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数学   18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1.
关于世纪难题"庞加莱猜想"被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炽 《高等数学研究》2006,9(4):127-128,F0003
国际数学界关注了百年之久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Poincare conjecture)日前宣告被两位华人数学家———曹怀东、朱熹平最终破解.在美国出版的《亚洲数学杂志(Asi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6月号以专刊的方式发表了二位作者题为《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长达328页的论文,向世界推出了这一重大成果.6月3日,专程从美国赶来北京的国际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菲尔兹奖和克雷福德数学奖得主丘成桐教授,在中科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公布了这一…  相似文献   
12.
据最新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卷》提供的数据,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省数学会共同主办的数学专业刊物《高等数学研究》(双月刊)的“影响因子”为0.340(本年度数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平均计量指标为0.23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G.B.托马斯的《微积分与解析几何》是一部颇具影响的教材,从它的初版问世直至1992年的最新版出版,长达40多年始终盛行于西方教坛,可谓经久而不衰。据统计,在麻省理工学院(MIT)通用的三部微积分教材中,每年大约70%的学生用的是托马斯这一本,甚是领尽风骚。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化矩阵为Jordan 标准形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5.
第 2 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 ,2 0 0 2年 8月 2 0~ 2 8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国际数学家大会历来是世界数学的最高盛会 ,本届大会更是新世纪第一次 ,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大会 ,是中国数学的百年为不遇 .在北京大会的前后 ,更有包括北京、上海、西安、香港、澳门、台北、莫斯科、浦项、庆州、京都、河内、新加坡等在内的我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 3 0多所城市 ,一共举办 46场卫星会议.大会 (不包括卫星会 )注册人数超过 40 0 0 ,是历届大会中人数最多的一次 ,可谓盛况空前 .本文将就华人数学家参与这一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际数学盛会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个常用矩阵命名与记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性代数教材介绍到矩阵求逆公式时,都要引进如下一个矩阵这里人(i,j=1,…,n)是矩阵A=(aij)nxn中aij元的代数余子式,但在构成(*)矩阵时转置排列了.此(*)矩阵在现行多数书中被称作A的伴随矩阵(adijointmatrix),并记作A*这一称谓沿用已久.就拿此中文译名来说,至迟在1956年的《数学名词》(中科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编订,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已这样定名.(而在1938年的《算学名词汇编》(科学名词审直会编印)中,“adjontmatrix”则译作“附属方阵”.)中译无可厚非,问题在用adjointmatrix命名(*)矩阵是否适当?…  相似文献   
17.
曾炯,字炯之。1897年’4月2日诞生于江西省新建县一个渔民家庭。他本名祥江,是曾夫子77世孙。1926年,曾炯通过了国立武昌大学数学学士学位考试。返乡,先后在南昌、九江两所中学任教。1928年末,经江西省政府保送赴德留学。先在柏林大学学习,第二年3~4月间转哥廷根大学继续攻读‘,师从“抽象代数之母”、迄今最伟大的女数学家E.诺特(Noether)。追随诺特开辟的方向,1933年9月完成了著名的学位论文《函数域上的代数)},次年2月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下半年曾炯去汉堡大学访问抽象代数另一奠基人E·阿廷(Artin),继续博士后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肇炽 《高等数学研究》2005,8(6):F0002-F0002,F0003
今年是我国已故数学家陆家羲70冥寿,也是他逝世22周年。陆家羲生前是内蒙古包头九中物理教师。在他故后的第4年--1987年,他荣获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数学奖)。直至几年前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个“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直是我国最高级别的科学奖项。在陆家羲之前获得这一级别数学奖的分别为:华罗庚院士、吴文俊院士和陈景润院士(与王元院士、潘承洞院士共同获得),一共三项;在同一年度,廖山涛院士也获得了数学的一等奖;而在此后的90年代后期,又有冯康院士(也是在身后)获得了这一奖项。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颁发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