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51篇
力学   19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离子交换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制备HMOR负载Cu(Cu/HMOR)催化剂,用于催化二甲醚(DME)羰基化合成乙酸甲酯(MA)反应.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430 oC煅烧制得Cu/HMOR具有较好催化活性,在210 oC、1.5 MPa、空速4883 h-1下DME转化率为97.2%,MA选择性为97.9%. 对催化剂进行X射线衍射、N2物理吸附、NH3程序升温脱附、CO程序升温脱附及拉曼方法表征. 催化剂经一定的煅烧温度有利于Cu离子迁移及扩散和硝酸铜完全分解,从而使HMOR载体具有较多的酸性活性位、大比表面、适宜的微孔结构以及更多的CO吸附位.  相似文献   
102.
以Ru为多相成核剂和硬脂酸为表面活性剂,在多元醇溶液中合成了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物,并在甘油选择性氢解制丙二醇中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硬脂酸作为结构导向剂可诱使Co纳米晶沿着一维方向生长,形成纳米线.当Co2+和Cu2+共存于多元醇溶液中,由于Cu2+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首先被还原成Cu0,进而增长成100~300 nm的球形粒子.在Cu粒子表面,Co2+被还原成核,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导向作用下生长为长度为100~500 nm的纳米棒,从而形成海胆状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结构.在甘油选择性氢解制丙二醇反应中,海胆状CoCu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单位表面活性与丙二醇选择性均明显高于单金属Co纳米线和Cu球形粒子,在Co90Cu10催化剂上获得33%的丙二醇收率.这可能是由于Co和Cu界面的协同效应促进了甘油的转化所致.  相似文献   
103.
Sub-picosecond chirped laser pulse-induced airflow and water condens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a cloud chamber.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sitively chirped sub-picosecond laser pulses generate a more uniform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plasma column, leading to a weaker airflow and an elliptic-shaped snow pile. The negatively chirped sub-picosecond laser pulses generate a spark-lik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plasma column, which produces a wider range of airflow and a round snow pile. The amount of snow weight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O_3~- a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side the plasma column. The visibly stronger plasma column generates much more snow and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NO_3~-. Thes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ub-picosecond laser-induced water condensation in realistic atmospher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04.
针对数据中心用蒸汽压缩/热管复合型环控机组系列产品研发的需要,在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平行流换热器的计算模型,设计了外侧为热管冷凝器、内侧为制冷冷凝器的组合式平行流换热器,建立了30kW热管复合型制冷模块实验系统,进行了室外侧环境温度为35℃、10℃和16℃的压缩式制冷、热管制冷和热管复合制冷的工作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合式冷凝器达到预期指标,验证了设计计算模型的可靠性,为平行流冷凝器在大型热管复合环控机组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动态连续蚁群系统及其在天基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监控冲突的天基中段预警传感器调度优化是一个动态、高维、复杂多约束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其解空间的高维度与状态复杂性直接制约了智能优化算法的运用.本文以任务分解与任务复合优先权计算为基础,通过二级分离机制将解空间维度与状态复杂性降低至适于连续蚁群(continuous ant-colony optimization,CACO)处理的全局优化形态,构建出相应的优化子路径集.在此基础上,针对监控冲突导致的状态变化特性,从局部搜索递进与募集的角度提出适于传感器调度优化的MG-DCACO(double direction continuous ant-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mass recruitment and group recruitment)算法,成功将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基于低轨星座的天基中段预警中.最后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论证,并通过与已有规则调度算法的对比得出MG-DCACO算法可获得优于规则调度算法的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0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HZSM-5双功能催化剂,采用BET、XRD、NH3-TPD、H2-TPR、FTIR和TG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比表面、孔结构、酸性、还原能力及骨架结构等信息,研究了其催化木糖醇水相加氢合成液体烷烃的性能及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在优化的金属中心/酸中心的协同作用下,木糖醇可通过水相加氢高选择性地合成C5-C6烷烃;过高的金属中心或酸中心均会导致C-C键断裂形成轻质烷烃,以2%Ni/HZSM-5催化剂上木糖醇水相加氢活性最高,木糖醇C转化率为94%液体烷烃总收率可达90%,这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合适的孔径分布、较多的金属活性中心、适中的酸量和强酸量有关。催化剂6次重复使用后活性明显降低,其骨架部分脱铝和表面积碳是其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7.
以采用R23/R134 a二元混合工质为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系统为分析对象,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和焓-浓关系图,从理论上研究自复叠制冷系统冷凝温度(环境状态)、蒸发温度及循环运行浓度等内部参数的关系及对系统性能(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运行浓度不变条件下,蒸发温度变化对系统COP的影响要大于冷凝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而在冷凝温度和蒸发压力不变时,随着循环运行浓度的升高,冷凝压力升高,蒸发温度下降,单位制冷量基本不变,单位耗功量增幅明显,系统的COP下降。  相似文献   
108.
设计了一种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其制冷系统由单级压缩预冷单元与单级压缩2级自动复叠单元复叠而成。应用物性软件REFPROP对混合制冷剂的性质进行分析,应用大型通用流程模拟软件对油气负荷及制冷流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配比变化对自动复叠单元压缩机性能的影响;通过对系统的模拟运行,研究了该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的工作性能,分析了冷凝温度对油气回收率和尾气油气含量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和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为冷凝式油气回收系统关键设计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聚碳酸酯(PC)和PC/ABS高分子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利用改进柔度法测量其裂纹扩展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断口形貌,分析疲劳裂纹扩展机理.在较大裂纹扩展速率(10-6~10-3mm/cycle)范围内,PC/ABS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可以用Paris公式da/dN=9·5587×10-5(ΔK)2·88381来描述.高分子材料PC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约为高分子材料PC/ABS的3倍.高分子材料PC/ABS疲劳裂纹面上的特征以韧窝为主,较低裂纹扩展速率对应较小的韧窝,较高裂纹扩展速率对应较大的韧窝.高分子材料PC疲劳裂纹面有明显的不连续裂纹扩展带,其裂纹面相对较平.  相似文献   
110.
固体酸改质生物油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乙酸和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酯化反应为模型反应,筛选得到催化活性最好的固体酸催化剂40%SiO2/TiO2SO42-。 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添加固体酸催化剂和溶剂,生物油的品质得到提高,热值提高了50.7%,运动黏度降低到原来的10%,密度降低了22.6%。生物油改质前后的GC MS分析表明,固体酸可以将生物油中含有的有机羧酸转化为酯类,如甲酸酯、乙酸酯等,使生物油中的羧酸组分发生了催化酯化反应,改善了生物油的品质,生物油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3A分子筛对生物油的脱水作用不显著,对酸性、密度、黏度等方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