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07篇
  免费   4026篇
  国内免费   6313篇
化学   29269篇
晶体学   1354篇
力学   2732篇
综合类   257篇
数学   2728篇
物理学   1050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380篇
  2022年   632篇
  2021年   934篇
  2020年   1242篇
  2019年   1215篇
  2018年   1022篇
  2017年   1413篇
  2016年   1449篇
  2015年   1264篇
  2014年   1687篇
  2013年   3007篇
  2012年   2069篇
  2011年   2550篇
  2010年   2120篇
  2009年   2439篇
  2008年   2481篇
  2007年   2501篇
  2006年   2344篇
  2005年   2190篇
  2004年   2001篇
  2003年   1667篇
  2002年   1392篇
  2001年   1192篇
  2000年   1109篇
  1999年   923篇
  1998年   805篇
  1997年   676篇
  1996年   600篇
  1995年   593篇
  1994年   538篇
  1993年   453篇
  1992年   363篇
  1991年   276篇
  1990年   188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68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58篇
  1979年   61篇
  1978年   38篇
  1977年   34篇
  1976年   17篇
  1975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91.
Ca3La(BO3)3:Tb3+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Ca3La(BO3)3:Tb3+光致发光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分析仪测定了样品的晶粒形貌及粒径大小分布,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Ca3La(BO3)3:Tb3+的光致发光特性。确定了在Ca3La(BO3)3基质中Tb3+离子浓度对其发光强度的影响及其自身浓度猝灭机理;探讨了助熔剂Li2CO3、敏化剂Ce3+离子的加入对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2.
纳米晶ZrO2:Er3+-Yb3+的制备及其室温上转换发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莹  吕树臣  周百斌  辛显双 《物理学报》2006,55(8):4332-4336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ZrO2:Er3+-Yb3+纳米晶粉体,所制备的纳米晶粉体具有较强的室温上转换发射和红外发射.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上转换发光性质随着Yb3+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X射线衍射谱分析发现,经800℃煅烧2h后得到的ZrO2:Er3+-Yb3+纳米晶是四方相和单斜相的混合结构,经950℃煅烧2h后得到的样品以单斜相为主,随着Y  相似文献   
193.
Novel oxyfluoride glasses are developed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30SiO2-15Al2O3-28PbF2-22CdF2-0.1TmF3 - xYbF3 - (4.9 - x) AlF3(x=0, 0.5, 1.0, 1.5, 2.0) in tool fraction, Furthermore,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under a 970nm excit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tense blue, red and near infrared luminescences peaked at 453nm, 476nm, 647nm and 789nm,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transitions of Tm^3+: ^1D2 →^3F4, ^1G4 →^3H6, ^1G4 →^3F4, and ^3H4 →^3H6, respectively, are observed. Due to the sensitization of Yb^3+ ions, all the upconversion luminescence intensities are enhanced considerably with Yb^3+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The upconversion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energy matching rule and quadratic dependence on excitation pow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ominant mechanism is the excited state absorption for those upconversio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94.
掺Eu3+硅基材料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掺Eu^3 的硅基材料并测试了其三维荧光光谱、激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显示,最佳激发波波长为350nm,最强荧光波长为620nm;在350nm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显示Eu^3 的特征发射光谱,产生4条谱带,分别是577nm(^5D0-^7F0),588nm(^5D0-^7F1),596nm(^5D0-^7F1)和610nm(^5D0-^7F2)。  相似文献   
195.
氧化铁浆液脱硫的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实验研究了氧化铁浆液在酸性环境下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在一自制的脱硫塔中进行。通过燃烧液化石油气来产生烟气,将氧化铁的超细粉加入水中作为脱硫介质。实验中研究了二氧化硫初始浓度、水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脱硫率随着水气比的增加而增大;随二氧化硫的初始浓度的增加,其脱硫率呈降低趋势。在文中同时分析了氧化铁浆液的脱硫机理和此方法脱硫的优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6.
偏硅酸钙中Pr3+的4f5d态的光谱特性及Pr3+→Gd3+的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高效发射UV光的CaSiO3:Pr^3 新型荧光体,研究了室温下Pr^3 的4f5d态的发射和激发光谱,Pr^3 的4f5d态的最低子能级向4f^2组态的^3H4,^3H6和^1G4能级跃迁产生UV发射,并不伴随有4f-4f能级跃迁的可见光发射。Pr^3 的浓度猝灭是由于辐射和无辐射能量传递造成的,同时,在CaSiO3中,存在Pr^3 →Cd^3 的能量传递,探讨了其能量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197.
掺杂Er^3+的TiO2的发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无水乙醇、冰醋酸、钛酸丁酯凝胶法制备了掺杂Er^3+的TiO2粉末,测量了其在488m激发下的Stokes发射光谱和980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观察到了绿光和红光,绿光从500-570nm,对应Er^3+的^2H11/2,^4S3/2→^4I15/2,红光从650~690m,对应Er^3+的^4F9/2→^4I15/2的跃迁。由ln Ivis-In Iin曲线可知,绿光和红光均为双光子过程,光强正比于泵浦功率的二次方,即Iout ∝Iin。初步研究了此材料的上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98.
采用5d-4f跃迁的稀土Ce3+-冠醚配合物(Ce-二环己基并-18-冠-6,Ce-DC18C6)作为发光掺杂剂,4,4'-二(9-咔唑基)联苯(CBP)为基质,设计制备了紫外发光器件:ITO/CuPc/Ce-DC18C6:CBP/Bu-PBD/LiF/Al,首次观测到峰位于376nm的Ce3+离子的紫外电致发光。通过对比器件的EL谱与Ce3+-冠醚配合物薄膜的PL谱发现,EL光谱中有部分来自Ce3+配合物中的Ce3+离子的。这种5d-4f电子跃迁的掺杂质量分数为3%时,该UV-发光器件的最大辐射功率为13μW/cm2。  相似文献   
199.
熔制了掺铒碲铌玻璃样品(100-X)TeO2-XNb2O5(X=5,10,15,20mol%),测试了其密度、折射率、转变温度、析晶温度、维氏机械强度、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参量。利用Judd-Ofelt和McCumber理论分别计算了铒离子强度参量Ωt(t=2,4,6)和受激发射截面σemi的大小,研究了掺铒碲铌玻璃样品光谱参量对Nb2O5成分的依赖性,并与典型的碲锌钠玻璃(75TeO2-20ZnO-5Na2O)在热学、机械强度、光谱性质和放大品行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0.
利用驻波实验研究混沌现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本科  肖苏  高峰 《物理实验》2006,26(1):7-10,13
利用驻波实验演示了混沌现象,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都表明:当连接点接近驻波波节处时,振动系统处于混沌运动状态;而当连接点接近驻波波腹处时,系统处于稳定驻波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