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化学   8篇
力学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8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微球形碳原子团簇的动高压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报导了采用二级轻气炮产生的动态超高压来合成微球形碳原子团簇的理论分析与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e—Ne和e—Ar弹性散射的等效势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文献1、中导出的e-Li等效交换势,推广到具有更多电子轨道的Ne原子和Ar原子,结合以前计算中采用的极化势,用分波法计算了0.1~50eV入射能量范围内的弹性散射截面,获得了与实验相符合的结果,并与含参数交换势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分子单中心模型,并通过对构型的平均,两个定理的提出与证明,色散能修正的证明,从数学上论证了这个模型的合理性。由此模型可以直接求出两个氢分子间的平均相互作用势,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总是先算有限几种构型然后再作平均的传统作法。通过数字计算,得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全程平均相互作用势曲线。势阱深度及平衡分子间距分别为-2.91meV和3.44(实验值:-2.85~-3.00meV,3.43~3.49)。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心力场下的狄拉克方程出发,推导了考虑相对论效应后慢电子与原子弹性碰撞的截面计算公式,通过将相对论效应以引入相对论修正势的形式计入到入射电子与靶原子相互作用势中,把等效势模型(Gou et al.1981)推广运用到了慢电子与重原子Hg的弹性碰撞截面计算,并着重研究了相对论效应在此碰撞过程中的作用。 采用非相对论Slater波函数描述靶原子,除了考虑库仑相互作用和相对论效应,同时还要考虑交换作用和极化作用,本文计算了入射电子能量在10~(-7)~10eV内的散射总截面,能量为1.4eV、2.4eV的微分散射截面,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符合。本文得到的E=10~(-5)eV处有一总截面极小值σ_(min)=108.61a_s~2,对了解能量低于0.1eV后的散射总截面情况是有益的。 相对论效应对靶原子势场、各散射分波相移、畸变波函数以及总散射截面的影响,本文作了详细讨论,计算结果和讨论表明,即使是慢电子与汞原子弹性碰撞,其相对论效应也是非常重要,应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MCDF方法计算了类镍离子(AgⅩⅩ—XeⅩⅩⅦ)的n=3,4的能级结构,n=3—4跃迁波长和振子强度,所得结果比最近国外发表结果(Phys Scripta,43,150(1991))更接近实验值,为高剥离态离子谱线的辩识以及短波长激光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原子的解析波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设计了一套变分波函数,用来计算了周期表中前面十个原子的能量。我们设计的单电子试探波函数具有下列形式:1s:ψ1(r)=N1e-μαr[1+(μbr)2], 2s:ψ2(r)=N2[(μr)e-μr-Ne-μcr], 2p:ψ3(r)=N3(μdr)cosθe-μdr, ψ4(r)=N4(μdr)sinθeiφ-μdr, ψ5(r)=N5(μdr)sinθe-iφ-μdr。式中的a,b,c,d及μ为五个变分参数。N1,N2,N3,N4与N5为归一化因子;N由ψ1与ψ2的正交条件来决定。用这种波函数来计算原子的能量,所得的结果比莫尔斯等人(P.M.Morse,L.A.Young and E.S.Haurwitz)用他们设计的四参数波函数所算得的结果为好,更接近实验值,同时也接近于由自洽场所算出的结果。若我们的波函数中固定c等于1不变,这时就变为只有四个参数的波函数,结果仍比莫尔斯等人的好。  相似文献   
17.
慢电子与氦原子弹性碰撞截面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本文计算了氦原子的有效核电荷和慢电子在氦原子场中的畸变波函数,并用单电子波函数和含有关联作用的双电子波函数,分别计算了氦原于对慢电子弹性散射的 S、P、d、f分波相移、分波截面、微分散射截面、散射总截面和动量转移截面。计算中考虑到了入射电子与靶原子间的极化作用和交换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在慢电子散射问题中,极化与交换作用很重要,必须予以考虑。除此以外,靶原子中电子波函数的准确程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很大,也必须注意。利用比较准确的含有关联作用的双电子波函数计算的结果较之用简单的单电子波函数计算的结果有明显的改进,前者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慢电子对甲烷分子的弹性散射截面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用甲烷分子的单中心波函数推导了投射电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其中包含了投射电子与甲烷分子之间的静态库仑相互作用、极化作用及交换作用。我们计算了投射能量从0.005ev到10.00ev范围内的慢电子在甲烷分子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分波相移(l≤5)、分波截面、总散射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朱俊  芶清泉 《中国物理》1999,8(6):430-433
A three-parameter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 i.e., the quantized discrete self-trapping equation,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highly excited CH stretching vibrational energy levels of liquid phase CH3CN molecule in the electronic ground state up to n=7.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energy levels can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model.  相似文献   
20.
Species of the genus Cystoseira are particularly hard to discriminate,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morphology, which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ir phenological state and ecological parameters. Our study emphasized on the relevance of two kinds of analytical tools, (1) LC/ESI-MSn and (2) 1H HR-MAS NMR, also called in vivo NMR, to identify Cystoseira specimens at the specific level and discuss their taxonomy. For these analyse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everal locations in Brittany (France), where Cystoseira baccata, C. foeniculacea, C. humilis, C. nodicaulis and C. tamariscifolia were previously reported. To validate our chemical procedure, the sequence of the ITS2 has been obtained for each species to investigate their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t a molecular level. Our study highlighte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wo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compared to “classical” molecular approach, in studying taxonomy within the genus Cystoseira. Especially, LC/ESI-MSn and phylogenetic analyses converged into the discrimination of two taxonomical groups among the 5 species. The occurrence of some specific signals in the 1H HR-MAS NMR spectra and/or some characteristic chemical compounds during LC/ESI-MSn analysis could be regarded as discriminating factors. LC/ESI-MSn and 1H HR-MAS NMR turned out to be two relevant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discriminate taxonomically this complex gen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