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化学   126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粉体粒度对硅藻土基微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硅藻土基微孔陶瓷,探讨了粉体粒度对其比表面积、烧结样品的孔径及其分布、孔隙率等性能的影响.结合SEM、BET、压汞仪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d50=3.57~1.17 μm间,随粉体粒度的减小,粉体比表面积上升,烧结样品的平均孔径及孔隙率下降,其后孔径分布变宽并出现团聚;d50=1.17 μm时,粉体比表面积48.59 m2/g,烧结样品平均孔径157.8 nm,孔隙率39.3;;对孔雀石绿溶液的脱色研究表明,粉体粒度减小,多孔陶瓷的脱色能力增强,反应420 min,d50=1.17 μm粉体烧结样品的脱色率达90.8;.  相似文献   
102.
在Y3Al5 O12前躯体纳米粉末的制备过程中,容易引起团聚,或者带入杂质而降低其纯度,且其粒度均匀性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缺陷是大多数合成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而YAG透明陶瓷和掺杂YAG发光材料等必须要用高纯、超细并且团聚少的粉体.为此,探索采用一种基于sol-gel法的快燃技术来制备Y3Al5O12前躯体纳米粉...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学薄膜表面粒度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膜表面的粒度大小与热处理温度及陈化时间有关,粒度分布函数可分为泊松分布、正态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4.
105.
采用无压浸渍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锰白铜合金-W2C复合涂层,考察了比压、转速及W2C颗粒尺寸对复合涂层耐磨性的影响,并与目前钻机刹车盘用16Mn钢材料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采用2种不同W2C颗粒粒度的复合涂层的磨损量均随比压及转速的增加而增大;W2C粒度大的涂层由于W2C颗粒在锰白铜基体中分布均匀,形成较好的骨架结构,弥散强化作用较好,比W2C粒度小的涂层具有更优异的耐磨性;由于W2C颗粒能够削弱磨粒的微切削作用,抑制裂纹扩展,其涂层耐磨性比16Mn钢提高10~50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研究了镧石型碳酸镨钕[(PrNd)2(CO33·8H2O,LPN]在95℃的不同起始pH值的溶液中陈化不同时间所得样品的XRD衍射图,证明所得样品为碱式碳酸镨钕[(PrNd)(OH)(CO3),BPN]。为此,详细研究了这一相态转变的反应条件以及粒子特征变化。结果表明:LPN是由片状或条状结晶连生而成的聚集体,具有大的粒度和小的堆密度。当在热的水溶液中陈化时,由于水解反应而发生由LPN向BPN的相转变。这一相转变可以在95℃下pH=7以上的溶液中发生,其转化率随起始溶液pH值的升高和陈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相转变的进行,溶液的pH值开始下降明显,而后趋于平缓。相应地,大的团聚体颗粒解散成小的单个粒子,导致粒度减小,分布变窄,氯根含量降低和堆密度的增大。而且,这些变化直接与溶液pH值和陈化时间相关。据此,发展了一种新的制备具有高堆密度、低氯根含量、细粒度和窄分布的新方法,而且通过改变相转变条件可以方便地调谐颗粒特征。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详细论述了压片法及熔融片法测定钼精矿的分析条件。其中压片法通过大量采用同一矿区的生产样品经化学定值后作为校准样品建立校准曲线,因此粒度效应和矿物效应基本上可可忽视。文章详细地讨论了元素之间谱线干扰、背景和脉冲高度选择。使用经验系数法校正基体效应,可准确测定钼精矿中的钼、硫、铁、铜、铅、锌等11个元素。在熔融片法主要讨论了元素谱线的选择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主流的激光粒度分析是一种集激光、光电以及计算机技术对颗粒的粒度进行测试的方法。其原理是:不同粒径的颗粒对入射激光会产生不同角度的散射光,通过测量不同角度散射光的强度,可计算样品的粒度分布。由于操作简便、测试快速、精度高,在沉积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闽粤沿海第四纪盆地的上更新统与全新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层“花斑粘土”,其多被认为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河、海相沉积,在末次盛冰期,顶部暴露地表风化而成。而初步研究显示,花斑粘土与下伏沉积在颜色、结构、成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相交截然,不具备典型的风化成因关系;花斑粘土具粉砂感,干燥后易随风飞扬,沉积特征与风成黄土具有较好的可比性。粒度分布是判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的重要指标,为了探明花斑粘土的沉积属性及形成机制,选取珠江三角洲三个代表性第四纪钻孔,采用激光粒度方法,对花斑粘土的粒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斑粘土以10~50 μm的粗粉砂为众数粒组,<5 μm的粘粒为次众粒组,分别对应黄土的“基本粒组”和“挟持粒组”,是风成沉积的典型粒组构成;各项粒度参数均符合风成沉积的范围;粒度参数散点集中,粒度指数展布范围统一,均与典型黄土一致,而与下伏沉积差异截然;判别结果显示,花斑粘土属风成沉积;粒度相分析表明,花斑粘土与典型黄土投点范围重合,而与其下伏沉积显著不同。最终提出,广布闽粤沿海第四纪地层中的花斑粘土与其下伏沉积层在沉积特征及成因上并无关联,花斑粘土并非原地风化的产物,而属末次盛冰期外来的风成堆积。该结论对今后闽粤沿海地区晚第四纪古气候环境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可见,基于光学散射原理的激光粒度方法为判断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提供了有效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9.
土壤粒度对基于近红外离散波长土壤全氮预测精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粒度是对土壤近红外光谱造成严重干扰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在样本前处理阶段采用研磨和过筛土壤来降低土壤粒度干扰,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连续光谱微分法等数学方法消除土壤粒度干扰。但是对于近红外波段离散波长的建模,至今没有有效的方法消除土壤粒度干扰。为此,提出了土壤粒度修正法以解决土壤粒度干扰消除难题。首先建立土壤粒度修正模型,将农田采集的标准土壤在实验室烘干消除水分后,进行土样配置,得到4个土壤粒度(2.0, 0.9, 0.45, 0.2 mm)和6个全氮浓度等级(0, 0.04, 0.08, 0.12, 0.16, 0.2 g·kg-1)的96个土壤样本。采用MATRIX-Ⅰ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土壤样本近红外光谱,计算四个不同粒度(每个粒度包含24个土壤样本)和全部土壤样本在每个波长处(850~2 500 nm)所有样本间吸光度的光谱标准偏差,分析得到土壤粒度的特征波段为1 361和1 870 nm。采用特征波段吸光度比值作为单一输入变量建立SVM土壤粒度分类模型,土壤粒度整体分类准确率为93.8%,表明对土壤粒度进行分类是可行的。选择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基于近红外波段离散波长(1 070, 1 130, 1 245, 1 375, 1 550, 1 680 nm)吸光度的车载土壤全氮检测仪对提出的土壤粒度修正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粒度为2.0,0.9和0.45 mm的吸光度和原始土壤吸光度分别降低了62%,74%,111%和61%。表明土壤粒度修正法可以显著减小土壤粒度干扰。最后采用BPNN建立不同吸光度的全氮模型,相较于原始吸光度模型,修正后的土壤吸光度模型R2v提高了25%。表明提出的土壤粒度修正法可以显著减小土壤粒度对近红外光谱离散波长吸光度的干扰,提高车载土壤全氮检测仪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0.
岩矿反射光谱的决定因素是其成分及含量,变异因素主要为颗粒度、粗糙度、观测角度、表面形态等。为明确颗粒度与鞍山式铁矿反射光谱之间的关系,采用SVC HR-102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鞍山式铁矿的两种主要铁矿石(赤铁矿、磁铁矿)进行不同颗粒度下的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测试,分析颗粒度对赤铁矿、磁铁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规律,并明确颗粒度的敏感波段与稳定波段,为以后的定量反演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颗粒度对赤铁矿、磁铁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规律具有显著差异。当赤铁矿试样粒径由0.03 mm增加到1 mm时,光谱反射率随颗粒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二者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在不同的波段处,赤铁矿反射光谱受颗粒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在350~550 nm波段,反射光谱受颗粒度影响非常微弱,为赤铁矿反射光谱对颗粒度的稳定波段;在550~950 nm波段,反射光谱受颗粒度影响较微弱;在950~1 250 nm波段,反射光谱受颗粒度影响较显著;在1 250~2 500 nm波段,反射光谱受颗粒度影响非常显著,为赤铁矿反射光谱对颗粒度的敏感波段。当赤铁矿试样粒径大于1 mm之后,赤铁矿反射光谱多重叠,受颗粒度影响显著减弱,且二者无明显相关性。当磁铁矿试样粒径由0.03 mm增加到4 mm时,磁铁矿反射光谱对颗粒度的响应非常微弱,颗粒度引起的光谱反射率变化不超过3%,且颗粒度与磁铁矿反射光谱间无相关性,二者间联系微弱。该研究揭示了颗粒度对鞍山式铁矿反射光谱的影响规律,定量分析了颗粒度对赤铁矿、磁铁矿反射光谱的影响程度,并确定了颗粒度与试样反射率符合的函数分布关系,为提高鞍山式铁矿的品位反演精度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