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4篇
化学   8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紫外光辐照接枝MMA改性锂离子电池PE隔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光辐照接枝的方法,通过本体聚合,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接枝至聚乙烯(PE)隔膜表面,以改善其对电解液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通过紫外光辐照可实现有效的表面接枝,当引发剂质量浓度为0.10 g/mL,光照时间为150 s时,表面接枝率达到49.15%,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膜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观察,静态...  相似文献   
62.
(ML0.70Mg0.12Zr0.07Gd0.05MY0.06)Ni2.87Al0.08Co0.15是具有快速充电能力的AB3型负极合金材料,将此负极合金与正极以及尼龙或聚丙烯隔膜组成的快充形MH-Ni电池,研究了负极合金与隔膜的相互匹配性。结果表明:用交联型聚丙烯酸盐对隔膜改性生成的聚丙烯隔膜与该AB3型负极合金有良好的匹配性。  相似文献   
63.
先进储能系统的开发对于满足电动汽车、便携式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存储不断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 锂硫(Li-S)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原材料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是新型高性能电池研究领域中的热点. 然而,锂硫电池面向实际应用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可溶性多硫化物中间体的穿梭效应、锂枝晶生长以及锂硫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等. 设计开发多功能涂层隔膜是改善锂硫电池上述不足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本综述中,详细论述了锂硫电池多功能涂层隔膜的研究进展. 包括聚合物材料、碳材料、氧化物材料、催化纳米粒子改性的功能化涂层隔膜及增强电池热稳定性、安全性的特种功能隔膜,对其作用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4.
逐年加剧的能源短缺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发展电动汽车日益迫切.电动汽车安全问题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在大功率输出和高安全性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隔膜电解质体系是制约动力锂离子电池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隔膜对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综合性能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隔膜材料的种类、制备工艺、性能以及本课题组在高安全性阻燃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期和展望.  相似文献   
65.
MCFC隔膜用γ—LiAlO2组细匹配料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化新  衣宝廉 《电化学》2000,6(1):57-64
用高温反应法制得的γ-LiAlO2粗料,另用氯化物法先制得α-LiAlO2细料,此细料在900℃焙烧几小时,它首先转化为中间过渡型(无定型),进而再转化为γ-LiAlO2超细料,其粒度〈0.18μm,BET比表面积〉43m^2/g。用带铸法把以上γ-LiAlO2粗细匹配料制得MCFC隔膜。用此膜组装的电池性能较高,在200和300mA/cm^2放电时,电池输出电压分别为0.85V和0.75V时,功  相似文献   
66.
叶小鹤  王欢  薛腾  张丽  陆嘉星 《有机化学》2007,27(5):643-647
醋酸铅可以在Pt电极上被氧化生成四醋酸铅, 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表明其初始动力学过程存在三维连续成核机理. 在该醋酸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苯, 控制一定的电流密度、温度等条件可以阻化铅在对电极上的析出, 实现了无隔膜电解槽中四醋酸铅的电解生成, 并应用于间接有机电合成. 本工作分别将其应用于苯乙酮和苯乙烯的间接有机电氧化反应, 得到苯乙酮的乙酰氧基化产率为68.2%以及苯乙烯的氧化产率为35.6%.  相似文献   
67.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POLYURETHAN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mposite polyurethane (PU)-SiO2 hollow fiber membran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via optimizing the technique of dry-jet wet spinning, and their pressure-responsibilities were confirmed by the relationships of pure water fluxtransmembrane pressure (PWF-TP) for the first time. The origin for this phenomenon wa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membrane structure and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s of SiO2 cont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membra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iO2 in membrane created a great many interfacial micro-void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sure-responsibility, PWF and rejection of membrane: with the increase of SiO2 content, the ability of membrane recovery weakened, PWF increased, and rejection decreased slightly.  相似文献   
68.
通过静电纺丝、热亚胺化和碳化过程,将氮化硼纳米片(BNNSs)负载在碳纤维(CFs)表面,组成用于修饰商业聚丙烯(PP)隔膜的氮化硼纳米片/碳复合纤维(BNNSs/CFs)复合材料。BNNSs和CFs的协同作用为电池提供了额外的导电路径,并将可溶性多硫化锂固定在正极区域。结果表明,采用10BNNSs/CFs-PP隔膜的电池在0.05C下的初始放电容量高达1 295.7 mAh·g-1,当电流密度增加到1C时,以10BNNSs/CFs-PP为隔膜的电池也具有良好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在400次循环后最终容量高达568.1mAh·g-1,每次循环容量衰减0.073%。  相似文献   
69.
锂离子电池作为便携式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蓄电设备等产品电源备受关注。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部分组成。隔膜虽然不直接参与锂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反应,但是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目前聚烯烃仍是使用最为广泛和商业化最为成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但因其不良的电解液浸润性和热稳定性,降低了锂离子电池的电性能和安全性,因此改性成为改善聚烯烃隔膜材料性能和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聚烯烃材料多层膜结构改性、表面涂覆改性和层层自组装改性三方面总结了近五年聚烯烃隔膜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增强聚烯烃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仍是未来研究重点,并对新型隔膜材料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0.
作为锂离子电池重要组分,隔膜由多孔聚烯烃高分子材料组成;电解质体系由有机碳酸酯和六氟磷酸锂混合组成,虽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但因液态碳酸酯的易燃特性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安全隐患。利用能够将液态电解质体系凝胶化的聚合物制备得到的凝胶聚合物隔膜,结合了液态电解质体系高电导率和固态电解质高安全性的优点。凝胶聚合物隔膜的研究从简单微孔凝胶聚合物隔膜开始,经历了引入少量纳米无机颗粒的掺杂凝胶聚合物隔膜,到引入大量纳米颗粒的凝胶陶瓷隔膜的发展历程。本文详细介绍这三种类型凝胶聚合物隔膜的物理化学特性,最后展望凝胶聚合物隔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