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21篇
晶体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TiC、C、Mn、Ni、Mo、α-Al2O3微粉和还原Fe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Al2O3-TiC/Fe金属基陶瓷材料.利用管式真空烧结炉(φ150 mm)高真空(2.5 Pa)烧结,烧成温度为1530℃,保温时间90 min.研究探讨不同稀土添加剂对试样吸水率及体积密度的影响,揭示材料的耐磨性能,以及稀土添加剂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影响.试验表明:在以上条件下,添加0.3;的Y2O3时,Al2O3-TiC/Fe基金属陶瓷材料的吸水率和体积密度达到了最佳状态,分别为0.0310;和6.7770g/cm3,此时材料的耐磨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2.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锂皂石进行有机改性,制备有机改性锂皂石(Hectorite),并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高性能、低吸水率的尼龙6(PA6)/有机化锂皂石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对改性前后的锂皂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改性后的锂皂石结构变疏松,层间距变大,其层间距由改性前的1.33 nm增加到1.76 nm,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计算锂皂石有机物的接枝量分别为0.78和0.73 mequiv/g,接枝效率分别为71.04%和66.62%,两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有机化锂皂石的用量对复合材料结晶性能、锂皂石在基体中分散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锂皂石在PA6中没有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复合材料的结晶度随有机锂皂石用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当锂皂石的含量为5 phr时,锂皂石主要以剥离形式分散在基体中,此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均达最大值,分别为81.6 MPa和122.1 MPa,较纯PA6分别增加了25.54%和23.50%,此外,锂皂石明显降低了PA6的吸水率.  相似文献   
23.
将充分溶胀的壳聚糖/聚乙烯醇共混膜置于一定浓度的三偏磷酸钠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壳聚糖膜。用红外光谱(FTIR-AT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膜的结构,并测试了其吸水率、力学性能、酶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交联作用明显提高了膜的抗张强度和抗水性,并有效地降低了溶菌酶对其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24.
酮肼交联及硅烷偶联水性聚氨酯的成膜机理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二乙醇胺(DEA)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按Michael加成反应机理合成了一种新的聚氨酯扩链剂DDP(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四氢呋喃二醇(PTMG100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等为主要原料,在用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封端改性聚氨酯的基础上,采用自制含酮羰基二元醇N-[(1,1-二甲基-2-乙酰基)乙基]-β-二羟乙氨基丙酰胺(DDP)和1,4-丁二醇(BDO)作为扩链剂,制备了侧链含酮羰基的聚氨酯乳液.通过外加己二酸二酰肼(ADH),制得室温自交联乳液.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对扩链剂(DDP)和涂膜结构进行表征,ATR-FTIR和NMR测试证实了DDP的生成并参与反应合成了聚氨酯及乳液成膜时酮肼交联反应的发生.研究了n(—NHNH2)/n(—CO—)、n(NCO)/n(OH)、DDP含量对聚氨酯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己二酸二酰肼(ADH)的用量为0时,涂膜的吸水率随DD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n(NCO)/n(OH)1.40时,聚氨酯难以乳化并且乳液稳定性变差;在最佳配比n(—NHNH2)/n(—CO—)=1,n(NCO)/n(OH)=1.40的条件下,DDP%从0增大到7.22%时,涂膜的吸水率从39.36%降低到18.92%同时表现出很好的耐溶剂性能,交联度从51.49%上升至90.23%,拉伸强度从20.09MPa增大到28.26MPa,硬度达2H.热失重分析(TGA)表明酮肼交联结构的引入提高了涂膜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以石英坩埚废料、长石、煅烧高岭土为原料,在1180~ 1280℃下烧结制备了玻化砖,1260~ 1280℃烧结的样品达到了国标GB/T4100-2015中玻化砖的性质要求.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组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样品的抗弯强度、线收缩率和气孔率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样品致密性和抗弯强度同时增加,在1260℃达到最大值,在1280℃时,,样品中闭合气孔的膨胀导致其抗弯强度有所下降;同时,原料中的钠、钾长石均随着温度的增加,不断的分解并进入玻璃相,并分别在1220℃、1240℃时全部分解.  相似文献   
26.
聚己内酯的表面化学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生物可降解吸收的聚己内酯作为材料基质,用紫外光氧化、溶液法化学接枝的方法在其表面接上亲水性的甲基丙烯酸,用接枝前后吸水率的变化研究了最佳的氧化接枝反应条件,并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对接枝表面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得到了表面亲水性大大增强而本体性能并未明显改变的聚己内酯薄膜。  相似文献   
27.
通过吸水率和接触角测定研究了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 (PNIPAAm)接枝膜的温度敏感特性 .尽管非交联型接枝膜和交联型接枝膜的吸水特性没有显著差别 ,但是交联组分的引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接枝膜的失水趋势 ,同时也有利于接枝膜亲水性的提高 .对接枝膜进行接触角研究发现 ,在某临界温度以下 ,接触角随时间的变化表征了探测水滴与膜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为了消除接触角测定过程中水份蒸发造成的影响 ,建立了接触角修正算法和修正经验关系式 ,并发展了一种适合于温度敏感性接枝膜LCST测定的变温实时接触角测定方法 .提出了接枝膜与水滴相互作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的模型 ,并得到交联型PP接枝膜表面性能发生明显变化的临界接枝率为 0 6mg cm2 左右  相似文献   
28.
由含吡咯烷酮基丙烯酸酯类所得水凝胶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含吡咯烷酮基丙烯酸酯类所得水凝胶的性质于淑艳,潘捷,李旺金,李福绵(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1)关键词丙烯酸2-N-吡咯烷酮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N-吡咯烷酮基乙酯,水凝胶,平衡吸水率,释放行为水凝胶作为生物材料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备受瞩目,尤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