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化学   14篇
物理学   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以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CAS No.577-11-7,1,4-二(2-乙基己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Bis(2-ethylhexyl)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Dioctyl sulfosuccinate sodium salt,AOT)和柠檬酸钠为表面修饰剂,在60℃及36~50h的水浴条件下采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合成出高产率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在边长600~400 nm,厚度5~20 nm范围内调控三角形纳米银片尺寸。通过三角形纳米银片合成过程的显微结构表征提出了三角形框诱导的三角形纳米银片融合生长机制。在AOT表面修饰剂作用下,纳米银粒子自组装融合生长形成三角形纳米框。小的纳米银粒子的融合、消耗促进三角形纳米框形成三角形纳米片。AOT浓度、反应时间和溶液pH值等因素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以三角形框形成为基础的三角形纳米银片的融合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 )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 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颗粒和团聚体.同时,在吸收光谱的长波段处观察到明显的新的吸收带,随着KCl量的增加,新吸收带峰值逐渐红移并展宽.随着KCl量的增加,[Ru(bpy)3]2 荧光强度先猝灭而后逐渐增强,直至达到一个定值.文章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等方面探讨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3]2 荧光性能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3.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光子学报》2011,40(2):209-216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罗丹明B-纳米银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离子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染料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小于0.6μmol·L-1时,微量纳米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纳米银对分别以水、重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铕-吡啶-2,6-二羧酸(Eu(Ⅲ)DPA)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Eu(Ⅲ)DPA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电偶极跃迁(5D07F2)和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降,5D07F2的荧光增强效率高于5D07F1的荧光增强效率. 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对Eu(Ⅲ)DPA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最大. 在水或重水或乙醇溶剂中,Eu(Ⅲ)DPA的不对称率明显提高,而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几乎不变. 分析认为,纳米银对Eu(Ⅲ)DPA溶液荧光的影响与纳米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激发态荧光中心强烈耦合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纳米银对分别以水、重水、乙醇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的铕-吡啶-2,6-二羧酸(Eu(III)DPA)配合物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Eu(III)DPA溶液中加入纳米银,电偶极跃迁(5D0→7F2)和磁偶极跃迁(5D0→7F1)发射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降,5D0→7F2的荧光增强效率高于5D0→7F1的荧光增强效率.在乙醇溶剂中纳米银对Eu(III)DPA溶液的荧光增强效应最大.在水或重水或乙醇溶剂中,Eu(III)DPA的不对称率明显提高,而在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几乎不变.分析认为,纳米银对Eu(III)DPA溶液荧光的影响与纳米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激发态荧光中心强烈耦合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再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乙二胺四乙酸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影响。当配合物溶液的pH值范围为4.0~6.0时,加入纳米银,可观察到大量的纳米银聚集体形成,而在吸收光谱的长波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该吸收峰逐渐红移,同时,镝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增强。实验结果表明,纳米银粒子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及荧光增强因子与纳米银粒子的浓度和粒径密切相关。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先增强而后又逐渐降低。小粒径的纳米银对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因子较小。本文从纳米银粒子的聚集效应、局部电磁场增强效应及光吸收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纳米银对表面吸附镝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效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Fl-Ag)中引入KNO3、KCl、Ca(NO3)2和CaCl2电解质,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技术研究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各电解质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Ca(NO3)2>KCl>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Fl-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KCl>KNO3。本文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输等方面探讨了电解质离子对含有纳米银的荧光素溶液的显微结构和光学性能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两种不同粒径的纳米银溶胶,研究了在水溶液条件下其对表面吸附荧光素(FL)的荧光性能的影响及KCl电解质对该体系荧光性能的影响。FL溶液中加入纳米银,FL分子吸收峰位发生红移。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加,FL分子荧光先出现增强,而后又逐渐猝灭。粒径较大的纳米银产生最大荧光增强比率所需浓度较低。在纳米银猝灭FL分子荧光的溶液中加入KCl电解质,随着KCl浓度的增加,荧光逐渐增强,出现了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纳米银对表面吸附FL的荧光作用与FL分子附近局域电磁场增强和分子到金属表面无辐射跃迁能量转移过程决定并与纳米银的浓度、尺寸及电解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光子学报》2014,40(2):209-216
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罗丹明B的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罗丹明B-纳米银体系中加入电解质离子后,电解质离子与纳米银、染料分子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小于0.6 μmol·L-1时,微量纳米银可使其荧光强度略增加,继续增加纳米银浓度则造成荧光强度下降.当罗丹明B溶液的浓度高于0.6 μmol·L-1时,纳米银总是引起溶液的荧光强度下降.KNO3、KCl、Ca(NO3)2、MgCl2和CaCl2电解质可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引起的纳米银粒子的聚集程度关系为:CaCl2>MgCl2>KCl>Ca(NO3)2>KNO3.随着电解质加入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下降,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各电解质对罗丹明B-Ag溶液的荧光强度影响强弱关系为Ca(NO3)2>CaCl2>MgCl2>Cl>KNO3.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粒径和表面修饰的纳米银粒子的发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波长光激发下,纳米银粒子在362 nm附近出现较强的发射峰,592和725 nm附近出现较弱的发射峰。随着激发光波长增加,发射峰强度下降,362 nm附近的发射峰红移。纳米银颗粒对210 nm的激发光最为敏感。发射峰波长与纳米银粒子表面修饰状态和颗粒尺寸关系不大,只是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发射峰强度下降。随着狭缝宽度的减小,发射峰强度下降。随着纳米银胶浓度减少,发射峰逐渐聚拢合并为426 nm的单峰,且发射峰的强度先增强后逐渐下降。通过纳米银粒子表面光电子的吸收-再发射和表面能级杂化探讨了纳米银粒子的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