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21篇
物理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有金属或合金参与下人造金刚石形成机理的探讨》[1]一文中,阐述了非金刚石型碳转变成金刚石的历程──在有金属或合金作用下金刚石成核和长大的本质.本文着重探讨人造金刚石晶体的生长速率问题.所用碳素材料为石墨. 人造金刚石成核后的长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以视为在各向异性的基体上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所发生的个别过程的总和. 我们在用Ni-MnB合金作催溶剂的试验研究中,测量了合成条件下金刚石晶体的尺寸,通过图解,计算出了在这一条件下石墨转变成金刚石的活化能和活化体积,并且确定了金刚石生长速率与压力、温度的关系. 试验分…  相似文献   
22.
根据实践知道,在有金属或合金存在的情况下,利用高温高压装置能成功地使石墨或其它碳素材料转变成金刚石.现国外关于金刚石形成机理的说法各有不同,归结起来有三种:(1)溶剂说,(2)催化说,(3)固相转化说.但无论那种理论都无法完满地解释金刚石形成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并且都没有揭露过程的本质. 对人造金刚石形成机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弄清合成金刚石过程中非金刚石型碳转变成金刚石的历程,有利于解决优质单晶大颗粒金刚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和为发展金刚石新品种提供理沦依据. 本文总结了数十种金属与合金对合成金刚石影响的规律,提出了金刚石形成机理──催溶说.这一理沦认为,非金刚石型碳转变成金刚石时,碳在具有未饱和d电子层的Ⅳ,Ⅴ,Ⅵ,Ⅶ,Ⅷ过渡族熔融金属或合金的作用下溶解并活化为具有SP3态.被活化的碳原子或原子团,在金刚石热力学稳定区内,在不同构型的金属或合金胞体、高熔点金属碳化物等杂质上非自发成核(自发成核几率极小),并不断沉积长大.相应的,由于能量的涨落,同样可以出现石墨化和石里生长.同时形成少量的金属碳化物.木文包括如下几部分:非金刚石型碳在熔融金属或合金催溶剂中的溶解与活化;金刚石的成核与生长;金刚石的石墨化与石墨生长;  相似文献   
23.
催化动力学法测定痕量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中  陈国树 《分析化学》1995,23(4):459-462
本发现以钯(Ⅱ)作催化剂,碲(Ⅳ)作活化剂,能催化加速次磷酸钠与靛红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碲的新方法,方法检测限为3.9×10^-11gTe(Ⅳ)/ml,测定范围为0-0.5μgTe(Ⅵ)/25mL,用以测定人发中的痕量碲,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从2,2'-联吡啶-5,5'-二羧酸配体出发,利用溶剂热的方法,合成了两种新颖的碱土金属配位聚合物[Ca(bpdc)(DMF)2(H2O)2]n(1)和[Mg(bpdc)(H2O)3]n(2),并且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光致发光性质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都是一维链结构,并且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成三维的超分子结构。有趣的是,固态荧光光谱显示两种结构的荧光出现了明显的不同,联系结构分析推断可能是有机配体的不同配位构象导致的。  相似文献   
25.
以手性化合物L-青霉胺、D-青霉胺、L-半胱氨酸为单一修饰剂或组合成双修饰剂,合成不同修饰剂修饰的CdSe纳米晶。对最佳合成条件如配料比,反应pH值,回流温度,回流时间进行了优化,对CdSe纳米晶发光强度及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双修饰剂修饰的纳米晶比单修饰剂修饰的纳米晶荧光强度高,稳定性好;双修饰剂中第二修饰剂的空间位阻小的修饰效果好;不同手性修饰剂之间能以稳定方式结合的修饰效果好。研究了CdSe纳米晶对生物大分子的识别,仅发现核酸对CdSe纳米晶有明显的作用,用CdSe纳米晶作为荧光探针对大肠杆菌进行标记。  相似文献   
26.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5种阳离子交换树脂对罗非鱼肉酶解液腥味的脱除效果,发现阳离子树脂均有适当的脱腥作用,其中D113型树脂效果最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D113型树脂脱腥工艺,结果表明,在25℃下脱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液pH值5.0、树脂用量5.0%(m/v)、接触时间1.0h。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液的腥味最低,蛋白质回收率为80.61%。本工艺可用于鱼蛋白酶解液的脱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