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1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927篇
化学   4332篇
晶体学   39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16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8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316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92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03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纳米光学和生物单分子探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永强  刘丹  朱星 《物理》2004,33(12):899-906
纳米光学技术展示了纳米级探测本领,同时生物单分子探测所需要分辨尺度也是纳米数量级的,因此在生物单分子探测过程中,纳米光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章介绍了与生物单分子探测技术相关的纳米光学技术,包括量子近场光学探针技术、近场光学成像技术(包括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术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和激光光钳测控技术及它们在生物单分子探测上的进展,从而在染色、成像、测控三个方面展示了纳米光学技术在生物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BRD96N光调制吸收增强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文正  侯洵  陈烽  杨青 《物理学报》2004,53(1):296-300
通过光谱响应特性实验和记录/读出图像实验,研究了基因变异型细菌视紫红质(BRD96N)分子膜对单色光的光调制特性.发现BRD96N分子膜在550nm—600nm范围内对调制光有吸收增强的现象,且对此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其调制程度有差异.利用曲线拟和方法发现550nm—60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其对应的时间常数分别为30s和5min.利用强度调制器的吸收强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60nm—600nm范围内出现图像反转的实验现象.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D96N分子膜 光谱响应 吸收增强现象 图像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基于分子反应动力学的氧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模型,该模型包括了电子与氧分子,以及氧原子与氧分子的碰撞反应过程。利用反应动力学理论计算并讨论了电激励O2(1△)发生器的放电参数,发现电子能量应小于2.5eV。电子浓度对O2(1△)产率的影响不大,当放电压力与气体线流速一定时,存在最佳的电子平均能量。  相似文献   
104.
计算7Li2振动能级煌振动-转动能级的辛格式矩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辛格式矩阵法计算了双原子分子7Li2在A1Σu+态的振动能级和振动-转动能级,并与Ley-Koo等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结果显示,辛格式矩阵法是收敛的和可靠的,是计算双原子分子的振动能级和振动-转动能级的合理的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张燚  孙卫国  付佳  樊群超  冯灏  李会东 《物理学报》2012,61(13):133301-133301
对于使用实验数据作为原数据进行的数值计算, 由于实验误差的普遍存在, 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实验误差的放大效应, 使得微小的实验误差对数值计算的结果产生明显影响. 因此本文通过在AM (algebraic method) 方法中加入用以抵消实验误差的微小变分项δE, 从而将AM改进为节点变分的代数方法VAM (variational algebraic method). 该方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尤其对处理那些实验数据较少、 误差较大、 已知的实验振动能级远离体系离解能的双原子体系效果明显. 本文利用VAM方法研究了AM方法难以处理的51Πu7Li2, (6d)1Δg Na2, (7d)1ΔgNa2 和51+ NaK 等不同碱金属双原子分子的完全振动能谱与离解能, 不但得到了与实验数据精确相符的理论结果, 还正确地预言了许多由于实验条件与技术原因而未能测得的物理数据. 充分表明了VAM 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此处对数值误差的分析和物理思考对其他精确的数值计算 或数值模拟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6.
牛英煜  王荣  修俊玲 《物理学报》2012,61(9):93302-093302
利用两束频率比为1:3的重合脉冲控制分子振转态布居转移. 计算结果表明, 初始态|0,0>到目标态|3,1>的跃迁概率接近100%. 两束脉冲的相位可以控制跃迁概率. 当φ 1 =1.68 π 时, 两束脉冲相互增强, 跃迁概率增加. 当φ 1 =0.64π 时, 两束脉冲相互抵消, 跃迁概率降低. 第二束脉冲的场强对布居转移过程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7.
张春艳  赵清  傅立斌  刘杰 《物理学报》2012,61(14):143601-143601
利用LAMMPS程序研究了氢原子团簇在飞秒强激光场下的动力学行为, 讨论了引起小氢原子团簇各向异性膨胀的原因.通过对外电离过程中团簇内部电子的行为以及团簇各个方向上最外层质子距离团簇中心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分析, 发现团簇的膨胀呈现各向异性,且引起这种各向异性的根源在于团簇内部电子的抖动以及逃逸.对氢原子团簇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过程中质子各能量分量以及各向异性程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向异性程度是随时间变化的, 这种各向异性程度首先随着激光电场的增强而增加,随后又逐渐减小,直到最后趋于某一大于1的稳定值.分析了激光脉冲结束后质子的平均能量与观测角之间的关系, 并将分析结果与Ditmire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我们的模拟结果在定性上与实验相符合.  相似文献   
108.
The detection of macromolecular conform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many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Here we theoretically explore a method for achieving this detection by probing the electricity of sequential charged segments of macromolecules. Our analysis is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we investigate a single file of water molecules confined in a half-capp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WCNT) with an external electric charge of +e or -e (e is the elementary charge). The charge is located in the vicinity of the cap of the SWCNT and along the centerline of the SWCNT. We reveal the picosecond timescale for the re-orientation (namely, from one unidirectional direction to the other) of the water molecules in response to a switch in the charge signal, -e → +e or +e →-e. Our results are well understood b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lectr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water molecules and between the water molecules and the external charge. Because such signals of re-orientation can be magnified and transported according to Tu et al. [200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6 18120], it becomes possible to record fingerprints of electric signals arising from sequential charged segments of a macromolecule,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useful for recognizing the conformations of some particular macromolecules.  相似文献   
109.
合成了两种新型噻吩基卟啉-5,15-二(2-噻吩基)-2,8,12,18-四乙基-3,7,13,17-四甲基卟啉7a(45.1%)和5,15-二(2-联噻吩基)-2,8,12,18-四乙基-3,7,13,17-四甲基卟啉7b(61.2%),并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质,其中荧光光谱的最大发射峰蜂都在631nm处,量子产率分别为4.1%(7a)和1.4%(7b)。  相似文献   
110.
秦伟平 《物理学进展》2011,20(2):93-167
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 (Anti StokesFluorescentCooling)也被称为激光制冷 (LaserCooling)。自 1 995年以来 ,该项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 ,人们利用激光制冷的方法已经得到了比家用冰箱冷冻室还低的温度 ,并能够利用半导体量子阱材料得到低于液氮温区的降温。由于这项技术具有全光性 ,它的制冷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无电磁辐射、无振动、无噪声等特点 ,因此也就具有了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和符合军事、空间、集成光学、微电子、医学等领域的特殊要求 ,而被国外研究者所重视。做为一项基本技术 ,激光制冷研究的突破必然会导致许多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高技术实用化 ,推动那些领域向前发展。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研究的历史和最新进展 ,详细地介绍了该项研究中的方法和理论。着重介绍了激光制冷的热力学限制、发光过程的热力学理论 ,探讨激光制冷产生的机制和制冷理论。最后 ,对激光制冷器的发展前景和设计依据进行了讨论 ,尝试性地探讨了线圈型制冷器、用于芯片的制冷器和单分子 光子泵型制冷器的应用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