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篇
力学   53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为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玉 《力学学报》1997,5(4):362-367
本文论述了人为地质灾害的概念, 典型事例以及人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指出, 人为地质灾害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可导致地质环境恶化, 使环境质量下降;而地质环境恶化又可导致地质灾害的加重, 使灾害频度增大, 强度增高。  相似文献   
12.
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与工程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传正 《力学学报》1997,5(4):368-374
概括前人的经验, 结合作者个人的实践,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地质观念与工程观念。提出地质观的核心问题是地质灾害体的变形破坏力学机理分析, 工程观观与工程观运用的最佳耦合。文中还讨论了超前预测的作用, 监测反馈与工程效果检验的关系, 以及地质工程师与设计工程师的关系等, 最后以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为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
王思敬 《力学学报》2002,10(2):115-117
提出了用以解释若干重大地质灾害的成因的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理论。在以往的自然灾害分类及研究中 ,常将内动力地质灾害和外动力地质灾害区分为两种类型 ,而注意两者的联系显然不够。本文则论证了在我国大部分地壳运动活跃地区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常是重大地质灾害的总体成因。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黄润秋 《力学学报》2011,19(2):145-151
汶川地震过去3a了。3a来,大量的国内外学者对地震灾区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形成机理及防治对策给予了高度关注,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人们在关注同震地质灾害的同时,更对地震灾区今后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及演化趋势、持续时间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因为震后连续3a,尤其是2010年,灾区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均出现较震前显著增大的现象。本文收集整理了震前和震后灾区地质灾害的数据资料,尤其研究了震后3a灾区重大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发生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震后灾区地质灾害可能的持续时间、演化趋势以及高风险区的范围。分析和研究结果认为,震后汶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将持续20~25a; 在这段时间内,地质灾害将以4~5a一个高峰为周期,呈震荡式的衰减下降,并最终恢复到震前的水平。震后地质灾害的高风险区将出现在耿达-映秀、小鱼洞、红白-茶坪、擂鼓-陈家坝和青川东河口-窝前这5个地段上。  相似文献   
15.
RS和GIS技术在新疆地质和矿产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宏观、快速、高效地资源管理及评价方法是开展现代地质找矿工作的需要,“3S”技术由于具有上述特点而在地质找矿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新疆地质找矿现状,通过对“3S”技术特点的介绍,在以往新疆地质找矿工作的基础之上,系统的提出了在新疆运用RS和GIS技术建立遥感本底数据库及进行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灾害预测的主要内容、方法,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铁矿开采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及含水异常体等不可直接预测的不良地质构造,不及时预测及治理将影响安全生产.在诸多的预测方法中物探技术以其无损、准确、高效、快捷而得到认可.其中,矿井瞬变电磁对存在视电阻率差异的岩性响应明显,其探测结果能准确区别岩性电性变化界面,在很多煤矿防治水工程中得到了印证.本文在简单介绍矿井瞬变电磁基本原理及精细探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大牛铁矿实际地质情况,通过具体的探测实例的尝试,阐述了矿井瞬变电磁精细探测技术在铁矿防治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万县市滑坡群灾害灾情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的全部过程可以概括为灾前孕育阶段、灾害活动阶段和灾后恢复阶段等三个阶段。对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应包括对灾害灾情进行系统调查、统计、分析和评价等项工作,评估的重点是整个地质灾害形成过程中的灾害活动情况。本文以四川省万县市为例,在论述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的基础上,对万县市的地质灾害~滑坡群进行了灾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纤光栅的输油管道安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穿插于滑坡体内的输油管道,提出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管道安全监测系统。系统由光开关和光纤光栅解调仪共同完成数据的自动测量和存储,并利用GPRS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利用已知管道上三点应力求最大应力的方法,选用自行研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管体应力。该传感器除了具有抗电磁干扰、耐腐蚀、稳定性好的优点,还可以实现温度补偿,不但排除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还可以测量环境温度。经实际应用证明:该监测系统可实现实时监测,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地质灾害主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Ms7.1级地震。玉树地震产生较连续的地表破裂和大量房屋破坏,并诱发了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此外,地震诱发的砂土液化、水渠溃决等加剧了局部山体地质灾害。通过现场调查和地震前后玉树县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简要阐述了地震地质灾害的主要发育特征,包括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低位滑坡为主、地质灾害链生效应显著等,并对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映秀—卧龙公路是汶川地震灾区距震中最近、震害最为严重的一条公路,本文对沿线地震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依据震害特征,将沿线震害划分为斜坡中上部强风化岩体及土层失稳、结构面切割岩体崩滑失稳、滑坡、泥石流等4类,并分析了沿线震害发育规律。调查表明:龙门山后山断裂两侧地震地质灾害呈现显著的差异性,主要是由深大断裂的消震隔震效应,地貌放大效应,地质结构等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通过134条实测剖面分析,研究了地震失稳斜坡坡度和失稳部位。地震诱发失稳斜坡坡度在33°~84°之间,主要分布在41°~65°之间,可以认为地震诱发斜坡失稳灾害主要发生在40°以上的斜坡。斜坡失稳部位主要分布在斜坡中上部以及地貌突出部位,主要失稳部位在04坡高以上。从研究斜坡动力失稳的角度,将沿线斜坡划分为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层斜坡地质结构、不利外倾结构面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状构造基岩斜坡地质结构、块碎石土层斜坡地质结构等几种地质结构模型,分析论述了各种地质结构相应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及特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