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35篇
晶体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La_(1-1·333X)Th_XNiO_(3-λ)(0≤x≤0.75)催化剂的固态性质与催化氢氧化性能的关系。发现在LaNiO_3中掺入Th~(4+)能形成阳离子空位,稳定体系中Ni~(3+)浓度和降低氧空位的有序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NO选择性。氨氧化制硝酸的主要活性氧种可能是定位在氧空位上的O~-离子。催化机理遵从Redox机理,阳离子空位的形成有利于Redox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La_(1-x)Sr_xNiO_(3-λ)(0≤x≤1)系列催化剂的固态性质与催化氨氧化反应性能的关系。发现在LaNiO_3中掺入Sr~(2+),在x≤0.3的范围内,催化剂保持钙钛石结构不变,但晶格发生了较大的畸变,氧空位有序化程度提高;在X>0.3的范围内,钙钛石结构逐步被破坏,出现La_2NiO_4相。此系列催化剂用于氨氧化反应,Ni~(3+)是主要的活性离子,O~-或O_2~(2-)离子为主要活性氧种,反应遵循Redox机理。  相似文献   
23.
24.
研究了YBa2Cu3O6~7超导催化剂上CO2的加氢反应。应用TPD、TPR、SEM和原位FTIR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CO2极易吸附到YBa2Cu3O6~7催化剂的氧空位上。反应过的催化剂易被还原。反应的中间物种是醛基和甲酸根。根据FTIR结果提出甲醇是CO2和H2反应的直接产物,CO2+H2→CH3OH+H2O和CO2+H2→CO+H2O是体系中存在的平行反应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YBa2Cu3O6~7超导催化剂上CO加氢反应,反应主要产物是甲醇和二甲醚。利用原位FTIR、XPS和XR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原位FTIR结果表明,反应中间物可能为醛基、甲氧基和甲酸根。CO吸附到YBa2Cu3O6~7上与晶格氧发生反应生成CO2,YBa2Cu3O6~7产生氧空位并由Orthorhombic相转变为Tetragonal相。  相似文献   
26.
通过预还原的LaNiO3,La4Ni3O10,La3Ni2O7和La2NiO4催化分解CH4可以制备大量高度石墨化的碳纳米管。还原前后的催化剂的结构和组分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定。所制得的碳纳米管由扫描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碳纳米管在空气在的热氧化性由热重实验(TG)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催化剂前驱中的La/Ni比会影响碳纳米管的管径分布和石墨化程度。La/Ni比越小,碳纳米管的管径越大,石墨化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7.
制备了Cu-Zn-Al (4/50/5)催化剂(Cat)和Cu-Zn-Al-Li(40/50/5/5)催化剂(Cat-Li).并将其分别用于由CO/H_2和CO_2/H_2合成甲醇。诸如TPD、TPR、TPSR、脉冲、CD3I-捕获、同位素标记、EPR及原位DRIFT等技术和方法被用来表征这两种催化剂及研究反应机理,对处于去氢、含氢及含氧态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阐明表面氧和表面氢对CO_2和CO活化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由甲酸根和甲醛氢化及甲醇氧化结果为证的CO/CO_2氢化机理。由于通过Li 取代CuO晶格上的Cu2+形成的氢空位,在Cat中添加Li+改善了甲醇合成活性。CO_2能被一捕获的电子(F-中心)活化,生成的CO2-能容易地被氢化成甲酸根和亚甲基双草酰,后者分解生成H2CO和表面氧。CO能被表面氧活化,生成的CO2-将遵循CO_2氢化的途径。在CD3I-捕获的实验中,我们捕获了表面氧。在无表面氧时,CO可能直接氢化成甲酸基,即CO_2氢化中的一途径。由亚甲基双草酰产生的H2CO表面模型可能与由甲醛吸附或CO氢化生成的H2CO表面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28.
甲烷在预还原的LaCoO3催化剂上分解生成碳纳米管(CNTs)。研究了稳态下NO在CNTs,Rh/CNTs,Rh/A12O3上的分解,温度区间为573K~973K,原料气为6000ppm的NO,He为平衡气。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1)Rh的负载显著降低了CNTs的氢吸收量;(2)负载于CNTs上的Rh比负载于A12O3上的Rh更易还原。在573K时NO即能与预还原后的CNTs,Rh/CNTS,Rh/Al2O3中存储的氢反应;随着氢的消耗,反应活性逐渐降低,当储存的氢消耗完后,NO的直接催化反应发生。在873 K及以上,Rh/CNTs中的CNTs能彼NO分解产生的氧氧化为CO。在973K时,NO在CNTs上几乎能100%分解,连续反应150min后其反应活性不降低,且未观察到CO或CO2的生成。在973K时CNTs本身可作为NO分解的催化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29.
在流动床反应器上利用原位还原类钙钛复合氧化物所得纳米金属颗粒(Fe、Cu)催化裂解CH4可大量制备尺寸均一的碳纳米管。制备的碳纳米管形貌通过透射电镜(TEM)来观察表征。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利用不同的类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可以合成具有不同结构的碳纳米管。  相似文献   
30.
利用沸腾床反应器制备碳纳米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纳米管自1991年被日本NEC的Iijima发现以来,已经引起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电学和力学性质,其导电性与管本身的直径和管的螺旋度有关,随着这些参数的变化,碳纳米管可表现出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扬氏模量的测量表明,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强度,这些都预示着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