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44篇
化学   690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592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5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梁剥离破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2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加固方式能有效地改善被加固构件的受力性能,但常由于复合加固层的剥离可能导致加固效果的降低。复合加固层与被加固构件之间的剥离是由于薄弱截面在剪应力及正应力的集中作用下而产生的,文中对复合加固层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剪应力及剥离正应力的计算公式分别进行推导,并进一步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的剥离机理进行分析,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2.
为研究圆钢管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在偏压荷载作用下的性能退化,进行了10个短柱试件偏心受压试验。主要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圆钢管径厚比、型钢配钢率和偏心距等参数对试件的荷载-挠度曲线、变形能力、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短柱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抗弯刚度;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取代率的增加对短柱的承载力和变形是不利的,试件的挠度变形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试件偏压承载力降低了8.98%,试件刚度退化速率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而加快,耗能能力逐渐降低;试件的挠度变形随着圆钢管径厚比的增大或型钢配钢率的减小而增大;试件刚度退化速率随圆钢管壁厚、型钢配钢率的增加逐渐变慢,耗能能力增强;另外,偏心距对试件偏压性能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试件刚度退化和承载力降低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3.
钢轴心受压构件截面的直接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钢结构设计原理,依据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 88),通过计算构件合适长细比λ,直接进行钢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尺寸设计.  相似文献   
174.
新型热作模具钢CH95的高温力学和抗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研究了CH95钢与H11钢的高温力学及抗磨性能,分析了2种模具钢的组成和微结构对其高温力学性能和抗磨性能的影响,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CH95钢试样中碳化物的形貌.结果表明:CH95钢与H11钢相比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抗磨性能归因于其特定的微观结构;CH95钢中细小且呈弥散分布的MC、M2C强化相的含量较高,使得其在高温下仍可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磨性能;稀土可加速CH95钢表面致密氧化物层的形成,提高其强度、韧性、耐磨性和抗剥离能力;而经离子氮化处理后形成的细小且呈弥散分布的合金氮化物亦可起弥散强化作用,从而使得CH95钢在高温高载荷下的抗磨性能明显优于H11钢.  相似文献   
175.
左晓钟  谢奇 《实验力学》1995,10(1):76-81
本文应用散斑干涉技术在四组含纤量分别为0,0.5%,1%,1.5%的钢纤混凝土三点弯曲裂纹试件的裂纹尖端位移场进行了测试,并换算为应变场。对钢纤混凝土开裂的基理进行了探讨;验证了最大位应变准则;并测定断裂韧度Jic.  相似文献   
176.
轴心受压H型截面钢柱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4根H型截面钢柱进行了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全部火灾试验采用自行研制的火灾试验炉,试验结果表明炉子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试验采用足尺试验形式,柱长3300mm。钢柱轴心受压,其中两个限制轴向变形,另两个不限制轴向变形。柱两端采用单向刀口支座,允许钢柱绕强轴转动。钢柱试验中考虑荷载大小和是否限制轴向变形两个因素。通过试验,得出了钢柱在火灾下的侧向变形和轴向变形随温度变化情况。试验证明:钢柱受火时,轴向变形明显的分为膨胀阶段和压缩阶段。压缩阶段很短,一旦进入压缩阶段,钢柱很快破坏。钢柱受到的外加荷载越大,其极限温度越低。限制轴向变形的钢柱极限温度降低。试验研究为今后钢结构火灾行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7.
利用岩石力学试验系统(RMT)对负温下钢纤维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测得了-5℃、-10℃、-15℃、-20℃下钢纤维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杨氏模量、极限应力、泊松比等。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强度、杨氏模量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尤其是当温度由-10℃下降至-15℃时,这些物理量变化特别显著,之后它们将逐渐趋于某一稳定值。本文对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温度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细观上的讨论。最后针对负温钢纤维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基于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建立了负温钢纤维混凝土的含损伤本构方程。该方程物理概念清晰,形式简单,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8.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of mild steel in H3PO4 solution by garlic powder was investigated using weight loss and polarization techniques. The adsorption of garlic powder was found to obey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aximum inhibition efficiency was 75% at 50 °C and 250 ppm inhibitor concentration. The values of heat of adsorption were negative indicating the spontaneous adsorption process. Quantum chem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successfully to evaluate the theoretical inhibitor efficiency.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also used to represent the corrosion rate data with hig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garlic powder was a mixed — type inhibitor.  相似文献   
179.
The breakdown potential is a crucial factor in the study of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tainless steel. This work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 of different chemometric techniques to estimate the breakdown potential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order to predict pitting corrosion behaviour of stainless steel, a total of 60 samples of this alloy were subjected to electrochemical tests varying chloride ion concentration, pH and temperature.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of the breakdown potential, in addition to the tes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predictive models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 multiple‐comparison study based on statistic tests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for each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became a suitable and reliable technique to be applied in the modelling of the breakdown potential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This technique outperformed the model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provided a useful tool to compare the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tainless steel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ithout recourse to polarization tests. Therefore, this model presented a relevant meaning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0.
采用失重实验、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缓蚀剂2-十一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在质量分数为2%柠檬酸溶液中对碳钢的缓蚀性能。 失重实验表明,该缓蚀剂在柠檬酸溶液中能够有效地抑制碳钢的腐蚀,当其质量分数为0.4%时,缓蚀效率达到86.4%。 极化曲线表明,该缓蚀剂为混合型缓蚀剂,Nyquist图中单一的容抗弧变化表明碳钢电极表面的腐蚀过程主要由电荷转移步骤控制。 该缓蚀剂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机理是介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之间的一种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