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51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冲飞 《应用声学》1986,5(4):47-47
中国声学学会电声学分科学会于1986年3月22日—27日在南京召开了“听音评价术语研讨会”.来自教育、科研、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的2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分科学会主任委员张桂昌高级工程师回顾了我国音质评价工作的发展过程,小结了自1979年第一次全国性音质评价会议(传声器音质评价学术交流会)以来,我国音质评价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听音评价术语过去存在不全统一的问题.为了讨论时各代表能够达到较为一致的看法和理解,会前不少代表做了准备,特别是南京大学声学所包紫薇副教授收集了全国有关专家、学者过去所做的听音评价术  相似文献   
22.
天歌 《应用声学》2003,22(4):30-30
由王以真先生编著的《实用扬声器技术手册》一书已由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全书18章、60余万字、16开本432页。 本书详尽地、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锥形扬声器、球顶扬声器、号筒扬声器、音箱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对一些新型和特殊的扬声器如平面振膜扬声器、  相似文献   
23.
杭州剧院原设计曾考虑加设舞台反射板,以便在举行音乐会时获得更好的音质,但当时由于经济条件未能实现。1986年7月正式决定加设,并立即进行设计,设计上考虑采用分离式反射板。该反射板8月中旬首次由日本静冈交响乐团使用(图1)。演员及听众对此反射板效果反映良好。现将其设计、使用及测试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4.
项端祈 《应用声学》2002,21(1):40-45
我国建筑学声在近20年间,无论在科研、设计、声学材料(结构)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在厅堂音质设计的个别领域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就上述几方面作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5.
本文概括介绍音质模型试验所用某些材料的声吸收模拟结果,其中包括有多孔性材料、穿孔吸声构造和薄板共振吸声构造等.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适当控制模拟条件和进行大量测试,可以寻找出某些适用于音质模型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6.
厅堂声学缩尺模型五十二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健 《应用声学》1988,7(2):29-35
厅堂声学缩尺模型自1934年F.Spondok首先提出后,经过五十年代的初步应用时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极盛时期,在客观指标测量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实用化,并在厅堂音质设计和研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对声学缩尺模型五十二年来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 本文参考了120多篇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27.
王季卿 《应用声学》2001,20(1):46-4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端祈高级工程师撰写的 《音乐建筑-音乐、声学、建筑》一书已于1999年 6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丰富 的参考书,它提供了大量有关音乐厅、歌剧院、多功 能剧院、琴房教室和排练厅、音乐录音室的声学设计 资料,并配有精美的插图和照片.建筑师和建筑声学 工作者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其中包括国 外的和国内的,国内的多来自作者多年工程设计的实 践经验. 音乐建筑设计涉及音乐、声学和建筑诸多方面, 是比较特殊的建筑类型。由于音乐欣赏带有相当大的 主观性,故要满足使用者的要求,除了已掌握的音质 基本物理参量和与之相应的建筑措施外,还需考虑不 少不确定的或未知的因素.但不能因此而认为音乐厅 的音质设计成功与否要"凭运气",是"黑箱作业".  相似文献   
28.
中国传统戏场亭式戏台拢音效果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季卿  莫方朔 《应用声学》2013,32(4):290-294
传统戏场的建筑形制多样,其戏台形式也各异。最具代表性的是三面敞开的亭式戏台。戏台面积不大,顶棚不高,或有华丽穹形或其它构架形式的藻井。这些组合起到声反射罩作用。在此演唱,自我感受良好,即行家所谓的“拢音”效果。这种结构到底对演唱者有什么辅助作用,并无研究资料。本文借助音乐厅舞台上乐师对支持度的指标早期支持度来考察,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比了平顶结构与穹顶结构的音质效果。初步的模拟结果显示穹顶中央附近位置的早期支持度比平顶下相同位置的更高。说明了传统戏场的亭式戏台穹顶对演唱者是有支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9.
 前不久,本刊负责人收到张永德教授寄来的《音乐物理学导论》一书后,就有关音乐物理学含义、提出背景、理论与实践意义等问题向该书作者进行讨教.现将张教授来信转载如下,期望得到广大科技人员与读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0.
王季卿 《应用声学》2002,21(5):29-29
世界著名声学家L.L.Beranek教授应魏荣爵院士邀请,在南京大学百年校庆学术报告会(2002年5月22日)上作了“音乐厅和歌剧院”的报告。白瑞纳克教授在会前和会后访问了北京和上海,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同济大学作了“音乐厅音质的客观参量”和“音乐厅和歌剧院”等学术报告。介绍了他的丰富设计经验和卓越研究成果。并在同济大学举行他的名著《音乐厅和歌剧院》中文版首发式(王季卿、戴根华、项端析、郑敏华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音乐、声学和建筑三个方面探讨大厅音质最新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