磨损率上升.当掺入比例提高至40%时,由于树脂相对量减小,使合金颗粒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变差,合金颗粒脱落量增大,磨损率在350℃时剧增.  相似文献   
230.
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伴随法,根据32个验潮站的水位观测资料来优化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所作的一系列数值模拟实验表明;利用伴随方法优化渤、黄海的底摩擦系数能够有效地减少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