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1 引言 研究资料表明,恶性肿瘤会导致人体血清铜升高.铜离子具有促氧化作用,造成细胞DNA损伤,进而使细胞癌变.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由于体内血清铜蓝蛋白结合铜离子能力差,从而导致血中游离Cu增多,以致引起体内器官蓄积浓度增加,对脏器造成损害,导致神经系统或精神的异常.所以,了解非蛋白结合铜水平可以帮助人们获得不同疾病患者不同形态铜在体内更多的信息,加深对铜代谢异常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2.
高速旋转的超导转子可用作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其转子结构的质量偏心和球面误差是限制其精度提升的关键因素,转子结构越复杂,其制作和装配过程造成的质量偏心和球面误差就越大,则其测量角速度的精度越低.基于此介绍了一种转子结构简单的超导转子磁悬浮结构,并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其磁悬浮结构的磁耦合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其对超导转子磁支承力的影响.然后基于磁路原理对磁支承结构的磁路建模,提出了一种对超导转子磁支承结构承载能力分析的方法,并设计出一种优化超导转子磁支承结构承载能力的方案.研究结果为超导转子磁悬浮系统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及其承载能力的分析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束束效应是限制对撞机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其限制作用可以通过补偿机制来改善。针对正对撞束束效应,提出两种实现束束补偿的对撞机结构,并对实现束束补偿的原理和需要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流进行正对撞束束补偿的方案,并且基于超级质子质子对撞机进行模拟研究,研究了补偿前后束流粒子分布、频移和粒子损失等变化情况。束束补偿可以减小束团内部粒子的频散,减小束流损失,提高束流寿命,可以大幅提高单束团流强,从而提高对撞机亮度。  相似文献   
24.
最优多故障诊断问题是一个NP-hard问题。针对平台罗经这一复杂系统,采用有向图描述元件与测试点间的因果依赖关系,并建立系统的多信号模型。在考虑元件发生故障的先验概率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算法(LRA)和子梯度优化算法(SOA)近最优多故障诊断算法,并在某型平台罗经的方位稳定系统多故障诊断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单故障诊断方法诊断速度快,适用于平台罗经这类大型复杂系统的多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5.
建立液液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样品中Cu(Ⅰ)方法。200μL血清及细胞匀浆、细胞膜液等样本与200μL 30%三氯乙酸混匀后,离心去蛋白,取上清液400与1500μLpH为12.5的甘氨酸-NaOH-缓冲溶液混至pH约为9,加入含1000μL 0.05%2,2′-联喹啉的正戊醇溶液,旋涡振荡1 min,静置分层后取有机层500μL置于2 mL特氟隆消化管,于95℃烘箱烘6 h挥发有机溶剂,冷却至室温后分别加入200μL硝酸和双氧水,80℃水浴消化,室温加入600μL 1%硝酸后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的结果为Cu(Ⅰ)含量。另取100μL血清(200μL细胞匀浆、细胞膜液)置于2 mL特氟隆消化管,于80℃烘箱烘5 h至样品干燥,冷却至室温分别加入200μL硝酸和双氧水,80℃水浴消化后,室温用1%硝酸稀释成1000μ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总铜含量。方法检测限:0.04μg·L-1,相对偏差<5%。回收率:95%~102%。用此法检测了一些无机样品和生物样品。测定的结果表明,宫颈癌患者血清Cu(Ⅰ)比正常人要高,总铜含量差别不大。一些无机样品如自来水、农夫山泉水、尿液含Cu(Ⅱ)离子不含Cu(Ⅰ)离子,而生物样品如肝细胞及肝细胞膜含有Cu(Ⅰ)离子不含Cu(Ⅱ)离子。本法可以在混有Cu(Ⅱ)离子的情况下测定Cu(Ⅰ)离子,且10倍Cu(Ⅱ)离子浓度存在下测定痕量Cu(Ⅰ)离子无干扰。  相似文献   
26.
硅镁凝胶浸渍改性杉木在物理力学性能方面提升较佳,探究硅镁凝胶在杉木中的固着性能和机制,对后续研究与创新具有一定意义。以硅镁凝胶为改性药剂,人工林杉木为基材,浸渍干燥后制得改性杉木。通过FTIR和XPS分析杉木素材和改性杉木的化学成分和结合方式,并对硅镁凝胶在木材中的分布以及改性杉木的渗透性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硅镁凝胶浸渍改性杉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密度均达到0.5 g·cm-3以上,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相比杉木素材分别提升了99.73%和58.48%,端面硬度从3 659 N提升到5 843 N,基本已达到中等木材的性能指标。EDS结果证明药剂在杉木细胞腔中填充状况良好,Si,O,Na和Mg等主要元素与浸渍药剂硅镁凝胶相符且分布均匀。对浸洗前后的改性杉木试样和素材分别进行分层XPS测试,改性材的O/C增大,各元素在不同深度的含量十分接近,硅镁凝胶在杉木中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浸洗后Si元素含量稳定,而钠元素有所降低,可能是部分钠盐的溶解流失造成,且不同深度的元素含量变化趋于一致,改性杉木的抗流失性较好。相比于硅酸钠浸渍改性杉木,硅镁凝胶改性杉木在96 h流失率降低到10.8%,抗流失效果较好。FTIR测试结果表明硅酸钠溶液对杉木的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有破坏和脱出作用,对杉木的通透性有所改善,且更容易与药剂形成化学键结合。C,O和Si元素的XPS谱图结果表明,改性后C(1s)向低结合能偏移,性质更加稳定,O—H结合大量减少,Si—O结合增多,硅镁凝胶能够在杉木中形成稳定的Si—O—C化学结构,药剂能够在细胞壁上实现高效固着。研究结果为改性材的药剂流失性检测和固着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硅镁凝胶浸渍改性杉木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7.
孙元胜  田赛克  王娜  岳森  张源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2):024002-1-024002-5
粒子加速器中真空元件的阻抗是引起束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基于储存环的新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的设计发射度更小,相应地要求更小的真空盒孔径,进而带来阻抗的显著增加,这就要求在设计阶段对真空元件的阻抗进行准确的评估和优化。阻抗测量是验证阻抗模型准确性的重要手段,而同轴线法是常用的实验室测量方法。对小孔径真空元件同轴线法纵向阻抗测量进行了研究,针对窄带阻抗元件,使用pillbox腔开展了相关的阻抗测量,研究了不同的内导体尺寸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基于尾场模拟、散射参数模拟以及本征模模拟对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和测量结果符合很好,并证明原有的内导体导致谐振峰频移的理论分析应用于小孔径元件时存在偏差。此外针对非窄带阻抗元件,对条带冲击磁铁结构进行了同轴线法阻抗测量,研究了内导体对结果的影响,验证了同轴线法测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陈满花  于丹  张源  夏勇 《光谱实验室》2009,26(5):1153-1155
探讨了丁二酮肟光度法直接测定镍铬烤瓷合金中镍的可行性。样品经酸完全溶解,镍在氨性介质且有氧化剂(碘)存在时与丁二酮肟显色,测定吸光度结合标准加入法绘制校准曲线,从而直接测定镍含量。样品镍含量的平均值为63.3%,相对标准差为3.6%,加标回收率为91.97%—109.5%。丁二酮肟光度法可直接测定镍铬烤瓷合金中的镍,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9.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对锌含量在μg·mL~(-1)~mg·L~(-1)范围的水样品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进行了研究。通常由于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中,由于锌的灵敏度很高使制样过程易受到污染,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需较繁杂的富集。通过在样品加入乙醇降低空白值和改进精密度,调节仪器条件的内气流为0.5L·min~(-1)以降低锌的灵敏度,使方法线性范围达到0~20μg·L~(-1)。本法相对标准偏差为0.5%~5.9%之间,检测限为0.098μg·L~(-1)。应用于天然河水、自来水及瓶装矿泉水中锌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0.
张源  于程辉  季大恒  徐刚  魏源源  秦庆 《中国物理 C》2011,35(12):1143-1147
The existing linear coupling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 method are introduced briefly. The so-called local and global coupling is discussed in more detail. The vertical orbit distortion excited by a horizontal corrector is represented with the coupling parameters at the corrector and the observation point. The formula is used to measure the coupling in BEPCⅡ. In order to correct the coupling, vertical correctors are used to change the vertical orbit through sextupoles by a least square method. We also introduce and review other frequently used coupling measurement/tuning methods used in our mach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