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1篇
  免费   2822篇
  国内免费   3891篇
化学   5434篇
晶体学   320篇
力学   955篇
综合类   595篇
数学   5004篇
物理学   650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26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959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937篇
  2007年   792篇
  2006年   747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715篇
  2002年   723篇
  2001年   695篇
  2000年   549篇
  1999年   458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421篇
  1996年   363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67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71.
IGCC空气侧整体综合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符号表X。。氮气回注系数如空分整体化系数E。;c燃气轮机压气机效率G。l回注氮气流量万燃气轮机透平前温尼。”系统相对效率G。。煤气氮气掺混流量Ea;,c空气专用压缩机效率N。”系统相对功率1前言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系统模拟与优化逐步受到重视,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但是,现有的方法[‘,‘]一个突出的问题,它是在设定的具体流程方案下的数值分析,这常常导致落入“局部优化掩盖了整体最优”的误区。本文是研究以空分系统为中心的空气侧子系统的整体优化,阐述基本概念,尝试新方法,并结合大型商业化装…  相似文献   
72.
带非线性边界条件的非线性抛物型方程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术 《数学学报》1997,40(6):867-874
  相似文献   
73.
横向放大率法确定复合光学系统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国荣 《物理实验》2002,22(3):13-14,20
介绍了应用测量横向放大率确定两薄透镜组成的复合光学系统基点的方法。由于采用线阵光电耦合器件(CCD)测量物经光学系统成像的横向放大率,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74.
利用旋涂法,通过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偶氮侧基的聚氮酯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并利用二倍频YAG激光(532nm)作为激发光,白光光源作为参考光,在室温下测试了该薄膜在激发光作用前后的吸收光谱,发现该薄膜在430nm-530nm内有较强的吸收。以及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大和撤去激发光后,随着无光照时间的延长,360nm与500nm波长处吸收强度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5.
76.
陈昌永 《光子学报》2002,31(11):1317-1320
描述了简并V型三能级原子与单模相干态光场的Raman相互作用,获得了处于激发态单态的原子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探测原子与光场的相互作用将原子和光场制备成最大缠结态,并注入待测原子,通过原子与腔模构成的Bell基矢演化,对腔场进行选择性探测,获得探测原子相互作用后可能的量子状态,然后对待测原子与腔场进行联合探测,接着对探测原子的量子状态实施幺正变换,就将探测原子制备到待测原子的初始量子态上,从而实现未知原子态的隐形传送.  相似文献   
77.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电流并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改善,提出电流型、并联型负反馈放大器性能参数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8.
报道了一种弥散型金属薄膜逾渗系统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结果。从实验发现这种新型的逾渗系统具有异常的R-I关系、三次谐波系数与独特的电流临界规律。分析表明:这些特性与此类薄膜逾渗结构随电流增大而逐渐变化的过程有关,是由沿膜横向逐渐变化的局域隧道电流(LDTC)与跳跃电导(LDHC)效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79.
蹇素雯 《数学杂志》1992,12(3):252-262
本文讨论如下形式的方程((?)/(?)~t-it~ρD_x)(?)/(?)~t+it~ρD_x+(α+β)/t~α)u+α/t~α-(?)/(?)~t+α(α+β)/t~(2α)u=f(t,x) (1)x∈R~n,00,α≥1的常数。α及β也是常数。方程在 t=O 有重特征。而低阶项的系数正好在 t=0 有奇异性。我们在方程的低阶项符合一定条件,且方程的特征根的重数与低阶项的奇异性的阶数满足一定关系时,给出了方程(1)的解的唯一性与可微性定理。并讨论了当 t→+0 时,解的渐近性态。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