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化学   28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69篇
综合类   22篇
数学   1122篇
物理学   17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1. IntroductionLet us consider the unsteady in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quatinns (qSE)on a twedimensional reginn n with boundary On. Here w is the velocity vector; interms of its Caxtesian,components w = (u, v)"; p is the Pressure. The initial conditionis given assatisheng (1.2). We are concerned mainly with the solid wall boundary conditiollbut we will also briefly discuss the outflow boundary conditinn. Note the convectionterm can ajBo be written in conservative form (w' glad)w = div(…  相似文献   
132.
首先以Hwey-Lan Liou眼模型为基础,根据等效性原则,保持该眼模型中自然晶状体屈光度不变,对无穷远点成像。然后利用ZEMAX实现光线追迹的方法,将自然晶状体替换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AIOL),结合对人眼成像质量影响的分析,研究了AIOL在眼内的移动度、材料、中心厚度、结构、光学面非球面性等因素对其屈光调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IOL移动度对其调节力贡献最大,材料、中心厚度、结构对调节力基本无影响;具有非球面光学面的AIOL调节力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33.
头盔式单目微光夜视仪中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华  刘钧  高明  毛翠丽  孟立庄 《应用光学》2007,28(3):292-296
为提高头盔式单目微光夜视仪中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满足夜视仪结构紧凑、质量小的指标要求,提出在微光夜视仪光学系统设计中引入高次项非球面透镜的设计方法。针对具体的头盔式微光夜视仪,根据微光物镜、目镜系统技术参数计算理论,确定该微光夜视仪光学系统的技术参数,应用光学设计软件ZEMX上机调试,并在光学系统设计中引入高次非球面透镜,使物镜系统镜片数由原来的9片减少为6片,目镜系统由原来的9片减少为7片,简化了结构,并提高了成像质量。设计结果表明:在头盔式微光夜视系统中采用非球面透镜可以提高系统成像质量,简化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4.
王中宇  张朵  李萌  高晓颖 《应用光学》2007,28(5):627-631
球面波入射圆锥透镜产生的出射光束中心光斑直径较小且焦深长,适合通讯领域长距离测量和准直。针对实际操作中球面波光束入射时很可能与圆锥透镜的中心轴线发生偏移或倾斜,使衍射光场发生变化,着重研究圆锥透镜对偏轴球面波光束的衍射模式,并通过衍射理论和稳相法分析,研究其径向衍射光场的分布特性。使用半径为15mm,底角为1°的圆锥透镜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相比较,证明球面波的曲率半径和出射光束的传输距离越小,偏轴对衍射模式的影响越小。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通讯等长距离通信中,使用曲率半径小的球面波光束代替平面波入射圆锥透镜,不仅可以扩展焦深,还可以降低偏轴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基于单幅数字散斑投影及图像相关的离面振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俊  房亮  何小元 《光学技术》2007,33(3):323-326
采用单幅数字散斑图投影及高速数字图像采集技术,研究了动态离面位移的测量。采用商用液晶投影仪将计算机产生的模拟散斑图投影到待测动态变形物体表面,由高速数字图像采集设备摄取并保存变形散斑图,采用时间序列数字图像相关软件计算出物体表面各点随时间变化的离面位移。这种方法用于振动分析时不仅可以获得振型分布,而且还可以获得各点的振幅值。与现有的激光频闪照相测振及激光多普勒测振等方法相比,具有光学系统简单,可全场定量测量。悬臂梁振动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6.
电控聚合物分散液晶变焦全息透镜制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相位型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全息透镜,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微滴折射率逐渐与聚合物折射率匹配,实现透镜电控变焦。研究了微米尺寸和纳米尺寸液晶微滴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配方特性和微观结构。采用优化纳米尺寸材料配方制作5~6μm聚合物分散液晶盒,采用离轴式平面波和球面波干涉全息写入光路,成功制作电控变焦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透镜样品。该透镜样品焦距为20 mm,能够正一级衍射放大成像。实现“0”,“1”变焦的驱动电压阈值为60 V。并进一步提出了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电控变焦元件集成叠加技术实现电控变焦光学成像系统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37.
F-θ镜头的光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适合于激光打标的聚焦镜头-F-θ镜头的光学设计.通过引入桶形畸变,得到的F-θ镜头的像高与入射角成正比,可实现打标速度的线性控制.优化设计得到的工作面积达500×500 mm2的F-θ镜头,结构简单紧凑、聚焦性能达到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138.
根据光线经过折射面后像距和折射面参数之间的关系,将折射面划分为若干同心圆环,各圆环之间沿光轴有一定的轴向间隔。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入射后,经过不同部分光线的像点相互重叠从而使球差减小。根据上述思想用单透镜构造一个透镜称为环带透镜,然后以环数为2的透镜为例用CODE V进行像差分析。和双胶合透镜比较得出:环带透镜的球差、波像差以及轴上点的弥散斑优于胶合透镜,同时光学传递函数指标提高,接近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139.
转换屏发光光谱对闪光照相成像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换屏的X射线激发发光光谱与透镜系统的匹配偏差会对闪光照相光电接收系统的成像质量造成影响.提出了一种一维线阵全分辨的模拟计算方法,对在理想光源照射下系统成像视觉全分辨能力进行了模拟计算.用白光光源加滤波片照明分辨率板的实验方法,对不同光源照射下系统的成像质量进行了评估.分析表明,转换屏发光宽光谱及其中心波长与透镜系统不匹配均对成像分辨率造成一定影响,而对图像对比度造成较大影响.只有在透镜系统针对的消像差波段540~550 nm附近窄带发光的转换屏,其成像质量才能基本不受匹配影响,近似于模拟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0.
低曝光量下投影算法的稳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低曝光量情况下灰度投影算法的稳健性,为提出的稳定成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可行性论证。通过合成视频实验探讨、实际视频实验论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曝光量不足对灰度投影算法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灰度投影算法在欠曝5档和存在一定随机噪声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运动矢量估计性能,从而说明了投影算法在一定的曝光量范围内仍能准确地得到运动矢量估计,是一种运算量小、实时性好且稳健性较强的电子稳像算法。投影算法在低曝光量情况下良好的稳像稳健特性,使其能在低亮度及高实时性要求等环境下应用于航拍、卫星遥感等稳定成像或高清晰成像场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