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7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1篇
物理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给出了在K上的任意两个Banach空间之间,Fredholm映射在一个特定的开球中,至少有一个共同值的充分条件.结论的证明基于解析开拓法,并具有可构造性.  相似文献   
12.
以改进的拉格朗日松弛(Lagrangian relaxation,LR)方法和二次分配问题(quadratic assignment problem,QAP)的线性化模型为基础,给出了求解QAP的拉格朗日松弛新方法,这为有效求解QAP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求解二次分配基准问题库(QAPLIB)中的实际算例,从实验的角度说明了拉格朗日松弛新方法求解QAP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海洋工程通常是一个细长的线。我们通常看到的仅仅是建筑物狭长的表面,而不分析支撑他们的大量水下材料。毋庸置疑,海底地基将承受来自于海洋的周期性和交替的静力以及变化的动力。外部和内部的海上工程均在复杂的环境中运行。固态颗粒(防波堤)可以吸入入射水流,并且通过颗粒之间的间距吸收海浪的能量。回流试图从固态颗粒中抽离物质,这样一个遵从太沙基原理的基于有效拉力和中性拉力之间的平衡建立起来。 在某些情况下,防护层的液化已经造成了防波堤崩溃(Sines,葡萄牙,1978年2月)。在其他情况下,虹吸作用或液化导致巨石(垂直的防波堤)毁坏或崩溃(新巴塞罗那港口,西班牙,2001年11月)。结合复合设计工具的地基-作用力——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分析,关于其研究刚刚开始。 本文介绍了最近发生在西班牙的、由于地基失效导致的海上工程内部损坏的两个例子(马拉加,2004年7月,巴塞罗那,2007年1月),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电阻法对TFA-MOD法高温热处理阶段YBCO薄膜生长速率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原位电阻测量法是一种估算YBCO层生长速率的有效方法,不同条件下的测量结果表明薄膜生长速率随管式炉内的温度、水分压、气体流量的上升而明显增加,但随薄膜面积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热处理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锰钾矿是一种同时具有1×1和2×2孔道的八面体分子筛结构的氧化锰材料.通常情况下, 1×1孔道是空的, 2×2孔道可以被水或者不同的阳离子占据,当占据2×2孔道的阳离子为K~+时即为锰钾矿.据文献报道,锰钾矿被广泛用于不同的催化氧化反应如一氧化碳氧化、亚甲基蓝分解、有机污染物氧化消除和小分子烷烃氧化,并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这通常被认为是其表面存在的活性氧物种使这类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氧化还原性.但是,关于这些活性氧的来源并没有很好的解释,而这对优化锰钾矿的氧化还原性及催化活性非常重要.如上所述,由于孔道中K~+的存在,部分四价锰被还原为三价锰以保持电荷平衡,这意味着锰钾矿中三价锰的含量或者锰的平均价态会随着孔道中K~+含量不同而变化.因此,锰钾矿中钾含量可能对其氧化还原性产生重要影响.然而,最近发表的几篇文献中关于K~+含量对锰钾矿表面活性氧或氧空位影响的结果相互矛盾,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K~+含量对锰钾矿材料氧化还原性及催化活性的影响.本文以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和锰的前驱体,乙醇为还原剂,通过改变水热反应温度(80–120 oC)和乙醇浓度(50–1550mmol/L),用一步水热法成功合成了不同钾含量的锰钾矿和软锰矿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X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脱附(TPD)和程序升温还原(CO-TPR)等表征技术研究了K~+含量对锰钾矿材料结构稳定性和氧化还原性的影响及进一步对一氧化碳催化氧化活性的影响.XRD结果表明,在较低合成温度(80和100 oC)时主要得到锰钾矿,在120 oC并且乙醇浓度较高(960和1550 mmol/L)时主要得到软锰矿.这些不同合成条件下得到的锰钾矿具有不同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及钾含量等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将制备的众多样品分为三组进行讨论.A组是具有高结晶度、中等比表面积(100–135 m~2/g)和高钾含量(~16%)的锰钾矿样品;B组锰钾矿样品结晶度较低,但比表面积高(160–200 m~2/g),钾含量中等(~11%);C组主要是软锰矿结构的氧化锰材料,结晶度高,但比表面积低(13–50 m~2/g),钾含量也低(5%).SEM和TEM结果表明,这三组样品均为大小不同的纳米棒状形貌, DDP分析结果与XRD结果一致, A组和B组中大直径与小直径的纳米棒样品都具有完好的锰钾矿结构.与XRF结果相同, XPS分析也发现A组样品比B组样品具有更高的钾含量,即B组样品的四价锰含量更高.对Mn 3s结合能区域分析,根据文献中报道的锰的平均氧化态公式AOS=8.956–1.126×?E_(3s)计算得到A,B和C组样品的AOS分别为3.73,3.81和3.96.TPD和CO-TPR表明, B组锰钾矿样品比A组更容易释放氧,也更容易被还原.这些结果都表明A组锰钾矿比B组锰钾矿更稳定.而A组样品具有更高的K含量,说明K含量高有利于锰钾矿的稳定性.CO氧化活性实验表明,三组样品的催化活性顺序为BAC.由于三组样品的比表面积差别较大,我们比较了所有样品在75 oC时单位面积上的反应速率.75 oC时, A组锰钾矿几乎没有活性,反应速率为0.与之相反, B组样品的反应速率高于传统回流法制备的锰钾矿参考样品.这些结果表明锰钾矿的高比表面积和更好的氧化还原性是其在CO氧化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为了进一步研究锰钾矿在低温下释放的氧物种对CO催化氧化的影响,将B组代表样品在500 oC焙烧6 h.与原样品相比, TPD中低温释放的氧消失,另外两个氧气的峰也向高温方向移动了20°C以上.在CO催化氧化实验中, 500 oC焙烧后的样品直到100 oC尚没有催化活性,而原样品在此温度则有38%的转化率.这一结果证明锰钾矿在TPD实验中300 oC左右释放的第一个活性氧物种导致了低温下CO催化氧化的活性.另外,将B组代表样品在含有20%氧气的原料气氛下进行了两个循环的CO氧化反应测试,发现B组样品在高氧气浓度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综上所述,锰钾矿中的钾含量可以通过改变水热合成温度和乙醇浓度成功地来调控.钾含量较低的锰钾矿样品具有更好的氧化还原性和催化CO氧化活性.而钾含量较高时,锰钾矿结构更稳定,不利于活性氧的释放,因而催化氧化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植物中鱼藤酮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分析鱼藤酮的高效液相方法是针对鱼藤酮的检测而建立的 ,因此它不适合于鱼藤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比较鱼藤酮类化合物的UV吸收光谱发现 ,原方法中的检测波长 (2 80nm~ 30 0nm)不适于鱼藤素、毛鱼藤酮及其类似物的检测。通过试验确定适合鱼藤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波长为 2 40nm。用CHCl3 MeOH(体积比 9∶1)溶剂提取出的植物中的鱼藤酮类化合物 ,经C18柱进行分离后 ,以MeOH H2 O(体积比 6 6∶34 )为洗脱剂对鱼藤酮类化合物进行等度洗脱。实验结果表明 ,改进的方法可一次性分离检测出鱼藤酮、鱼藤素、毛鱼藤酮及其 12a 羟基 和 6a ,12a 脱氢-类似物,各峰分离良好。  相似文献   
17.
18.
19.
Z箍缩动态黑腔能够高效地将Z箍缩丝阵等离子体动能转换为黑腔辐射能,为驱动惯性约束靶丸聚变提供高品质的X射线辐射场.利用一维双温多群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MULTI-IFE,研究了"聚龙一号"装置驱动电流条件下的Z箍缩动态黑腔形成基本物理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动态黑腔形成过程中,辐射热波的传播速度比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更快,比冲击波更早到达泡沫中心,使中心区域的泡沫在冲击波到达前就已具有较高的辐射温度.对于"聚龙一号"装置动态黑腔实验0180发次采用的负载参数,辐射热波和冲击波在泡沫中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6.1 cm/μs和17.6 cm/μs,黑腔辐射温度在黑腔形成初期约80 eV,在冲击波到达泡沫中心前可达100 eV以上,丝阵等离子体外表面发射的X射线能量集中在1000 eV以下.本文给出了程序采用的计算模型、美国"土星"装置丝阵内爆计算结果和"聚龙一号"装置动态黑腔实验0180发次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由于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贵金属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异相催化反应中,但是贵金属的稀有性和高成本无法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催化需求.2011年,张涛课题组成功地制备了高效、稳定的铂单原子催化剂.高效的单原子催化剂利用单个活性位点作为催化活性中心,可能会成为连接同相催化和异相催化的桥梁.然而从经济适用的长远角度考虑,将非贵金属催化剂缩小到原子尺度是否也会展现出优良的催化活性;是否有潜力替代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贵金属催化剂?虽然现阶段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仍无法达到贵金属催化剂的标准,但是已有相关研究从理论和实验上报道了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及其优异的性能表明了其在未来发展中极其重要,因而,可以预见这两个疑问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单原子概念的出现不仅为提高贵金属的催化性能及成本的降低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甚至可与贵金属催化剂相媲美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在上述背景下,阐述了对单原子的概念日益加深的机制认知,并从理论和实验上概述了非贵金属单原子催化剂近期的发展情况,指出了目前的在单原子催化剂领域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研究现状,我们对未来单原子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展望.单原子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因而,如何寻找合适的基体与单原子相互作用,进而,使基体材料像一只手一样稳固地"抓紧"单原子,因而,降低其高表面能则是发挥优良催化性能的基础.强金属–基体相互作用(SMSI)不仅可以将单原子限制在基体表面,亦会影响整个催化过程.目前应用于单原子催化剂的基体种类很多,如金属氧化物、金属以及其他材料,而对SMSI认知则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源自于基体表面的结构缺陷,另一类是源于其电子缺陷.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SMSI机制仍有很多疑惑尚未解决,例如对电子转移影响的认知等.理论研究表明,在某些反应中非贵金属单原子展示出可替代贵金属的催化性质.比如,在一氧化碳优先反应(PROX)中,单原子钴和钛展示出的催化性能可与贵金属相媲美;理论计算同样证明单原子镍在一氧化碳还原中的催化活性比单原子铱优秀,甚至与单原子铂类似.大量的实验进展也报道了非贵金属单原子同样能在其他反应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如氧析出反应(OER)、氢析出反应(HER)和氧还原反应(ORR).对于单原子催化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例如基体对于催化过程的具体影响、非贵金属的电子结构对于其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单原子在基体上产生相互作用的位点等问题.纵然有许多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但是单原子概念的出现,使得非贵金属催化剂材料取代传统贵金属催化剂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